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村喪葬習俗

日月更迭,时间飞逝,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人人皆知,人必经之。生生死死,不知何时,出生而夭之,少年殇之,英年早逝,不治病殁,楚然暴溘,寿终正寝,客死他乡,灾祸遇难,意外身亡,自暴自弃,等等,对逝者进行丧葬,各地风俗难一,各地有异。

神山一个村设四个村委会,免不了在丧葬习俗小节上有些许不同。如舁材,去坟的人员,有的是事先安排,坟回来坐席吃饭,而有的是主动帮忙,发几包香烟,不吃饭不入席,纯属帮忙。但在大的礼节方面仍然一致。

神山作为忻定原三县农村(原都是县级行政区)大村落之一,历史久远,姻亲范围广泛,特别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自己的风土村情,有自己的一整套丧葬习俗。

由于地处黄土丘陵与平原集合部,黄土覆盖层很厚。有充分条件实行土葬,历来就有“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观念。墓穴多是窑洞式。极少(砖墙楼板盖顶)平房式。一般是略大于摆放两支寿材容积,先开斜马道,到规定深度,横掏棺窑,棺入窑后(基本按照请坟时坟茔风水立向摆放)。 封口:回土填起马道,上堆坟丘,然后定向(后土点,坟丘中心,墓眼口,即锅捞灶口,三点成一线)与坟茔相相合。(近年来事先碹好葬的户数越来越多,都处理好了立向问题,为棺木入葬打下了基础)。

坟地,按本地风俗,从古至今,普遍讲究,必须请风水(阴阳)先生,选择风水心仪之地,下罗盘,确定前有照山,后有靠山,左青龙高过在右边的白虎位等等易学理论,然后立向,点穴,确定深度。

选择新坟,叫请坟。不是(擒坟),大多村人说成了“擒坟”。

请新坟:一则是祖坟,墓穴已满,无位再葬;一则是,自己觉得祖坟风水已过年限或对已不佳,人丁不旺;再则或许因为人丁不强,诸事不顺,多有疾病等多种因素。另请新坟,一般讲论先祖立主:一是,人去世时,弟兄协商请坟以父立祖;二是,父辈还有弟兄,要与叔伯商议,或从老坟移出上辈尸骨,也可立衣冠冢(招魂墓立主),(剪个纸人统个牌位象征长辈魂灵已到此地,入新坟立祖(也叫假墓丘),如老坟当年不能动土,在次年清明起出祖辈或父辈新坟立祖。三是,因社会原因迁祖坟,必须把先辈遗骨,葬入新坟,如需分阴户,趁迁坟之际,各自请坟立祖。过去村中习俗中很讲究不请空坟,如无人去世不事先请坟,请坟应在人辞逝以后。这一点,近年来人们早就不理论了,老人们自己为自己安排百年后事者比比皆是:生前碹葬请坟已成习俗。

过去讲论不满十五岁的未成年人夭折后,不入祖坟,要埋到小儿坟(死娃坟)。每个村都有习已成俗的埋小孩坟地点,大都是沟渠圪杈),按春夏秋冬夭折时间埋葬地点应有所不同。后来越来越不讲论或干脆就当作没有这些理论了。

非正常死亡者为凶丧,过去严格讲论,灵柩不得回村,要停放在村口路旁或庙院办理丧事。另还讲究凡在外死亡的,都不能入村。现在祛除了旧俗,如在外地,女家或在医院去世,尸体都可以运回村里自已和儿孙家中,按正常死亡入殓出殡安葬。

现在死者中无儿女五保户,一由近亲侄男外甥操办安葬,二是由村委负责集体安葬。不管何种形式国家都有安葬经费。

神山村丧葬习俗

以下试述正常逝后丧葬程序:

【 装殓】

(1)、穿衣,过去习俗,人怕光着身子走,在弥留之际,一定要穿好装老衣,走时穿戴齐整,到了阴间不被耻笑,且少受磨难。所以大多不待活人咽气,就要装殓,有的老人、病人穿好寿衣后,人又缓慢清醒,暂时无恙,再脱去衣服;有的出现反复折腾,时隔几天或更长时间才去世;有的大病休克,装穿好了又苏醒过来,逐渐好转,有的又能活几年甚至更多年限。

因此,现在大多人们是在停止呼吸后,确认已亡(多种生命体征都失去)再装穿,装穿前先是由儿女至亲为逝者净身(擦洗全身),然后再穿寿衣。有的需要叫上年龄大有经验的本族人指导帮忙入殓。大多数有条件的老人,都提前备好寿衣(装老衣)。包括棉衣、外罩、内衣、鞋、帽、袜、裤带等。过去是缝制,现在是从寿衣店购买,如没备好,可及时购买。

