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还没有上小学之前,就看到过许多因辅导作业而引起的战争或悲剧,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在我们身上发生,很早之前我就给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记录改善脾气打卡练习。然而等到实际辅导作业开始时,面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依然忍不住怒火中烧而吼叫。
孩子或是也跟着吼叫,或是黙黙流泪忍受,每当如此,自己又开始后悔、不忍心而调整自己,温和地去与她沟通。这么些天应该要有一个思考总结。
一、孩子在被吼叫的不良情绪下,思考与反应都变得迟钝。
这一点其实不算是我的总结,而是在学习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的体会与验证。书中阐明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吸引是最好的,当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下,他的智力与潜能都会大大降低。
在辅导过程中,当淇在被吼叫后,或是哭泣的状态下,写字很慢,讲题目也变得难以理解,如此情况下,吼叫又容易变成恶性循环。
庆幸曾经读过斯宾塞的这本书,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二、孩子被吼叫的越多,亲子关系就越差。
作业辅导不理想,生活的其它方面的沟通也变得面临挑战。比如你叫她做什么,她会无动于衷,磨蹭,或者直接对抗说:“我就是不……"
而当我调整策略,与她好好沟通,或是示弱扮一下可爱,或撒娇,她反而会愉快地顺从。当然仍有那么一次沟通,某天中午的午睡,软的好说歹说就是听不进,我动武打了她屁股,这当然是最不愿意的动作,我为此行为不齿并思考改善。
这部分与孩子的不和谐相处,我甚至感知到了青春期的叛逆气息,她还这么小,我期望到了青春期,母女之间能畅所欲言,互诉心声,安全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为了这样的目标,我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警惕,并努力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偶尔像孩子一样示弱,像孩子一样与她一起可爱、撒娇。
三、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孩子多少学问,而在于激发和培养他对知识的兴趣。
这句话源自《散养教育》,是对法国教育家、哲学家卢梭的《爱弥儿》的解读,是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卢梭推崇的是遵守自然法则,让孩子在大自然与实践中学习,不应过多、过早的教授他们理解不了的无用知识。
这些教育思想或许让这个”鸡娃“年代的父母变得佛系一点,更多的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以成绩、分数定优劣,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基于以上,我们的兴趣班是她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我们的作业也不用额外加餐,辅导的过程更不应该吼叫,重点是培养她对知识的兴趣、渴望、探索,而不是变成炼狱、折磨、恐惧、抵触、放弃……
写在最后的话:
曾经的我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寄予厚望,或是帮我完成曾经未了心愿,但是这么多年学习下来,我已完全摒弃那种想法,有所期待,但不焦虑。
面对孩子作业磨蹭的一点小妙招:
作业磨蹭不仅效率低,耽误时间,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引发怒火,前几天我发现帮拆分作业,定点小目标,一步步达成小目标,反而提高了效率。比如数学作业,口算题部分,我们协商数数记数记时,看又快又准做完需要用时多久;某一大题记数看需要多少个数完成;整体的所有的作业赶紧又快又好的写好,我们好出去溜达散个步或看点动画,要不然就没有时间散步或看视频。如此有小目标激励下,有时可以快速完成作业,然后做点想做的事情。
二娃宝妈,看书学习,思考育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