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貓真的會成為李誕家的道德之眼嗎?

01 貓不是道德之眼

《奇葩說》有一期的的辯題是:博物館發生火災,你是救名畫還是救小貓?

李誕反駁黃執中的辯論,在現場狠狠收割一批粉絲,觀眾席瘋狂吶喊:“誕總,救貓!救貓!”

李誕說他為什麼救貓,因為救貓的好處太多了。他救了小貓就得抱回家養著它,貓每天喚醒他的腳步,一步一步踩在他的良心上,一遍一遍提醒李誕:“你是個好人!”

李誕覺得養了這隻貓他就不可能出去做壞事,貓是他家的道德之眼,時刻監督警醒李誕,但行好事。

《奇葩說》:貓真的會成為李誕家的道德之眼嗎?

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假如哪一天李誕心血來潮,帶著小貓在小區散步,這時候衝出來一條狗,衝著小貓一陣狂吠,上來就和小貓打架,試想李誕會怎麼辦?

貓是道德之眼啊,怎麼能讓它受傷害,必須把狗打走,不能讓它欺負小貓。完了,打狗的行為可是跟道德之眼的約束作用背道而馳。

事情進展得讓人措手不及,李誕為了道德之眼的安全做“不道德”的事,簡直不可思議!正確的操作不是貓和狗都是動物,把它們倆分開,不讓打架就好了嘛!

心理學家幫我們揭示了這一現象是如何奇妙發生的,研究發現:行善之後不是引發更大的善行,行善之後更容易誘發惡行,越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我們就越容易縱容自己作惡。

02 從聖人到罪人,是因為你相信自己是聖人

如果你是慈善機構的一員,機構派你籌集資金,有甲、乙兩位候選人。甲最近為另一個慈善機構捐過一筆錢,乙沒有捐款的記錄,請問你會找甲還是找乙籌錢?

我們第一直覺會選擇找甲。因為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有慈善行為的人更有愛心,也更容易捐款;而順理成章認為乙為富不仁,既然從來沒有表示過愛心,這次去找他同樣會碰一鼻子灰。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貝努瓦·莫林和戴爾·米勒的研究,讓我們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徹底否定了我們的直覺。我們去找甲更可能碰一鼻子灰,反倒是找乙成功的概率會更大。

這個驚人的真相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這是兩位心理學家研究另一選題時意外發現的。他們組織了兩組被試,讓他們分別判斷下面兩組命題:大多數女人真的不聰明,大多數女人更適合在家裡帶孩子,而不是出來工作;有些女人真的不聰明,有些女人更適合在家裡帶孩子,而不是出來工作。

判斷第一組命題的被試情緒很激動,強烈反對該命題;判斷第二組命題的被試情緒相對平緩,對這個觀點保持中立。

之後,實驗者讓兩組被試都作為招聘官參與理性職位招聘,比如建築業和金融業,眾所周知這兩個行業裡男性從業者遠超女性,而實驗者安排的競聘人員有男有女。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判斷第一組命題的被試,曾激烈反對第一組命題,但他們在招聘中卻表現出強烈的性別歧視,更傾向於選擇男性來擔任職務;判斷第二組命題的被試,他們的態度當初相對中立,反而是他們在招聘中顯得更加理性,更多從應聘者的實力決定是否讓他們擔任此職務。

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也感到很驚詫,這是為什麼?難道全人類都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深入研究之後,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道德許可效應”。“道德許可效應”是指當我們做善事的時候,我們會感覺開心和放鬆,自我管控能力會放鬆警惕,這就意味著我們更容易衝動行事,而衝動常常會指引我們做壞事。

實驗中的第一組被試,因為駁斥了性別歧視的命題而自我感覺良好,讓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飄飄然,並因此放鬆警惕,導致自己在招聘環節做出歧視性別的決定。

從聖人到罪人,正是因為你相信自己是聖人。

《奇葩說》:貓真的會成為李誕家的道德之眼嗎?