(2)、口含钱、倒头纸、苫面纸。

口含钱:在死者口中放一硬币(过去是铜、银币),现在是枚硬币。

起炕纸:一切安排妥当,儿女们跪在炕沿下,对着逝者烧黄表纸(或冥币),待燃烬灰冷,用麻纸包好,揣到死者怀里,意即走在阴间通行过路用,之后就要在死者脸上盖一张白麻纸,叫苫面纸,表示阴阳相隔。

(3)、停材:在装殓的同时,找人抬棺木,借板凳,将棺材放在看好的位置上(讲究南北向,东西向)。如今年南北向则停材在堂屋正中或堂屋前搭建灵堂;如东西向则停材在东西房或在东西房前正中搭建灵堂。先由停材人在棺内底部铺好“七星板”。上放一层干草,意即五谷生养;七张冥币,过去是银币铜钱,意即北斗七星,象征七子团圆,子孙兴旺。有的还放黍麻五谷,干花,然后铺上褥子。

【入殓】

(4)、入殓:儿女及停材人抓住褥子四角将死者提起,儿子(长子)钻在褥子下面弯腰用背托着逝者遗体,移入停放好的棺木里,摆放周正顺当。

(5)、将逝者弥留之际盖过的被子,扯出门外,扔至屋外房顶,意为让逝者早早投胎转生二世,用裱材时用过的新苕帚扫炕,意为扫除秽气。扫毕,将逝者枕过的枕头扯一口子,放到棺木下,待出灵时将荞麦皮等内容物,倒在绑材上车的地方,枕头套扔掉。

【围殓】

6、 围殓,死者入殓后,再用死者用过的和生前喜好的衣物上下左右将逝者遗体塞紧,预防出殡行路时使体位变形,在棺内磕磕碰碰。再给死者手中攥上手绢和钱币,意是不空手而走;身旁手脚边上放上需放的“镇物”,然后盖上盖物(有红布,也有被子,也有的就一张苦面纸,还有寿衣店买的绸缎被单)。如果在白天入殓,还应讲究要遮窗避光。

7、盖棺:入殓完毕,盖上棺盖,过去讲究不能及时就盖严实,按男左女右留条缝。因为古时有因昏死(休克),入棺后复活了的先例。今天医学科学普及已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既然宣布死亡,就再没有复活的一丝希望。所以就不留缝隙了,但不能立即封实棺盖(棺口)。以备陆续有咽气时没见过的亲人瞻仰遗容,特别是按旧日说法待人主(娘家人)开光验明死因。

8、 摆供:在死者灵柩前摆一张方桌,上放长明灯,也叫照尸灯,是由一枚铜钱,眼儿內串上新棉花 捻子,放入碗内,盛素油点燃,在灵柩前 摆放期间,及时添油,保持长明。打狗棒,是用小米捞饭(有的是红粥),插上一头缠有棉球的一小截茭苋;衣饭钵,是用小黑瓷钵儿,每天饭前放入供食,出殡早晨用油糕填满,用红布,红头绳系紧,待下葬后,放到棺材大头前或在棺旁土墙上掏一小窑洞置内;浆水桶,当每天供食在衣饭钵内放不下时,集中收集在两只水桶中,待出殡日请村中专门担浆水之人,担送到坟地,分三次将两桶内盛饭汤倒入回填马道土中,以示给逝者存饭菜。供桌上要摆上香纸、冥币、蜡烛、供菜、供品(各种糕点、水果等)。

灵前放上窖纸盆(孝:子盆),是用红瓦盆,烧纸存灰专用。一切停当后,儿女亲人及帮忙人等,灵前上香,烧纸,叩拜,也有的讲究响二声炮三个,通报全村又有人过世,入殓完毕。

【批殃】

9、批殃,人逝殓毕,首当之事为批殃,不是当日(最迟第二日)找阴阳(看二宅的)掐算出殡、出殃、下葬吉日、吉时及按挑∵出殃时辰等相关事宜,将死者生辰年月,阳寿年龄,值属四相,直系男名,告诉先生,是否需要配“镇物”。把值属三相或四相贴在大门外明显部位,让人们注意在出殃,起丧,入葬几个主要时辰回避。同时让纸杂工,用许多麻纸(张数按死者岁数加天地两张)剪成“倒头纸”,最好用柏木签钉于举丧家院门道旁或门口边门框上,男左女右,并剪好象征买路钱的纸片准备出殡时撒。:倒头纸:挂在大门楼外,表示此院有丧事,倒头纸下方必挂一块黑炭,一小块(条)生铁。如果死丧日犯七,犯八还要由儿女给糊插小白旗、小白伞,每逢出殡前逢七日,每到晚上要给插旗旗、伞伞,意即投胎转世时少受阴间惩罚,或在被惩罚时有藏身之处。

