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為何在羅布泊失蹤?他發現了什麼?

歷史上羅布泊是亞洲大陸著名的“魔鬼三角”,古代絲綢之路上散落著無數的骸骨。那麼,為什麼彭加木三次去羅布泊,一個神秘而危險的地方,他發現了什麼,最後為什麼他神秘地消失了?彭加木1925年出生於廣東番禺。他是一名專攻農業化學和植物病毒學的科學家。1957年,患上惡性腫瘤,他頑強抵抗,病情略有好轉後進入新疆進行調查。後來,他對新疆進行了15次科學考察,對羅布泊進行了3次考察。他不幸於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失蹤。

彭加木為何在羅布泊失蹤?他發現了什麼?

既然彭加木患有惡性腫瘤,為什麼要去條件極其困難的新疆?事實上,原因很簡單。他在給郭沫若的信中說:“我希望去邊疆。這是我的積願...我有勇氣走出荒野!”他去羅布泊的原因是為了調查羅布泊的自然資源和條件,為祖國揭開羅布泊神秘的面紗,奪回我國對羅布泊的發言權。1964年3月5日至3月30日,彭加木和幾名科學家首次進入羅布泊,採集水樣和礦物標本。經過研究,他們認為羅布泊可能有重水等資源,重水是製造核武器的重要原材料。不管他的癌症身體如何,他自願為國家尋找天然重水,這個舉動感動了整個國家。為此他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彭加木為何在羅布泊失蹤?他發現了什麼?

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彭加木第二次進入羅布泊。在擔任中日電視臺組成的絲綢之路團隊的顧問期間,他對羅布泊進行了詳細的科學考察。彭加木的訪問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科學成就,併為國家找到了許多珍貴的資源。這次科學考察填補了我國一些重要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糾正了外國探險家的一些謬誤。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彭加木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隊長。他第一次穿越乾涸的羅布泊,在湖盆中採集了許多生物和土壤樣品以及化石礦物,為日後全面開發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彭加木為何在羅布泊失蹤?他發現了什麼?

然而,1980年6月16日,在圓滿完成任務回家的路上,考察隊帶來的石油和水幾乎用盡。隊員們一致請求當地軍隊救援。為了給國家節省大約7000元的救援資金,彭加木起初並不打算向軍隊尋求幫助。後來,在大家的壓力下,他給當地駐軍發了一封電報,不是要水,而是報告了當時嚴重的缺水情況。

1980年6月17日上午9點,軍隊打電話回來,同意提供物資救援。但是在下午一點鐘,司機發現彭加木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去東邊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彭加木冒著50多度的高溫獨自尋找水源,最終消失在茫茫沙漠中。隨後,國家組織了四次大規模的搜救行動,但都沒有找到。至於彭加木失蹤之謎,人們提出了各種猜測,雙魚玉佩、外星人等。傳的沸沸揚揚。比較可靠的猜測是很有可能是由於高溫和缺水,他在沙漠中倒下,被埋在沙漠深處而一直沒有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