“道德許可效應”不僅會縱容我們作惡,還會打消我們行善的積極性。研究還發現,和那些記不起曾經做過善事的人比起來,有行善經歷的人在慈善活動中捐的錢要少60%,所以我們去找乙籌集善款才是正確的決策。

03 道德感是滋生惡行的溫床

《三言兩拍》中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是關於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斷案的事,而且是他斷錯案的事。

朱熹在做福建崇安縣知縣時,有一個小民來告狀,說縣中一大戶人家搶了他家的墳地。

古代人都迷信,豪門大戶搶佔小民風水的事兒時有發生,朱熹一聽又是仗富欺貧的事,況且朱熹是個自我道德感很強的人,覺得鋤強扶弱這種事,只有他這樣清明的地方官才能做到。

這正中小民下懷,小民知道朱熹有看不慣大戶欺壓百姓行徑的心理,在大戶人家的新墳下面偷偷埋了一方碑,寫上自家先祖的姓名。

朱熹到現場一看,大戶人家的新墳下面壓著小民先祖的墓碑,再加上心裡本有的成見,二話不說問了大戶人家搶佔土地之罪,把風水寶地判給了小民。

過了幾年,朱熹途經此地,跟附近人閒聊才知道,原來當年是小民說謊,風水寶地原本就是大戶人家的。

先入為主的高尚道德感,讓朱熹覺得自己客觀公正,自己是一個有良心的父母官,所以他才會衝動行事,不詳加勘察即認為富人作怪,窮人受欺,弄成冤假錯案。

《奇葩說》:貓真的會成為李誕家的道德之眼嗎?

這種道德錯覺不僅體現在我們對外部世界的判斷,更影響著我們自身系統的構建。

我們知道美國的保守派人士,強調人們在社會、家庭和道德生活上自我約束,而曾經正是一位美國財政保守派政府官員,利用公款修葺自己的私宅。

約束別人已經這麼辛苦了,為何不獎勵自己一下呢?這就是這位官員的心聲。

是不是隻有他這麼想呢?那可不是。

當年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因為在管理紅塔集團時創造了鉅額財富,非常受人尊敬,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貪一點很正常。當他因貪汙鋃鐺入獄,女兒在獄中自殺時,他不覺得自己有錯,而是憎恨拍板把他們一家送進監獄的人。

道德感讓褚時健覺得他是紅塔山的恩人,所以自己貪汙的那點小錢算什麼。

《奇葩說》:貓真的會成為李誕家的道德之眼嗎?

他沒有考慮自己的行為為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那就是強者可以橫行四方,強者可以馳騁法律之外,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強者不用顧慮社會規則的約束。

所以他把貢獻和犯罪混為一談,我貢獻所以我可以犯罪,錯誤的邏輯就這麼神奇的產生了。

04 去道德化才能逃離罪惡的深淵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說:“所有被我們道德化的東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許可效應’的影響。只要我們的思想中存在正反兩方,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

比如你正在鍛鍊減肥,鍛鍊就是好的,不鍛鍊就是壞的。今天晚上出去走了三公里,馬上覺得自己好棒,回家趕快吃一盒餅乾獎勵自己一下,結果鍛鍊消耗的熱量,遠遠趕不上吃吃吃吸收的熱量。

再比如你是拖延症患者,行動就是好的,拖延就是壞的。今天上午你處理了一項重要工作,馬上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下午就開始不幹正事獎勵自己,結果故態復萌又拖延半天。

或者你是賺錢養家的男人,老婆全職家庭主婦,賺錢就是好的,不賺錢就是壞的。今天你上了一天班雖然也沒幹啥,回家就覺得自己是功臣,有理由對帶孩子的老婆頤指氣使,結果老婆一罷工,孩子你兜不住了。

……

長此以往如何了得,國將不國啊!所以,我們只有去道德化才能逃離罪惡的深淵。

做一件事情是我們追求本心去做的,減肥是維持自身健康的職責,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是崗位職責,賺錢養家是一個成人對家庭的職責,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和道德感沒有關係。

甚至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去道德化。行善是為了追求本心,維持自己內心的平靜,收穫付出的踏實和快樂,而不是為了立人設,畢竟我們又不是演員。

演好每一個角色也是演員的職責和操守,蹭破點皮還堅持工作是每個職業都存在的狀況,職場上不能因為蹭破點皮就去報工傷吧,蹭破點皮去找老闆請假,老闆會以為他僱傭了一個神經病。

當我們去道德化看問題的時候,才能屏除那份優越感,才能填滿那份虧欠感,從而不去渴求付出之後的補償,避免讓自己滑入深淵。

只有我們學會去道德化看問題,我們才能行善不求回報、養家不責妻兒、演戲不耍大牌……我們才能更好的和這個世界相處,管好自己不作惡,服務他人不苛責,人生的路才能走得平順,人類的生活才能提高整體道德底線。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