同时列单让纸扎工定做童男女、轿、房院、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杂,现在又加许多轿车、电视、花篮、财源楼等各式纸扎,如期取或送到。

联系预定鼓乐班(吹打),灵车,灵棚,棺皂等。少数人家已兴起请司仪、演唱人员的做法,所有人和物都必须如期到位。还有的尤其信教的居士们还要按教派礼节行丧(超度、做佛事)。

治丧期间,人逝后到出殡(灵柩在家停放期)这段时间,以往都是视各家具体情况而定,大部份由阴阳先生选好几个日子,再由东家决定。小丧凶丧由于亲人,村人都过分悲痛,则用近日。寿终正寝的老丧,选择远日,隆重操办丧事。特殊情况也有:三天入土,半年存放,或更长时间安葬的,有的先把尸体存放在医院冷库,或用冷冻措施加以保护,到适当时再安葬。

10、议丧(家族内部为丧事做出安排的商议),儿女们可请上长辈和操办丧事的权威总管、知客、商定如下事项:

(1)、确定要邀请通知的符合参加丧事的家人、孝子、亲戚、朋亲、要请的办事人(知客)、担浆水、烙圪榄、提斗等人员;

(2)、如果祖坟无穴再葬,要选择新坟,请看坟先生,请新坟;

(3)、按本村习俗筹划抬材人事,筹划邀请打墓碹葬的,以及后勤人伙。

(4)、根据自家儿女实际情况确定事宴档次。有条件的,可预约饭店,宾馆。农村大多不具备条件,要选择好地方,餐具,购买菜肴食材,聘请师傅,糕匠,端盘、洗涮打杂人员自办;现在多数为聘雇流动饭店(包括厨房、座席大棚、或自购代做(半条龙),或全盘包揽(一条龙)。四村由于有多家红白理事会,多交给理理事会操办酒席。

(5)、如果需要与早亡的男或女合葬起串,要从原坟地搜寻出逝者骨骼,装殓新棺,要备小棺材及其他物件(也有用纸箱的)。

(6)、如果死者生前留有财产、现金、存款,农村人多没有书面遗嘱习惯,少数只有临终前口头吩咐,那就按“遗嘱吩咐”治丧并妥善处理分配财物。如果逝者没有多少财产和积蓄,则由儿女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置办丧事,神山村的习俗,主要操办权由儿子为主。大人遗留财物也大多由儿子继承。闺女象征性得一部份或不得,这跟国家的继承法是明显有饽的。是否需纠正,这是大多数农村的习惯势力。要说更改,恐怕也阻力重重。要说不改也不免有很大不公允成分。暂且只有随乡入乡,因为千百代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很难更改的势力。

11、破孝、报孝、缝孝

为计划內前来祭奠、送行的亲戚、家人、朋交等按本村习俗计划分送孝布。分好后各做标记,带上孝布分别报丧,一般在人逝后第三日,按拟定名单,分别向所有参加殡葬的亲朋报丧,告知丧期、安鼓和出殡日期,通知前来吊唁,祭奠,为逝者送行(送病、送别)。

人主:指男逝者的娘亲;女逝者的娘亲。凡人主和儿女亲家报孝,须逝者儿男或侄男、孙男手持丧棒,(闺女向公婆报丧)亦须亲自身穿孝服,头戴孝冠,亲自跪拜报孝。给其他亲戚报孝,随行便捷,可用电话、网络通知。

关于缝孝,丧事期间,和未出孝期间孝子要穿白布孝服。批殃时同时购置白布,请家族中或邻居会缝孝的人,来家中缝制孝服。样式有别。

缝孝分类:

头脚孝:男孝帽,女孝冠。脚穿幔白布鞋。

半身孝:孝帽、孝冠加上身;

全身孝:孝帽孝冠加全身(上衣、裤子、鞋);

条幅孝(普孝):一块或一个汗巾的白布,也叫头孝。

服制:

凡逝者同辈,用一块布用白线别在帽沿或戴在上臂即可。

晚辈:直系孝子,儿、女、媳从头到脚重孝。男,孝帽,衣、裤都是毛边(不锁边),间歇夹麻鬓;

女孝冠用布条编做,帽沿以纸捻棉球缝饰。父母都过世舒双腿(上下衣留毛茬、不锁边),腰系双麻桃。父母单逝单麻桃在后腰按男左女右部位系。白布鞔鞋,父逝右脚后根缝严,左脚后根留宽缝(口),母逝则相反,父母双逝,双脚后根都缝严。

孙子、曾孙,全身孝服,长孙接纸腰素红裤带,曾孙帽上缝红三角或披点红。

亲叔伯侄子、侄媳、侄女,全身孝,帽和麻圈不舒腿,不加吊饰;

侄孙、侄孙媳,侄孙女,半身孝;

