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研大國,中國只有2個諾貝爾獎,這一心理原因不可忽視

关于中国人与诺贝尔奖之间的话题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自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以来,国人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我们获得诺贝尔奖这么少?确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和科研人数总量和科研成果总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为什么我们的诺奖获得者这么少呢?

作为科研大国,中国只有2个诺贝尔奖,这一心理原因不可忽视

有网友对诺奖表现得不屑一顾,认为其是政治的产物;也有人归结为我们的制度与科研环境的结果,觉得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诺奖。其实,对于诺奖获得较少的原因,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更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般来说,各个学科领域的诺奖基本代表了该学科最高的研究水平和荣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要结合历史环境与发展来看待这个问题。

作为科研大国,中国只有2个诺贝尔奖,这一心理原因不可忽视

诺贝尔奖的评选与颁发,不是针对当时的科研成果的,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过去的成果。一般都是针对几十年前成果。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想想几十年前,我们处于什么的生活状态,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是为抢占高科技领域阵地去奋斗,而是为能吃饱饭而努力。在一个人人为吃饱饭而努力的时代,却奢望我们去获得代表领域最高水平的诺奖,真的是太难了。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最低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通俗点说,就是吃、喝、住、性等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接着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再往上是尊重的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当我们还处于为吃饱、穿暖的最低需要阶段的时候,又如何强求我们去追求尊重和获得实现呢?

作为科研大国,中国只有2个诺贝尔奖,这一心理原因不可忽视

所以,过去几十年,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得很少,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水平太低,在于我们还处于最底层的需要阶段。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将会越来越多地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为了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努力追求创造、追求科技的进步。事实上,这些年来,对于诺贝尔奖,我们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科研大国,中国只有2个诺贝尔奖,这一心理原因不可忽视

我相信,在我们经济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们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诺贝尔奖。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