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中,方法技巧從來不缺,缺的是背後一顆淡定的心

曾經,關於父母如何說,如何做孩子會聽,如何誇孩子,方面的書或文章很流行;後來說不能打孩子,又流行了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愛;再後來也開始更多說父母的成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類的;近幾年又很流行正面管教類的。

各種理論,各種方法,各種成功案例,也是好事,說明我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並意識到這也需要家長自己的內在成長支持。

我想說的是,更關鍵的是後者,家長的自我成長。

育兒中,方法技巧從來不缺,缺的是背後一顆淡定的心

因為也會聽到很多家長說,做起來很困難,。比如關於情緒,大概是一個很普遍,也令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這情緒,包括孩子的情緒,哭鬧,發脾氣;也包括自己的情緒,當失去了耐心,很容易失控,對孩子發火。

管理情緒的方法會有很多,但是根本的到底是如何去管理,還是要將更進一步,去到情緒的根源,來自哪裡,因何而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等等,都要細細去覺察和理順,然後才能逐漸不再因為某一類事情出現情緒。

又比如,曾經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則。應用時,往往這隻對一部分人有用,或者有的是一開始有用,後來又沒用了……

因為一種方法究竟對自己有沒有用、適不適合,取決於自己的能量是否和這個方法匹配。

育兒中,方法技巧從來不缺,缺的是背後一顆淡定的心

舉例:“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當年讓父母們趨之若鶩,可是有幾位家長按照裡面的方法教出了進哈佛的孩子呢?更多的家長反映,書裡講得很有道理,可是一到自己孩子就用不上,不是不知道怎麼用,就是到了那個時刻早就把這些方法忘了…… 還有王健林說的“先掙一個億”已經成了一個典故了,但其實這句話對他來說是真實的。但是普通人沒有他這樣的格局,也沒有對自己的一份能夠駕馭金錢的信任,所以對普通人來說,這聽上去就像是王健林在騙人在說大話。

所以,要先了解自己的狀態,要兩手抓。一方面,可以去嘗試一些方法類的,從行為上去修正自己與孩子的互動,;另一方面,一定要保持自我覺察,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想要看這本書?我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有什麼樣的感覺,是覺得更有信心有力量了,還是覺得僅僅是有道理,試試看了……

這麼自問的目的是,覺察自己的能量是否和所學的方法匹配。也就是開始去感受把方法用處好效果背後的狀態。

育兒中,方法技巧從來不缺,缺的是背後一顆淡定的心

方法,是“術”,我們的能量、內心狀態才是“道”。術是在道上運行的!

所以也是一個更瞭解自己的過程。如果不太瞭解自己,那麼通過不斷的嘗試、覺察、總結,逐漸更多地瞭解自己。

所以,育兒中,關鍵的基礎是你那顆淡定的心,而後才能穿越事情看到本質,看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