侄曾孙,半身孝,披红。

本族孝子,孝麻圈一顶,孝服〈长孝衣)一件,下头用。穿白鞋,拄单丧捧。

凡服全身孝孝子,都缝遮颜纱,即孝帽前沿(长条白布类似汗巾缝在帽前沿,平时撩起顶在帽上,哭时出殡时垂下遮脸(现在男人们已无此俗;女人们都改成顶块汗巾)。

旁系亲属,外孙,外孙女等半身孝,娘舅,姑亲、媳等都是半身孝。

女婿、叫岳父岳母的女婿,头脚孝一份,长孝衣(袍)一领。女婿汉,除全身孝外,还有肩搭孝,用一件孝褂的素布料(也可白布)叠成条,搭在肩上,系于腰间,同时按逝者性别,男左女右,如双逝双肩都搭即为两块搭布。

关于搭孝(需明确事项)

孝子,孝媳,搭孝同女婿。

人主、大戚(儿孙男女亲家)头脚孝,长孝衣(袍)一门一领。

其他,抬材、打墓、朋亲鼓匠阴阳以报事宴人员或是孝帽,或是白布条一缕系于身上明显部位。

孝期,过去儿女守孝三年,现理论是一年,而实际上多改为百天,孝期内穿素色衣,不得披红挂绿,在百日内如遇喜事也可提前出孝。一般要穿到过了五七或出殡后,上班族,脱下孝服,有的戴孝章或黑袖徽等,但在祭日上坟时要临时穿孝服,其他人员均穿到出殡日。

神山村丧葬习俗

12、人逝后的三天夜纸。

族人逝去,过去讲究本族人等(最少一户一男女代表)要从逝去之日与儿女近亲一齐连续烧三夜夜纸,并照看有无帮忙营生。现在人人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家人都不在村住,基本变成自寻方便出殡前最迟送纸日送三份纸则全部代替了。其余至亲儿女媳妇也未必都能保证自行烧三夜夜纸了,好多具体情况儿女也不能到齐。

13、搭棚(上工、杀猪)

出殡前两天,备早饭,请总管,知客,杀猪的、打墓(开墓)、厨房、后勤等所有办事人员上工,总管安排各项具体事务,各司其职,同时搭棚、布置葬礼场面装饰。厨工开始打前站,进行许多食材的初加工,如卤肉、烧肉、烧豆腐等。

14、破土

按阴阳先生看定的吉日吉时,由儿子(侄、孙)脱头孝,向坟地后土神山位焚香敬纸之后在墓地穴位上,用银器(耳环、戒指或银元)画好墓域(关键是确定墓口线俗称破土)墓口线是基线,即从基线内,指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中的方位,分别取五行土,还按原方位顺序寄放到坟内上位,人畜不易踩踏的地方;待下葬堆好坟丘后,焚香敬神,五行土回归原位。根据吉日吉时,可先破土,到了搭棚日(上工日)再开穴打墓,或遇吉日与打墓同时进行。

15、打墓(开墓)

过去打墓,三人天半,后来打墓四五人天半(有的是帮忙,去多少算多少,有的是同时砌葬,情况不一,现在普遍不算备料,两天内打好墓,砌砖葬都可在两天内完工(即搭棚与安鼓日完工)。

如果是新坟打墓,需起串迁葬先祖的,同时为先祖破土打墓,在下葬日由先祖立祖。如是砖碹葬,要用车拉砖、拉砂、拉水、购置水泥或白灰,请一两位匠人。、建墓成功,最后上来的那个人,要把作业时留下的脚印清扫干净,如遇雨雪天,还要配置苫布,堵好、盖好马道坟口以防进水。

16、送饭

打墓的二日,要分别备饭食,由儿孙或侄在午前为打墓人送饭。饭室用斗(过去称量粮食的器具)来提,斗内放把干草段。最好放件银器。盖一块红纸,上放饭食,不拿筷子。先在灵前烧纸敬香,再起程送饭,出门后遇到第一个人不得说话。递一块食物再说话。出门碰不到人时,将一块食物顺便放到门旁墙头或石头上,然后上路。所送食物要估计准确,吃不了剩下不给家中拿了,这些都是多年讲究。饭食吃完,要从坟地拾把干柴放于斗內(不空斗),回家后,灵前再烧纸敬香,然后把柴放在灶火内点燃。主发旺发财。

17、起坟(起串)

先祖原坟确定转迁时,搜寻逝者骨骼,装殓新棺,叫起串。人逝已安葬后又需起串的,根据葬后年代长短,请匠人定割小棺或大棺:备好塑胶手套、红竹筷(拣尸骨用)、红布、其它装殓用物,香纸供品(点心一节),另请人或儿女侄儿等。在打墓破土日吉时或另看时辰,再焚香、敬纸上供,破土开基,当露出棺木时,棺木不能见太阳光,如棺木完好,将棺木盖上红布待起入新坟;如棺木不能起出或已腐烂严重,将尸骨移入新棺装殓封盖,盖上红布准备入新坟,也有的与新坟离的太远,即可提前起出抬到新坟,(过去讲究,干灵不能先入坟,在新丧灵棺下葬后,再入干灵,干灵需在新坟旁搭棚避光停放),现在有不少人家干脆就将干灵事先直接放进墓穴了。讲论越来越少了。

