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時間處方


“处暑”的时间处方

中国文化里天主时,地主间,时间的学问,也是天地阴阳运行之学问。

琢磨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更迭,之前曾思虑“处暑”节气为何不紧接着“小暑、大暑”节气,而是放在“立秋”之后?

在经由易系统之门踏上中国文化之旅时,随着进程的一点点深入了解,更对时间天地心生敬畏。

处暑的“处”,通处决、止,通处所,也通处方。

对“处暑”节气直观的认知:这时是和暑热说“拜拜”的时节。在立了秋之后,天地才会运行至秋主肃杀的节奏。先立秋,再处暑,是时间的有礼有节,是天地运行规律之本然。

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空调的出现,小暑大暑的暑热已早早地被我们人为“处暑”掉了,看似够爽,其实已经掉了时间的链子,无意中年复一年的缺失着天地间的一把火。

殊不知“火”与“病”密切相关——丙火被疒压住了!这也是诸多病症越来越年轻化和变异化的主要原因。

当其位则吉,失其位则凶。当时间运行到处暑之位时,也是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处方”之时。

天地“处方”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这是节气物候中第一次不言物,而直指“天地”。“阴之始”并非阳之终,从十二消息卦图处暑对应的否卦可见,乾卦居上为客卦,这时阳已让出生长之主位,转入收藏状态,为新一轮勃发而休养生息,蓄积能量。此时坤卦居下为主卦,占据主动,随“阴成形”的特性,在大地上呈现出谷物成熟景象,人们在春华秋实中得以收获下半年甚至来年的生存之本。


“处暑”的时间处方


生活模型“处方”

阴阳之气的转换,带出季节更替,人于天地间也需与之相应调频,从夏三月的“夜卧早起”,调到秋三月的“早卧早起”,这是《黄帝内经》开出的“起居处方”,并明确告诫我们“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谓知书达理,才能有礼有节,从容以对。

“否卦”相应于人身时,显现的是“内阴外阳”的失和状态。心火燥热降不下来,肾水寒失温润而升不上去,心肾不交,上热下寒,是导致人生病的主要原因。身体要由否转泰,关键在于转变“下寒”的状态,在立秋特别是处暑后,穿上秋裤棉袜,温暖下肢,防止寒从脚入,这是跟着阴阳规律变化调理身体的“衣养处方”。


人生“处方”

处暑对应的是十二消息卦的否卦,与否卦相应年龄为60-63岁,从这里开始人生已然进入冬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部分的人在这里正式步入退休生活。“退”和“休”是可以选择的,中国文化中智慧的选择是可“退”但不“休”。


回首你用一生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难道就是为了去给儿孙当保姆么?绝对不是。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处方”是退而不休,其中有两件大事:一是给家族的孩子做榜样;二是解决自己何去何从的核心问题。

回顾人生旅途,否卦的对面是泰卦,这个过程有明显的因果呈现:

如果少壮不努力,投机取巧,泰卦没走好,到否卦时老天会找你秋后算账,不是病,就是牢狱等各种麻烦。即便否卦不出问题,后面的观卦和剥卦也定会出问题,结果必是老大徒伤悲。


如果人善良仗义,少壮努力,老大更努力,否卦时步步超越,就升华了,越到晚年会越好。


人生真正的大事,是从否卦开始面对的。每个人都将面对“否”的抉择。如果此时内心纠结,放不下过去的事,未来的事更放不下。过去都过不去的人,临终那一刻来的时候,再想一切是身外物,就已经晚了。这是严肃的生命问题。我们在不同人生时期的选择,是给自己挖了坑还是培了土,都会一一兑现。


60-63岁本该是经验丰富,硕果累累的。如果在这生命的高位做一个智慧的选择,在反思中补课精进,直面否卦自我否定,舍掉小我,丢掉我执,孕育新的生机,这是对自己的仁义,放自己的生,是最慈悲的放生。后面的人生会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成。


否卦告诉我们此成功,非彼成仁。养老从智慧的角度看,不是等死,养生是让自己往无量的方向走。否卦之后三个卦(观、剥、坤卦)过关了才是始终。

人生需要通盘考虑,而不仅仅考虑职业与退休。年轻时泰卦、大壮的力量是为入冬后否、观、剥、坤卦做准备的。文化养生的重点是养出后面四个卦的张力。真正不可限量的是60岁之后的人生,前途无量,永无止境,越到坤处越无量,越到乾处越圆满。


庚子年往昔的辉煌已然落幕,一个全新的开始,挑战与机遇并存。处暑,暑气止于此,而奋斗不止于此。突破自我还是停滞不前,给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处方”,现在的作为或不作为,在未来所呈现的将会天差地别。


“处暑”的时间处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