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帝國。卡洛斯一世在1516年開始和他母親胡安娜共治,其實是他自己在掌權。這個卡洛斯一世還同時是神聖王國羅馬的國王查理五世、西西里國王卡洛二世和那不勒斯國王卡洛四世。卡洛斯一世的地盤包括了大半個歐洲,再加上海外殖民地,號稱半個世界。西班牙開始進入哈布斯堡王朝,也是西班牙的黃金時期,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帝國。

卡洛斯一世1555年的時候在和新教勢力鬥爭中力有不逮,就主動退位。他把治下的西班牙分成了二個部分作為遺產,一部分是神聖王國羅馬和奧地利,傳給了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另一部分是西班牙和它在地中海及海外的屬地,傳給了他的兒子費利佩二世(Felipe II)。費利佩二世接班之後就和法國開戰,打了幾次勝仗之後,眼看巴黎就是費利佩的囊中之物了。結果西法二國軍錢花光了,打不下去了,大家坐下來講和,簽了一個麼子協議,法國答應再也不敢打意大利的主意了,還同意賠點錢給費利佩二世做路費回家,後來賴賬沒給。這是史上最大的老賴。協議是亨利二世籤的,賴賬的是弗朗西斯二世。

卡洛斯一世把西班牙王位傳給費利佩二世的時候,要他修一座西班牙王室的陵墓。費利佩上位之後就想著這件事,他就派懂行的人去馬德里郊外選地方,無非是風水要好,還要安靜。最後就選了離馬德里不到一百公里的埃斯克利亞爾,1561年就開始策劃弄一個大一點的建築。這個費利佩二世性格有點內向,不太願意老是在馬德里被一大群大臣圍著,他就想著能在這個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遙控朝政。因此,這個建築要包括皇家陵墓,然後要有每天給皇家先人祈禱的僧侶,那就要有一座修道院。費利佩二世既然要長期或者經常住在這裡,那就除皇宮之外還需要有一座皇家教堂;費利佩二世喜歡看書,他又要求這裡要有一個皇家圖書館;反正這座宮殿集中了多種功能。費利佩二世當時請了一位名氣很大的建築師叫做伯蒂斯塔來主持設計,21年工程之後建成了當時規模最大的王宮,現在叫做“埃斯克利亞爾聖勞倫佐王宮修道院”,名字特別長。埃斯克利亞爾當然是地名,聖勞倫佐就是基督教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位殉教者聖勞倫斯,被羅馬皇上綁在箅子型鐵架上烤死。為了紀念聖勞倫斯,這座王宮修道院的平面就是類似於一個箅子。據說這位聖勞倫斯就是在這個地區殉難的。

這個建築師伯蒂斯塔曾經做過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學生,他的設計就肯定要沿襲文藝復興的風格,顯得非常尊貴,結構也非常嚴謹。走近這座王宮修道院的時候,先看見的是它的側面,規模巨大,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角樓,帶有尖頂;還有頂棚,帶通風窗。周圍是很大的廣場: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周邊是王宮修道院的附屬建築,可能是工作人員的住宅: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來看看這座王宮修道院的大門正立面: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一排八根巨大的多立克牆柱假裝支撐著一個巨大的橫樑,這個結構有三層樓高。大門正上方三樓窗戶兩邊裝飾的有鐵篦子浮雕。橫樑之上又是一座羅馬大門,二層樓高帶柱礎的四根愛奧尼克牆柱也是假裝支撐著一個三角簷山花。這裡一樓中間是西班牙國徽,你如果仔細看,這個國徽和現代西班牙國徽不一樣,盾牌裡面的零碎很多,不像現在的西班牙國徽裡面只有五個部分:四個方塊和下面的尖角。老國徽裡面的每一個小圖案代表西班牙組成的一個小王國,有好多;現在的國徽是表示那些小王國都合併到有限的幾個大王國裡去了。二樓中間是一個神龕,裡面是聖勞倫斯雕像,右手拿著一個鐵篦子;左手抱著一本聖經。你如果仔細看,會發現他的左手和臉好像更白一點,不知道是不同的石頭拼上去的,還是經常給他洗臉洗手。上面的三角簷很深,但是裡面是空的,沒有浮雕裝飾。