18、移灵

安鼓送纸日早上,由孝子家人四五人,在凌晨将棺木按阴阳看的时辰,从原停棺地方移到新搭建的灵棚内,如灵棚位已定不动,则必须由孝子将棺木用力扶动三下代替移灵,意在告诉亡者要准备出殡迁徙坟地。移前鸣炮三响,儿子们要告诉亡者:“爸(妈),起来走吧!”如此三声。

19、安鼓

出殡的前一天为送纸日(有的地方叫正日或送行日),也叫安鼓日(分中午安鼓,晩上安鼓两种情况),中午鼓乐班,演出人员即到司乐叫大安鼓,晩上到则称为小安鼓。据传古时的大安鼓则为出殡三天前,鼓乐班就到。

20、接礼,接纸

送纸这天上午,亲朋宾客前来行礼吊孝,孝子举哀。所到亲朋都要分别和聚在一齐到灵前敬纸献纸杂等行吊唁礼。孝子,下头的儿媳闺女侄儿男女都要披麻戴孝,分跪排到灵棺两旁表示谢拜,其由一女婿汉(大女婿)在灵前陪奠,每接一拨敬纸亲朋父老行礼者,要喊一声孝子嗑头謝,女婿汉向行礼者两手作揖并弯腰鞠躬,下头的在灵两边鞠躬致谢。在中午设宴(叫搭棚席)。下午同上午,主要接待来自本村的送纸(也叫烧纸的)父老乡亲,俗话说:“有钱难买灵前一张纸”,说明逝者甚至全家平时与人交好(维人),当逝去家庭成员后有人灵前祭奠,过去现在都是如此,送纸这天下午,本村人们大多要到逝者灵前烧纸祭奠,家人孝子都要守在灵前,接待回拜。这天下午要由逝者孙男(一般是长孙)端条盘,站在大门口,穿上孙孝服,系一根红裤带,将每个送纸人的纸断续续接在条盘中,带上送纸人来到灵前行烧纸礼节,周而复始一直到没人前来烧纸为止。

21、接人主

接人主(有正人主,歪人主之分),是丧葬殡礼中历来就特殊看重的一大事项,鼓乐鸣奏,陪下头的孝男,孝女分两批(男在先)

从灵堂哭着出来,手拄丧棒(孝子两根,侄子一根),缓缓爬腰走到大门旁列队成一行,面向来到门外正要进院人主(前来祭奠的亡者娘亲)磕头行拜,由知客带头呼喊:“孝子接人主家嘞”!(三瞌头毕)人主在前,孝子随后跟着进入灵堂下棺木前面,双膝下跪在灵前等候行奠(奠酒),按辈分年龄人主其他人等跪后。

陪奠(奠酒)

孝子归回灵堂原位,人主到达灵前,由陪奠人将灵前事先备好的酒樽递与人主族长手中,人主双手接着酒,盅,陪奠者两手捧着酒壶,虔诚将人主持的酒盅斟满,行祭酒礼节,由人主将酒添入灵前空酒壶内,连续三盅奠酒,最后一盅有意留少许酒滴洒向灵前大地,意为敬天敬地。奠酒礼毕,接着敬纸、敬香,由陪奠人将三柱香恭敬地递于人主手中,人主自己在灵前蜡烛上点燃,香火栽于灵前香炉中,最后,陪奠人再递给人主三份五色纸,人主自己在灵前蜡烛上点燃,陪奠两手做陪护挡风姿势,待纸在孝子盆燃尽后,人主两手托地,低头对着灵柩大哭(大哭或哈!哈!哈)三声,陪奠人急忙搀起,人主即面对灵柩行三鞠躬或磕头礼,作三揖。由专门安排的接待知客将人主一行人员引入人主休息席,茶果香烟招待。

接女人主类同,就是少了奠酒事宜。

22、晚餐(喝杂碎)

待人主稍事休息,知客宣布全体宾朋晚餐就坐,鸣炮三声,以示告众,开始晚餐。送纸这天晚餐,神山人的古往讲究,必以汆猪或羊杂碎无疑,主食过去是小米捞饭,现早就改为大米主食了,另还有点心,中午做的油糕,家常凉菜或小菜陪衬,可谓非常丰盛。尤其近几年主食更有上锅盔,糖饼,点心,猫耳朵,面条等的代替了原来的白面馍馍(点心)。想吃糕仍然有中午做好囤在瓮中筋道的油糕。

23、烧夜纸

烧夜纸是晚餐结束后,所有家人孝男女和前来吊唁所有亲戚的一次大祭奠,夜纸烧罢,除准备交夜后送纸的人员外,大多普通亲朋家人都各自安排休息。

24、送纸河捞(送纸掛面)

历史上,神山村与相邻各村一样,一直以送纸前喝河捞(荞面或白面)为习俗,随荞面的种植减少或频临绝迹,家家户户逐步改为喝挂面了。不知为什么留下不该空腹送纸(行)的说法?

