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以“一二三”書寫“衢州答卷”

打通“兩個輿論場”創新增強引導力

評論代表著媒體的價值取向,非常時期,評論更有其獨特的新聞價值。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創新形式,讓觀點形成可視化表達。

一方面,將評論員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觀點提煉出來,製作成圖片、卡片形式,方便朋友圈下載傳播;另一方面,把立場、觀點通過群眾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傳播,推出了《@衢州人,為何說謠言是病毒的幫兇?》《大過年的,媽媽為什麼不讓女兒進家門?!》等多個寓教於樂的短視頻內容。

此外,面對網絡中關於疫情消息真假難辨,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及時和衢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部門進行採訪、核實。例如,針對網絡中“某某超市方便麵已經賣光了!”“某超市大米已經斷貨了……”等傳言,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和對衢州市發改委、衢州市商務局等部門的採訪,第一時間發佈《我市糧油儲備、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勿需擔心》等文章。

通過有效打通“兩個輿論場”,在疫情防控報道中形成了媒體和公眾的良性互動。

把好“三個度”提升產品傳播力

面對疫情報道,不同媒體平臺既有共性的要求,也要有差異化表達。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根據不同平臺定位和特點,把握好報道的“速度、溫度、角度”,合力打造融合網紅產品。

疫情發佈有速度。快,是由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所決定,更是疫情防控報道的內在要求所決定。對此,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緊盯每天上午9時左右的省、市衛健委官方發佈平臺,疫情通報一公佈,“掌上衢州”編、審同步推進,力求1分鐘內做好轉載推送。當衢州首批確診患者治癒走出醫院、交接的10秒鐘內,“掌上衢州”就首發《快訊:衢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首批兩例治癒出院》,好消息給了公眾以極大的鼓舞,10多分鐘就達到了10萬 閱讀量。

抗疫故事有溫度。可讀、悅讀,有溫度的內容往往是善於捕捉細節。當通訊員將一張“防疫一線護士‘神’睡姿”的照片傳給記者時,記者深為感動,立即採訪首發《心疼!常山護士穿著防護服斜靠著門框,睡著了!她太累了……》。而為了讓好故事“吃幹榨淨”,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還特別製作了短視頻《最令人心疼的睡姿》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發佈。

普“疫”姿勢有角度。如何差異化表達,最大程度擴大疫情防控宣傳的覆蓋面?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通過海報、動漫、動圖、短視頻、H5、說唱等方式,生動、直觀地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等。音樂作品《大年初六你想溜出門?掌上君有首“呆屋裡”就是唱給你的》,耳熟能詳的曲調配上方言,入耳入心。新媒體編輯部創新工作方式,2月2日,宅在家的10多位小編“雲辦公”,用了3個小時推出《特殊時期,衢報小編們來了段“雲說唱”,聽聽他們都唱了些什麼?》,帶來了一股新風。

此外,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安排專人及時對“衢州發佈”上每天成百上千條涉疫情的評論、留言進行回覆,讓粉絲感知平臺的溫度;掌上衢州則通過互動問答、H5等方式推出互動產品,《漫畫互動|疫情防控怎麼做?這組題目你能得幾分?》《H5|2020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統一考試(衢州卷)》,改變單一的單向傳播,讓用戶在“漲姿勢”的同時,參與到疫情防控知識推廣、普及中。平臺互推提升傳播力,在新的媒體環境條件下,靠單一平臺單打單斗的思維已經不可取,“四全媒體”的現實要求進行全媒體多平臺發力融合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