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縣衛材紡織產業調研報告:在轉型中升級 在創新中蛻變

提示: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崇阳稳健医疗被指定为省级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累计向武汉发送医用防护服190余万套;中健医疗累计向崇阳及周边县(市)居民供应外科口罩1000万个。全县卫材纺织及配套企业为全县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物资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为该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崇阳卫材纺织业将纺织业和医疗产业相结合,形成以医用耗材、医用敷料作为主打产品的特色产业,是我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国五大产业基地之一,在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及带动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按照市委和县委“六大”活动统一部署,近期我就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开展了3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稳健和中健等骨干企业及关联企业实地调研生产经营状况,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就企业发展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找准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时俱进,多管齐下,在转型中升级,在创新中蜕变,有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一、我县卫材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崇阳卫材纺织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引进香港稳健集团投资建设崇阳稳健公司,本世纪初国有企业崇阳卫材改制后成立中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稳健、中健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有涵盖纺纱、织布、精炼、漂洗、成品制作等结构完整的产业链条。2019年,我县共有规上卫材纺织企业20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19.6%。实现产值18.98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21.2%;另有配套规上印刷包装企业12家,完成产值7.6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6.9%。卫材纺织业产值在我县工业经济中占据近三成份额。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县卫材纺织及配套企业为全县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物资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卫材纺织业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21.5%;利润总额0.64亿元,同比增长1937.3%。当前,我县卫材纺织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营销网络发达。2019年卫材产业出口交货值0.88亿元,崇阳50多种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医用敷料进入世界医用敷料电脑销售网,产品销往欧盟、美国、中东、东南亚、香港、台湾等40个国家和地区。

2、技术优势突出。医用纺织企业成功研制出QZX型跟踪线及“医用定位跟踪片”、“多功能显影导管”等高新技术产品,已拥有脱漂工艺、成品无菌生产、浸浆、打包等多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如中健公司可年产医用脱脂纱布2亿米,形成了坯布织造、脱脂漂练、成品加工、自动包装到ETO灭菌的现代化流水作业。

3、产业集聚加快。上下产业配套完善,形成了从坯布织造到脱脂漂炼、成品制作、自动包装、灭菌消毒一个完整的生产产业链,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快。目前配套的织布、印刷、包装材料、物流已形成了规模,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的地位。

4、应变能力较强。面对疫情,8家卫材企业相继转型生产防控产品,稳健医疗作为省级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迅速提升产能,累计向武汉发送医用防护服190余万套;中健医疗累计向崇阳及周边县(市)居民供应外科口罩1000万个;文昌印务向武汉、鄂州、荆门、赤壁、崇阳等地提供防疫宣传手册210万册;美尔公司的无纺布酒精消毒棉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用户的追捧。

5、带动效应明显。就业方面,2019年卫材纺织及相关印刷包装等企业月均用工人数达到3614人,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用工数的38.6%,其中中健医疗建设了可吸纳300多名贫困户就业的扶贫车间;税收方面,2019年卫材纺织业及相关印刷包装业纳税4030万元,占规上工业比重13.2%;外贸方面,中健医疗出口1107.8万美元,稳健医疗出口263.3万美元,总数占全县20.48%。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二、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

1、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计到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达到约1100亿美元。尤其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我国有望在2025年以前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器械供应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和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预计为医用卫材市场带来至少1800亿的市场扩容。

2、国家战略为产业发展强化了政策保障。一是生物医用卫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医疗器械医用卫材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省提出抓紧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鄂西北、鄂东南、鄂西南建设3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二是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家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行业有序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3、环保要求为产业转型增添了内生动力。2019年7月1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全面实施,对于传统医疗卫材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2018年度治污成本平均占成本的7%左右,而目前约为15%。环境和资源约束更趋强化,对医用卫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有利于提升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资本聚焦为产业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疫情影响促使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完善建设,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本投入了医用卫材的运作。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兼并重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上市步伐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和联盟等方式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已成为我国医用卫材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三、当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不佳。

缺乏卫材纺织业专业园区,企业分散,未能形成集群化发展,导致生产扩建、能源供应、污水处理、物流运输等环节诸多不利影响。如稳健公司煤改气之后,从青山厂区运输罐装气至天城园区,加大能源成本;中健公司厂房扩建一直受现有空间限制,且生产噪音经常被周边居民投诉;其他10多家上游企业与龙头企业合作,均产生原料采购和供应上的额外运输费用。

2、产业后劲不强。一是块头大而增长弱。企业个数占全县的1/5,产值占全县的1/4,但2019年3.6%的产值增速低于全县14.8%的工业总体增速。二是竞争强而盈利微。卫材纺织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趋于公开透明,整个产业3.77%的利润率也低于规上工业6.5%的平均水平。三是要求高而研发慢。卫材纺织产业,技术要求高。我县除稳健医疗有总部的研发支持以外,其他大多数本土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相关的专利申报停留在实用新型和外观等方面,无法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层面进行自主更新换代。