25、送纸(送行)

吃罢送纸挂面,一般讲究过了凌晨零时(交过夜),三声炮香,灵前烧纸由人主主持。由孝子(长子)连敲三声棺木,并喊三声称呼(爹或娘),男孝子们手持丧棒出行,逝者送行,隔段点燃教路(灯盏);专人手拉前后两捆点性的长草把,边拉边转,女婿外甥侄儿等随行,专人将轿夫、轿(在事先送纸前,供奉祈祷吩咐好后)拿到出村后路口,鼓乐相随,同时思亲者边走边哭,一齐行到既定(走出村口无人家居住之处)位置,行烧纸敬香,待草把纸轿车车夫燃尽用土埋好后即原路返回,曾有大忌讳,回时不能相互讲话,不能头往返看,怕什么逝者魂灵寻声跟回,怕回头看见逝者魂灵西行等等。

送纸毕,回到院子灵前,孝子要将逝者棺木起动三下,并喊(爹或妈)准备走哇!意为告知逝者早上要出殡,亲人要迁移到极乐世界。

神山村丧葬习俗

26、扫墓

出殡早上,太阳未出之前,由闺女(一般是长女,亦可随便去一闺女)孝子陪同或家人陪同,全副重孝哭去哭回,拿上灵丘放的扫炕苕帚,去坟穴内为亡亲扫墓,倒着扫,不留下脚印。返回村内,哭到灵前,烧纸笤帚归原位。

27、吵灵(信佛居示逝后则进行超度做道场仪式)

送纸后,孙男女、姑娘,侄女,外甥等,出资与鼓匠商定(和和尚),如何吵灵或做道场,鼓匠吹一泼子,通知这是谁出资的,说明代表的是谁的心意。旧时吵灵鼓手常演奏到次日天明。其意为逝者敬孝心,散财请客(游魂野鬼),减轻亡者罪障,亦说为逝者超度。做佛事念经其意一样。如今,虽没有了此俗,但好多大户人家仍要由至亲自愿捐爱心(孝心)款,要贴榜公示。

28、接大戚

出殡这天上午,所有大戚,亡者与亡者配偶的娘家人,还有儿亲家,女对门亲家,孙辈亲家都将作为大戚(也叫大祭)来祭拜亡灵,按神山习俗是要一一进行鼓乐儿女孝子们迎接专项仪式的,接回谁家大戚谁家亲人,在灵前大哭以示哀悼与孝顺。

29、请席口

请席口,在婚丧宴会上,农村普遍重视的礼节。在宴席准备就绪后,由大知客(总管大人)主持,以客套(客串)话开场,也可穿插悼念亡者的悼词,重点是按神山乡俗,排列各位亲戚来宾,座位座次,尤其是男女“首席”的排位。有的一并要把孝子递孝,孝孙謝孝,这两项程序一并进行,有的要将递孝,谢孝都放在席宴间单独进行。(请席口先后次序同敬酒时的次序。

30、孝孙递孝,孝子謝孝

孝孙递孝,孝子谢孝,是丧葬白事必然议程,过去是在亡人逝世后孝子孝孙要亲自上亡者娘家(及姥娘家)人府上亲自送孝的,谢孝是在办理完丧葬事宜后,孝子亲自带礼物上门亲表感谢的,现在改为在酒席面前一并递孝谢孝了。

一般程序为,孝子、孝孙披重孝出灵堂来到首席下位,双膝跪在人主族长对面,孙子双手持孝布,在大知客(总管),“孝孙递孝了”的大声喝吆中,孝孙将总管手中备好的孝布递于大戚族长之手接住。接着大总管再大声喊喝“连孝子谢孝也一齐进行了哇”,接着孝子再次跪下,总管喊喝:“瞌上三头哇”,站在上席口的大官客“人主”族长,接着谦和地应道:“免了哇”或说:“瞌上一头哇”。这时孝孙已跪拜了三头,再起身作上三揖,则递孝、謝孝礼毕,孝子、孝孙返回灵堂,人主目送后落位,继续宴席。