進了王宮大門就是一個正方形的庭院,叫做國王庭院。庭院的正面是教堂大門的正立面: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這個教堂大門的正立面和剛才外面王宮大門的正立面基本一樣,下面一排多立克牆柱支撐著一根橫樑,橫樑上面是一座沒有立柱的羅馬大門,再上面是三角簷。在這裡,橫樑上面有六座雕像,他們是聖經舊約裡六位以色列王。中間的兩座雕像:左邊是公元前十一世紀掃羅王之後的以色列第二個國王大衛,就是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各種大衛雕像的那位大衛,最有名的大衛雕像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現存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右邊是大衛的兒子、第三任以色列王所羅門。大衛和所羅門統治時期的以色列是它的鼎盛時期。外側,左邊第一位是約沙法;第二位是亞哈謝;最從右數第一位是瑪拿西;第二位是約西亞。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發生了分裂,成為猶大國和以色列國,外面這四位都是猶大王。六位以色列王手裡都拿著一根權杖,另外一隻手裡拿著他們的法器,大衛手裡扶著的是打死巨人歌利亞的投石機;所羅門手裡拿的是一本聖經,舊約裡面有所羅門寫的部分;其他以色列王手裡也都拿著自己的法器。

看看這個多立克牆柱: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正面拱門裡面是一個貫通的拱廊: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前景裡的是木製教堂大門,後景裡的是包了鐵皮的側門: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這座宮殿所有的外牆都是巨大的花崗岩砌成的,非常平整,非常樸素,看上去沒有什麼生機。王宮部分還有一個小院子,更樸素了,甚至有大塊的刷白:

走上伊比利亞半島觀逝去的海上帝國之六: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

進去室內就不讓照相了,因此沒有更多的圖片了。

這裡的教堂平面是希臘十字架型的,就是四條邊一樣長。穹窿頂上有全頂的繪畫,文藝復興之前的穹頂都是筋肋組成的圖案,自從文藝復興才有了彩色頂繪。教堂的祭壇非常華麗,正面有耶穌、聖母、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雕像;旁邊有兩組雕像,一組是卡洛斯一世和家屬,另一組是費利佩二世和家屬。這個祭壇的風格叫做絕對主義,是文藝復興之後在西班牙風行的藝術風格,在意大利的巴洛克和法國古典主義之間,更傾向於巴洛克。

王宮裡面還保留著費利佩二世的房間,說裡面的擺設還都是原來的物件。他那張床可是太小了,不過據說費利佩二世國王身高只有一米五幾。王宮裡面有很多畫像,費利佩二世自己比較喜歡的有一幅荷蘭畫家韋伊登的《基督受難圖》。當時的西班牙是最大的帝國,當然它的國王修王宮少不了著名畫家獻藝。現在來看,最高級的一幅是威尼斯畫家提香專門給這所王宮畫的《聖勞倫斯殉難圖》。這幅畫是震撼的傷痛,和我們上次在倫敦華萊士收藏館看見的提香另一幅《珀爾修斯和安德羅墨達(Perseus and Andromeda)》裡震撼的喜悅完全不同。

這所王宮修道院裡面當然少不了皇陵,因為這是費利佩二世當初修建的原因之一。這座皇陵就在教堂的地下,就像很多教堂的地下室都是陵墓一樣。從入口一下去先是看皇族陵,就是各朝皇上的那些兄弟姐妹,數量可不少。再進去皇少族陵,都是七歲以下沒成年的孩子們,一個大圓臺上面有一個一個小格,還有一些是空的。再裡面有一個單獨的墓,是某一位王弟。最裡面一個圓形大廳,這裡才是真正的王陵。右邊從上往下是卡洛斯一世開始的國王,左邊從上往下相應是他們生了王位繼承人的王后。這裡面還有二對空位,一對是2014年去世等待下葬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據說西班牙國王去世後,遺體要在一個特殊的房間裡放一段時間,大概二十年,他們叫風乾,這房間就在進入皇陵的樓梯兩邊。風乾後的遺體要取出裡面最重要的幾根骨頭,棺材裡面只有這幾根骨頭。圓形皇陵大廳裡還有最後一對空位,現今國王費利佩六世可以葬在那裡。以後肯定就要改革了,否則沒有地方下葬了。

這座王宮修道院建築設計一改以前的風格,簡樸的建築風格影響了西班牙半個多世紀。在費利佩二世統治時代成為最強大的政治力量的中心。它是一座集修道院、教堂、王宮和陵墓於一體的花崗岩建築,宏偉、輝煌、令人歎為觀止,可是卻毫無皇宮的奢華之氣。它在1984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