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平時不愛落淚,當他接過窩頭時,眼圈一下子就紅了

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游泳之后,来到中南海丰泽园接见警卫部队。部队的同志们都换了崭新的军装,站成队列。毛泽东走到队列前和战士们打招呼。内卫班的一些战士他可以叫出名字,也有些没有担负过内卫任务的战士,叫不出名字,便一一询问。院子里的气氛很快便活跃起来。

毛泽东讲话仍然保持着延安时代的作风,亲切、随便,喜欢启发式,习惯用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毛泽东平时不爱落泪,当他接过窝头时,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我们工作是为什么目的呢?”毛泽东的目光从前扫向后。

队列里就有人回答:“为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点点头,招呼大家坐下,自己也在藤椅上坐下来。他一般不爱讲空道理,特别是对工农兵,讲话只讲有具体内容的话。他像拉家常一样,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讲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未来的工业化前景。这时,他抬起左手,用右手搬着指头说:

“具体到你们警卫部队每个同志来说,我以为你们应该有三项任务。

一、要搞好保卫工作;

二、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三、要做群众工作,要学会搞调查研究……”

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态度、方法、意义作了详细阐述。并且热切地号召每一名警卫战士回家探亲时,都要写调查材料,要研究社会,回来向他报告家乡的真实情况。

事后毛泽东对李银桥讲:“以后你也要这样做,搞社会调查,写书面报告,拿来给我看。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提高你们文化知识水平,锻炼工作能力;

二是使我了解全国的真实情况,并且使我从你们那里学到一些知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毛泽东要求负责他的安全警卫工作的一中队成员,须从全国各个专区选送,不要重复。

毛泽东平时不爱落泪,当他接过窝头时,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那以后,每个休假回来的战士都要写调查报告。有的战士文化程度低,错别字连篇,毛泽东总要提笔一一改正。记得警卫战士王文礼一连写了六次才完成调查报告,毛泽东一边看一边给他改错别字,而且耐心讲解每个字的用法。

战士高碧岑的材料,毛泽东修改完后,说:“写的很好,你写的这位合作社干部,病得那么重还要带领群众搞生产,使我也受到鼓舞和教育。你代我写信问候他,问问他的病好了没有?下次回家你再去看看他。”说罢,毛泽东在高碧岑的材料上写下一句批语:“此份报告写得不错,有分析,有例证。”

现在这份材料就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不久,战士曾文从广东探亲归来,将一份家乡人民依靠合作社集体力量战胜百年未遇的大旱灾的调查报告交给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很激动,在调查报告上写了四个大字:“合作社好。”

由毛泽东出钱为战士们办了中南海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到1957年时,战士们的文化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写的调查报告质量也越来越高。

大约是1957年12月份前后,战士马维同志探家回来,不但写了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窝头,又黑又硬,交给毛泽东说:“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就是吃这样的窝头,我讲的是实话。”

毛泽东接过窝头时,他的手有些抖,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他是非常容易动感情的。

在陕北时,毛泽东就讲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

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

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

事实也是这样。

他第一次落泪,是看到一名病重的孩子,那孩子的母亲哭、他也跟着掉泪,命令医生尽全力去抢救。他去莫斯科谈判,与斯大林建立了友谊。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传来,他也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睡不好觉。

这一次,他接过窝头,掰一块放嘴里,泪水立刻溢满眼眶。当他咽下那口粗糙的窝头时,豆大的泪珠便顺着脸颊淌落下来,鼻子也壅塞了。他一边哭,一边掰了窝头分给我们这些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粮的人吃的粮食呵!……”

毛泽东平时不爱落泪,当他接过窝头时,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嚼了很久才咽下去。

那天,毛泽东失眠了。嘴里不断喃喃:“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人民当家作主了,不再是为地主种田,是为人民群众自身搞生产,生产力应该获得解放么……”

以后很长时间,毛泽东时时带着严肃深沉的思考,无论散步、吃饭还是睡觉,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多次自言自语:

“我们是社会主义么,不该是这样。要想个办法,想个办法……”

毛泽东日思夜想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使人民尽快过上富裕一些的日子。他生活极为俭朴,说什么时候农民都吃到他这样的伙食,他就满意了。他也要求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加快建设步伐的好办法。他始终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