神山村丧葬习俗

31、起丧(出灵)、绑材、打 碗扯枕头

就是在宴席按计划时间进行完后,按看定的吉日吉时出灵,也叫“发引”。

人主,陪奠人在前,其余下头的送殡的亲人在后一并烧过最后一次灵前纸后,将孝子盆封口端上。另一手端上照尸灯。

由专门请来的小知客,一人主要职责为担浆桶。另一名小知客(也叫提斗的),拿上衣饭钵并在斗中盛好阴阳(二宅)看好需用的镇物,倒头纸,扯下的挽联,殃张纸,吊挂,丧用字纸等,谢后土的香纸,菜供物等。孝子们手拄丧棒,专人再将铁锨,斧头等装在车上,派专人拉到坟里,过去是要雇人背到坟里。

孙子(长孙)或同辈孙打引魂幡,

亲朋人等将所有纸扎送至收头十字路口。

人主在大门外绑材停材的前面打照尸灯

提斗(知客)人扯枕头,倒枕头内容物,枕头布扔掉,棺木上的苕帚归提斗人所得。

出灵时烧完起灵纸。要鸣放鞭炮。

棺木由众抬材人抢着扛起,往院外移动。长子在前,其余儿子依次随后,,肩负长白布拉灵(白布与棺木相连,其余孝子跟于后,肩拉或手护拉灵布,肩扛臂膀舁到绑材地点,摆放在事先放好的两个长条凳子上。准备正绑材(上车)和行盘棺等礼节。

神山村丧葬习俗

32、盘棺(拦鼓手)

灵由院中,移到街上,绑材或上车后,盖上棺罩。这盘棺的场地皆选择的是较宽敞的地方或十字街口。前方拉长摆好纸扎,人主或街人一般都要让鼓手吹奏一些精彩段落(也叫拦鼓手做道场。所有孝子手持丧捧,排队(与送殡队伍同时)双膝跪于棺木前(哭灵),孙子扛幡在前,外甥双手捧遗像。鼓乐吹奏,鞭炮不断,彰显隆重气氛。

几炮吹过,征得全体看客同意,则可起丧动身,外甥双手捧逝者遗像打头;孙子扛幡紧随,由一专人(或至亲)搀扶护幡;后为孝子(按大小排列)拄双丧捧,弯腰托丧送行,侄子等其他应送行人员跟从。

人主端孝子盆,照尸灯碗已在傲灵死用脚踏碎。

鼓手在最前引路,

女送殡人员排序则紧跟灵后。媳妇,侄媳在前,闺女紧跟,侄女在后,其他孙女,外甥等按辈分年龄排列。遭到村外街口,收头的地方,孝子孝帽上的缀物,孝媳闺女糖孝冠上的缀物通通御去带到坟里出口烧掉,剩下发二的孝帽孝冠。

这里补充一点,绑材时临时停棺时,总得有两支板櫈停材,过去是必由儿媳妇往家外家里抱的,那叫抱“福凳”,如今也不见人们讲究了。

过去,不管远近,一路都是步行,纸扎花圈到坟后,不得先入坟,放坟地外等候,灵柩入坟后才能纸扎进坟。现在,能乘车的一律乘车,异地他乡灵柩也用车拉。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33、收土

收头后返回,孝媳们还讲究不得空回,还在返回途中,走一段路跪在地上磕头行礼,将一撮路土收在自己孝衣前襟里,连续三次。返四院将土倒在灵堂地下,行磕头礼后完毕,意在收土,也叫收富贵一人。主自家以后发富攀贵。

34、下葬

灵柩到坟后先停放好,等待吉时。过去下葬时讲究未成年人,外姓人要避开,开始下葬,墓底放镇物,棺木入穴,调位摆正,有干灵的,再干灵入穴调正方位。最后两支灵(多支灵)一一与穴内男主人棺木用搞两个铜钱的红线搭上,意在永在一起。

摆放镇物、衣饭钵,铭名砖石,殃张纸(倒头纸),孝子盆,

封穴,土墓用干草或编织袋包装上土封堵墓口;碹墓,用砖,水泥墓门石封堵。封穴前清除脚印。

填土,备好三锹土,长子倒跪于墓门前,将三锹土分别向后扔入穴内,扔一锹,喊一声,“爹或妈或爹妈上来哇”!然后众人回填封穴。

栽幡,当回填到适当深度。将引魂幡栽于基门正中,推丘之间,长子要倒拔三次,背靠幡双手向上背拔,每背拔一次,再喊一声“爹(妈)上来哇”。

五行土回位,坟丘推好后五行土(后土)复位。

谢土,所有在坟人员,向坟中后土神,连同亡者、干灵,焚香敬表,脱孝跪拜。

烧纸,在坟丘前,焚香烧纸,蝌聪,花圈纸扎,嗑头敬拜,鸣炮收工,人手一件工具出坟(忌讳不得空手出坟)。则表示亡者入土为安,大事既成。

神山村丧葬习俗

35、发二(发三)

