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該如何是好

作者:人间告别指北

在法律出现、文明进步之前,杀人偿命一直是人们的信条。

古今中外,在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社会类型,复仇都是永恒的话题。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再到中国的《赵氏孤儿》,以复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是人类跨文化、跨地域的共同精神食粮。文学是人性和社会的反映,复仇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人性和社会基础的最好证明。

我们喜欢东方武侠片里的快意恩仇,也爱看西方复仇者联盟的未来战斗。即便是在游戏中,当你的队友对你说:“我杀他替你报仇!”之时,你也会觉得荡气回肠,此生无憾。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小时候觉得这句话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正义该如何是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仇变成一个很矛盾的话题,既想给他点赞又怕过度宣扬,尤其是在现代法治稍微健全和文明稍微提升的时代。

张扣扣为母亲复仇而故意杀人案近期得到了宣判,他被判处死刑。很多网友都为张扣扣鸣不平,因为儿为母亲复仇天经地义。张扣扣也在法庭之上请求法院能够给他一个机会。

一面是为母复仇的孝子,一面是故意杀人的罪犯,我不知道这位法官会不会因为在法与情之间的选择而感到两难。我知道大众一定更倾向于认可孝子的身份。

公平正义,往往只是随口说出的廉价词汇。藏于其背后的一些不公平和非正义,大家常常会忽略。维系现在社会的公平正义的除了人之常情外,还应该有黑纸白字的法律法规。

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去思考【法律是什么】。法律或许不一定会公平,但它会是最好的选择。

正义该如何是好

如果你看过下面这个故事,你也会感叹,公正该如何是好。

有5个人去野外探险,由于天气原因被困在一个山洞中,且洞口被滑落的巨石给堵住了。5个人没有办法,只能呆在洞中,靠携带的食物维持一段时间。

食物吃完后,他们还没有等到救援的人。无可奈何之下,其中有个人(暂且称他为A)提议,杀死其中一人,这个人由抽签决定,以供其他4人活命。

起初,这个提议遭到了另外4人的反对。可是一周之后,救援的队伍还是没有到,这4位实在是扛不住了,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杀死一人。

而此时,提议本人A觉得还可以再等等,他相信救援队伍应该马上就能找到他们。其他4人不予理会,还是让A参与了抽签,最后抽中了A。

于是,这4位又熬过了一周,终于等来了救援队伍的营救,获得重生。

那么,这获救的4位探险者,是否有罪呢?

我有时候特别期待【奇葩说】能够辩论这样的题目,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辩论的题目一般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定论的题目,最后获胜的一方不是靠着他的观点取胜,而是好看,啊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和精致的表演。

对于这样一个难题,更趋向于或者就是一个法律问题。有罪或无罪,最后由法官定夺,这是一个有结论的辩题。那么即便是有定论的辩题,那些对法律深思的人们依旧愿意参加到这场大辩论中。

这是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洞穴奇案》里的情节,作者法学家富勒虚构了14位法庭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有罪、无罪及中立都有法官支持,这些观点反映了20世纪各个法学流派的法哲学思想。

似乎从“杀人偿命”的常理来看,判有罪的法官拥有绝对主导权;而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来看,判无罪的法官也有很多话可以说。尽管如此,也有法官表示中立,不愿出任何判决书。

下面不妨看看这些法官都怎么说,有罪说和无罪说各取一例。

正义该如何是好

这个案子判有罪,似乎很简单。但是不同法学思想的法官也给出了不同的角度。这里提供这样一位法官的观点。

【维持有罪判决】应该撇开自己的天生成见,这是法律和道德分离者的意见。对于最开始的立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不可分离,对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相互独立。立法机关禁止谋杀有其道德动机:他认为谋杀是错误的,因此需要禁止他。但是,当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层面,所有的理性自然人应该不允许法官们适用自己的道德观点,冰冷和理性也是法官的一个特性,否则每一个案件都难以处理。

正义该如何是好

法官们给他们判无罪,在有些人看来,可能以为这些理由是诡辩。不过,还好法律是讲逻辑的、讲证据的。看了这个法官的判决,相信你对法律思维有些新的认识。

【撤销有罪判决】动机与选择是人类的天性,当被困的探险者必须面临死亡的两种选择:要么饿死,要么被处死。在当时的情形之下仅有的两种选择,那么探险者们为了避免饿死去杀掉一个人,然后碰运气用一种新的辩解去寻求免受死刑,就是合理的,或者说也是必然的。

书中还有另外12中判决理由,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法盲去探究。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似乎道德的影响更为强烈,而私底下以为法律不过是强者的说辞。

正义该如何是好

法律是否彰显正义?

法官应该遵守法律,而非遵循他们自己关于正义为何的观念,这是因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就法律达成一致,来维护秩序,而对于正义的要求是什么的问题上可能存在分歧。

恰恰是对于“法律法规”人们是否能达到高度一致,在此处产生了疑问。在我们身处的多元话社会中,一些观点和利益支配这其他观点和利益。正是因为情况如此,求诸法律之外的正义是让法律符合正义要求的唯一希望所在。

正义该如何是好

▲我不是药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