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日本祭出最強經濟刺激計劃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日本政府日前宣佈,東京、大阪等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狀態,時間持續至5月6日。然而,在實施緊急狀態後迎來的首個週末的情況卻與首相安倍晉三的減少七到八成人人接觸的期待相去甚遠,很多民眾對此感到不安和憤怒。

除進入緊急狀態外,為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日本內閣會議4月7日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總額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儘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仍然認為,受疫情和夏季奧運會延遲的影響,日本今年經濟出現負增長仍是大概率事件。

不夠緊的“緊急狀態”

日本的緊急狀態被形容為“佛系”。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2日報道,實施緊急狀態後的首個週末,東京繁華市區的人員確有減少,但生活區的人流量和平時幾乎沒有變化。前來購買食品、日用品的居民驚呼“人怎麼還這麼多”,更有店主表達了“擔心感染病毒”的恐懼心情。

據日本TBS電視臺12日報道,日本政府專家組成員、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表示,據推算,即便減少65%的人員接觸,想要有效抑制疫情至少需要70天以上,而必須減少八成的人員接觸才有可能在實施緊急狀態的期限內看到成果。

事實上,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斷蔓延。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研究員、早稻田大學博士房迪表示,有很多人對日本的印象是醫療資源發達,千人擁有病床數排在經合組織國家中第一位,但實際情況並非外界所認識的那樣。

房迪指出,日本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後所採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前三項分別是限制民眾出行,限制大型場所營業、取消大規模活動安排,要求各類學校停課。但這些都是非強制性的。唯獨第四項涉及有關醫療設施、醫藥品方面的徵用和採購規定,這是“緊急事態宣言”中具備強制性和懲罰性措施的內容。然而,這更進一步地反映出了當前日本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問題——ICU病床嚴重短缺。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日本每10萬人擁有的ICU病床數為7.3個,僅為德國的1/4,美國的1/5。這導致在應對疫情時,日本政府不得不在醫療領域強力出手。

因此,日本能否從根本上遏制疫情大規模暴發,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廣大民眾的自覺性。

非常規的刺激計劃

疫情依然嚴重損害了日本經濟和產業。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推出的史無前例的108萬億日元緊急經濟刺激計劃,規模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OP)的20%,已經超過美國出臺的2.2萬億美元刺激方案10%的GDP佔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經濟現狀遠遜於美國。

2018年,日本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去年日本經濟復甦已現疲態。2019年日本經濟全年增長0.7%,但是由於調整消費稅率的原因,第四季度經濟已經出現負增長。日本經濟已瀕臨衰退,疫情蔓延則使決策者面臨更大壓力,需要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紓困。

部分高盛經濟學家認為,雖然“留在家中”的呼籲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日本居民減少外出仍將導致消費支出環比減少25%,並導致企業支出進一步減少。他們還預計日本第二季度出口暴跌60%。即使出臺了創紀錄的刺激方案,在東京、大阪及日本其他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之後,日本經濟第二季度仍將創下萎縮25%的紀錄。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4月14日報道,日本民間信用調查公司東京商工調查稱,截至本月7日,在日本25個都道府縣中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破產的企業總計有45家。破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住宿業、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和零售業,且涉及行業正在不斷擴大。東京商工調查指出:“無法預測發展趨勢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營基礎薄弱的中小微企業的影響正在不斷擴大。”

據報道,在此項經濟刺激計劃中,財政支出達39.5萬億日元。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向營業額大幅下降的中小企業提供最高200萬日元的補貼,向收入大幅減少的個體經營者發放最高100萬日元的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生活援助補貼”等。此外,政府將資助醫療企業開發生產相關藥物,擴大呼吸機、口罩等醫療物資生產,以及日本社會構築遠程辦公、居家辦公等新經濟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