发二:出殡的第二天(过去是发三),男女孝子(媳)侄儿(媳)身穿孝服到坟地,为逝者第一次在坟祭祀,首要是逝者安锅灶,即去时从家或路上(现在有卖现成的)备好砖块或石块,要砌筑锅捞捞灶,垒好灶后,内放米面调料等摆上供食。之后焚院烧柜,烧聚宝盆,财源楼等纸扎,孝子将麻圈套在第一天插在坟幕丘前的丧捧上。之后由长子次子等所有成家两口,左三圈右三圈男子锹向墓丘铲土,媳在后弯腰用扫帚圆墓。未成家男子亦可左三右三先铲土,再扫墓,意为抹房顶,打扫家院。

方院筑墙,在焚烧纸杂前,要用事先备好的红线或绳逝者方宅院,依据是阴阳看的相位。要忌讳前窄后略宽(聚财)。

不论发二发三,回家不走重路,付发三上坟,是为逝者安灶送粮,去一人带一石,人去的多粮就多。如果有猫狗动物等,带粮更多,一只狗能带十石粮,等同去十个人带去的粮。所以无论从坟前跪拜,第一次祭祀或是带粮意义来讲,总是人带的越多越好。

发二返回时,儿媳不能空手回家,要在返途中抢捡干柴带回自家灶火点燃,主人家发旺,以后会过光景。

36、发二的人员从家起身后,家中人要在大门口放一方桌(圆桌),桌上放清水盆,盆内搁把菜刀:放条盘V,内有散碎点心(也可为饼块)。此后从坟回来的人员,有人进院,均要翻刀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吃一口碎石,叫满口,捞一个盘中事先漫泡的硬币,意即从此与逝者刀割水清,不论银钱,再不共事。

发二后的所有孝子孝衣(上衣)要从门外道院水道口递进或从墙上扔入。

37、祭日

发二后,到坟祭奠,有没过完的七天,至五七、百日、三个周年(五七、百日一般还要穿孝服,周年如出孝了,可不穿,没出孝就要穿)。除此,主要有清明节. 、七月十五、十日一常规纪念日,当然,近年时兴的端午,五月二十、八月十五,立冬,等节日与平时从外地回家的繁儿女赶空敬祖上坟的也越来越多,不是那么死硬强求之事。

38、冥婚

冥婚也叫结阴亲,村人称配鬼妻。就是未婚(主要是青年男女,也有老光棍或先前妻子不论何原因不能与自己合葬的)男女,早亡或亡后却没有生前成婚死后配对的,经相互察访,同期(近期或更长时间)而遇又同意的,双方协商,将女方棺木移到男方葬.穴,二人在阴间合葬结为夫妻。

程序是喜、丧一起办,先合禧成亲,再行丧礼合葬。

V 39、三周年

三周年,民间讲究,首要应为祭祀日,但实则都按喜事宴承办,规模有隆重到比葬礼还轰轰烈烈的,有自家至亲一起小过的,不是一刀切的统一。

经济地位决定其它一切形式,个人认为神山及神山一带各村由于经济还不是很富裕,所以大部分农家在三周年问题上还是适可而行的多,很少大操大办的。主要以至亲祭祀者为多数。大动亲友,鼓乐齐奏者为少数。

按排列,三周年是人辞逝后最后一个较上讲究的祭祀日,往后就都各行其事个人上坟与在自己自由采取的形式以各种形式祭祀了。

另外,过去丧葬白事后,对阴阳先生,担浆水,提斗的,烙坑榄,蒸供的都有酬谢蒸十二个馍馍,给点糕呀什么烟酒。现在都改为挣钱了,也就省去好多旧的礼节了。

关于三周年的对联一种是不贴,要贴只能贴红色喜联。内容为缅怀逝者亲恩与功绩,继承先人遗志开拓进取等正能量。坚决忌讳素色白联这一大忌!

神山村丧葬习俗

  个人简历:赵钊(笔名:寄远/致远)乳名:赵计虎。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西营村人,毕业于忻州师范学校。曾在原平市上阳武中学、上阳武社办高中、大牛店学校、本村、神山四队学校等任教(当过四校校长)。八六年在职进修,(假期集中面授,平时自学作业)山西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专业,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89年改行行政,在神山堡乡、长梁沟镇政府工作。2O14年4月退休至今。

  神山是我的第二故乡,老娘、姑姑、姨姨、姐姐均在此村成家立业。

  神山又是我高小上学的“母校”。

  神山与西营村一依带水,是西营村人出门走外的必经之地,也有上下村之说。

  我对神山有特殊的情结,故了如指掌,情有独钟。有着和西营村差不多的思念与向往。所以常写点关于神山情结的文章诗词,以文托情,聊补想念与亲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