3、产业结构不优。除中健、稳健公司每年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外,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现状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机械加工和代加工等方式来获取利润。调查发现,本土设备陈旧、管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小微企业,与力争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结构上的矛盾。2019年有关部门向政府提交了退规8家实际规模不达标企业的报告,其中卫材纺织企业占6家。

4、专业人才不足。全县医用卫材企业普遍存在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员工难的问题。如崇阳稳健2019年招进的20名大学生现仅留12名,IE工程师、质量体系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技术人才一直得不到满足。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不全,导致年轻大学生、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活不便利,觉得在崇阳这一狭小的区域内择业、择岗、充电提升的机会不多,不安心留在本地发展。

5、品牌效应不彰。全县医用卫材企业拥有上万个规格品种,绝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普通的一些纱布类、无纺布类产品,自主创新、拥有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极少,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不了品牌效应。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四、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卫材纺织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集群化、原料自主化、设备智能化、工艺集约化、产品功能化、环境优美化、营运信息化等方面转型升级。我县卫材纺织产业必须抢抓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十四五”期末,力争把我县卫材纺织产业打造成技术创新体系完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园区企业布局合理、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和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物资生产基地,成为全市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至2025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卫材纺织企业2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达到5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年均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年均财政税收贡献超过1.5亿元。今后,主要是做到“六个转变”: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一是由“散”向“聚”转变,走集群发展之路。依托我县崇阳经济开发区、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 “一区两园”,着力打造医用卫材产业园,争取进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以稳健医疗、中健医疗为核心建设医用卫材生产基地,以众盼包装、恒升科技、联创实业、全鸿包装为重点建设原辅料配套供应生产基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完善环保设施、水电气设施、人力资源供应、技术支持等配套建设,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污水处理中心、物流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公共应急医疗物资产业园,使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引进稳健总部医用板块落户崇阳(占地500亩),扩建中健生产面积(占地200亩),并以两家企业为基础,联合全市关联企业,将咸宁医用卫材业打造成为“湖北应急医用物资生产基地”。

二是由“点”向“线”转变,走补链强链之路。要依托医用卫材纺织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实现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大力“建”,在“补链”上下功夫,崇阳目前的产业优势在医用敷料,医用防护虽然在疫情期间新上口罩和医用防护服,但常规生产依然空白,民用卫生用品刚起步,需要引进相关企业来填补产业空白。着力“供”,在“延链”上下功夫,目前崇阳没有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等原材料供应企业,产业发展受制于供应链,必须加大原材料供应企业和项目的招商力度,延伸产业上下游链条,保障全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加快“扩”,在“强链”上下功夫,根据上游企业规模小、发布散、成本高的实际,加快上游企业有机整合步伐,整合组建新企业进驻产业园,解决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低的状况。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三是由“制”向“智”转变,走技术创新之路。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医疗卫生产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组织企业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举行技能人才招聘会,让更多崇阳籍人才带熟练技术回归本地就业,提升企业技能个人整体素质和水平。对学历低但操作熟练的技工在崇阳范围内制定晋级政策,开展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人员培育机制。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各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机械智能化步伐,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对已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出台高薪退税、住房补贴、职称评定、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切实留住人才。对企业开发使用机械智能化进行鼓励和奖励,引导企业生产环节逐步走向“机器换人”。

四是由“优”向“强”转变,走品牌崛起之路。以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加快医用卫材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产品产业动态、医用资源、融资信息、法律咨询、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引导县内企业不申报重复产品,提倡公平有序竞争。针对我县医用卫材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短板,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开发,或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实施名牌产品策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争创著名商标,加快稳健公司“全棉时代”和中健公司“奥棉世代”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品牌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巩固现有传统纱布类、无纺布类等产品质量、成本、市场份额等优势,对医用敷料、医用防护、民用卫生用品等产品领域进行科学合理的扩产扩能拓展。

崇阳县卫材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在转型中升级  在创新中蜕变

五是由“独”向“股”转变,走资本聚集之路。引导企业摒弃单打独斗的传统思维,倡导抱团发展,鼓励稳健、中健等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加强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尤其支持崇阳稳健等企业创造条件谋求上市,积极引导同类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扩大各类性质担保公司的资金池,提升担保规模和担保能力,积极落实“4321”再担保政策,为产业的扩张和整合提供更多选择项。积极引进外地知名金融企业进驻崇阳,鼓励优质资本进入本地原材料市场,成立1-2家大型卫材原料供应企业,优化产业链条。

六是由“清”向“亲”转变,走环境优化之路。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不“吃拿卡要”是应有的本分,主动“排忧解难”是应有的担当。我们不仅要有“店小二”的服务态度,更要有“企业家即亲人”的服务情怀,设身处地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发展困难。要健全质监、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质量管控体系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规范医用卫材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完善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和企业联席会议,深入一线走访服务企业,梳理解决企业面临的用地、用工、用能、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要建立向企业派遣“驻厂专员”制度,协调处理企业生产难题,对国家、省级层面出台的疫情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把涉及该产业发展的减免房租、缓交社保费、增加就业补贴、降低担保费率、降低检验检测费用等19条硬货优惠政策落细落实落到位。

(崇阳县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 石 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