兔死狗烹:劉邦稱帝后為何連殺三將?

早在楚漢戰爭時,劉邦為了集中兵力,籠絡人心,特封廣袤大地給各個諸侯,而在劉邦開國後,眾多的諸侯王便成了劉邦眼中的沙礫,因為在眾諸侯當中,不乏野心勃勃者,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勢和財富招賢納土,形成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嚴重威脅著漢朝的統治,任其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劉邦為鞏固和加強漢朝的統治不惜大開殺戒,屠殺各路諸侯。而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名在楚漢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便是劉邦最先斬殺的三位。

兔死狗烹:劉邦稱帝后為何連殺三將?

楚王韓信勇略超群,原是項羽的屬下,在漢弱楚強的形勢下背楚助漢。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了汗馬功勞。對韓信這樣功高蓋主的開國元勳,劉邦先以並無實據的“謀反“罪名將他逮捕。後貶為準陰候,沒有殺之。但韓信一心想當王,不甘心做候、對汙衊、貶謫一事痛恨不已,遂暗中集中兵力,打算趁劉邦在外平叛之際起兵造反。但密謀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即被自家家將出賣告發。這時劉邦在外平叛,無暇顧及,而同為野心家的呂后與蕭何合謀,將韓信殘忍斬殺,正好應了劉邦的心意。

韓信死後,下一個自然就輪到了彭越。楚漢戰爭時,彭越在劉邦的遊說下,背叛項羽,成為了劉邦的同盟者。彭越親自率軍在東方同楚軍作戰,屢建功勳。隨著麾下軍力的增長,彭越的權勢也急劇膨脹。兔死狗烹:劉邦稱帝后為何連殺三將?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漢軍主力進攻楚軍至陽夏,派使者催促彭越迅速統兵前來參加聚殲楚軍的戰鬥。此時彭越正在覬覦魏王死後留下的王位,在未得到劉邦的許諾之前,堅決按兵不動結果在固陵一戰,劉邦因兵力不足陷人困局。劉邦無奈之下遂按照張良之計,派使者許彭越以王位,彭越才發兵參戰。

楚漢戰爭後,劉邦正式封彭越為梁王,成為與韓信、英布等並峙而立的最大諸侯王之一。彭越的個人慾望雖然暫時得到了滿足,但也從此失去了劉邦的信任

公元前196年8月,劉邦親自率軍北上平叛。因兵力不足,劉邦再次向彭越徵兵。彭越出兵但不帶真兵,此舉一下子觸碰到了劉 邦的敏感神經。他一怒之下派人告發彭越密謀造反,並讓居都城下的呂后下令,將彭越剁成肉醬,並誅其九族。這樣的死法,聽起讓人不寒而慄。兔死狗烹:劉邦稱帝后為何連殺三將?

彭越死後,再下一個,就輪到了英布。英布原為項羽手下悍將,由於在楚漢戰爭時與項羽發生齟齬,被劉邦謀士策反,叛楚降漢。他為劉邦放勝項羽立下汗馬功勞,被劉邦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峙天下。韓、彭人之死令英布頗有免死狐悲之感,心中充滿恐懼。為防止劉邦誣陷、英布開始加強兵力戒備防範,但此舉正巧被人抓住了小辮子,於是英布密謀叛變的消息不脛而走。早已是驚馬之鳥的英布,只能一不做一不休地起兵造反了。最終英布戰敗,被劉邦斬殺。

大諸候王相繼覆滅,而其他異性諸侯王也都先後走上了敗亡之路。剷除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大諸侯後,劉邦又用了七年時間,先後消滅了燕王臧茶、韓信王、趙王張敖、燕王盧綰等主要異姓王。自此,“敵國破,謀臣亡,大漢一統天下”的格局才真正形成。

“免死狗烹、鳥盡弓藏”是跟隨帝王打天下常常會得到的悲慘下場。而劉邦佈局連殺三將,原因也沒什麼特別的,無非是因為兒位功臣功高震主,不利下以後皇權的集中。所以,三位大將被接連誅殺,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