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非常幸運,一代攝影宗師、中國攝影之父吳印鹹的故居就在不遠的沭陽縣城,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但也非常慚愧,從讀吳老的攝影書籍獲得攝影啟蒙,吳老故居近在咫尺卻未能登門拜訪。不過這也事出有因,一來只知吳老是鄰縣沭陽人,但具體在沭陽哪個位置並不知曉。二來,直到近幾年挖掘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名片,投資重建吳印鹹故居。今年7月29日故居建成,對外開放。

早就有拜訪吳老故居的願望。

國慶第二天,協會幾位影友相約來到了沭陽。

吳印鹹故居位於沭陽縣城內大街西首,老沭河北岸。故居屬於原址原貌重建,清末民初風格的庭院式建築,富有濃郁的古典風韻。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臨河而居、綠柳掩映的吳印鹹故居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故居門前的老沭河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故居正門

據考證,吳印鹹祖籍皖南黃山屯溪,系周朝泰伯之後(賜姓吳)。九十世時,吳家三兄弟來到沭陽。吳印鹹父親吳鐵秋一生從教,因職業原因居所不定,經常搬遷,1924年在自己的住宅大門貼上了一幅非常幽默的對聯:

距泰伯公百世,由宣義門再遷。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故居門前吳印鹹銅像

1900年,吳印鹹在江蘇沭陽出生,也在沭陽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19年吳印鹹考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校學習期間,用三塊銀元購買了一臺勃朗尼方箱式相機,開始學習攝影。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吳印鹹回到故鄉沭陽,在縣立高等小學及其父開辦的沭陽初級中學任美術教員。在此期間,吳印鹹繼續學習攝影,以蘇北百姓生活為題材,拍攝了《曉市》以及《雪竹》、《覓食》、《飢寒交迫》等著名作品,其攝影藝術創作生涯也就此開始。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展廳內展出的《曉市》和《飢寒將迫》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曉市》拍攝於沭陽縣城的承暉門下,這是故居重建時專門製作的《曉市》拍攝場景。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蝸牛進行曲


因時局動亂,1927年吳印鹹重回上海謀生,先進入天一影片公司擔任佈景師,後應夏衍之邀進入電通公司拍攝電影《風雲兒女》。我們今天的國歌就是這部影片中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之後又與袁牧之合作,拍攝了由趙丹、周璇主演的電影《馬路天使》。袁牧之編劇、導演,吳印鹹擔綱攝影。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吳印鹹在電影拍攝時為袁牧之、周璇拍攝的肖像

1938年,吳印鹹在武漢漢口接受了周恩來的邀請,去延安拍攝電影《延安與八路軍》。自此,吳印鹹的攝影開始走進革命生涯。在延安,吳印鹹為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拍攝了大量的從事革命活動的照片,用相機和攝影機記錄了延安根據地的生活面貌。其中有照片《毛澤東在窯洞前向120師幹部講話》、《寶塔山下》、《延安遠眺》、《抗大午餐》、《白求恩大夫》等;電影有《南泥灣》、《紅軍是不可戰勝的》、《白求恩大夫》、《兄妹開荒》等。用大量的影像見證和記錄了中國革命的歷程,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

吳印鹹一生共出版攝影著作二十多本,其中包括《攝影構圖》、《攝影用光》、《風光攝影》、《人像攝影》等攝影基礎讀物,許多人都是通過閱讀吳老這些書籍學習攝影,並根據吳老的教導和觀摩作品練就了紮實的攝影基本功。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吳印鹹故居門前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展廳入口,還未進門就可以看到《吶喊》和《袁牧之》兩幅作品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展廳入口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參觀吳印鹹作品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參觀吳印鹹作品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展廳內展出的經典作品《白求恩大夫》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吳老拍攝的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向120師幹部講話照片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白求恩大夫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曉市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出征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軍民大生產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兄妹開荒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吶喊


故居現在是免費開放。我們來到吳印鹹故居剛過午後,管理人員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熱情,專門打電話將已經下班回家的講解員找回來為我們作現場講解。

吳印鹹故居主要由前庭和後院兩部分組成。前庭為吳家舊居,屬原址原貌重建,有正堂、東頭房、西頭房(吳印鹹及其弟弟臥室)、書房和廚房等,院內還有當年使用的水井、石磨,展示了吳印鹹當年家庭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北百姓生活的面貌。後院為後期擴建,以走廊與前庭相連,風格與前庭故居相一致。有吳印鹹拍攝《曉市》的“承暉門”場景再現模型、展覽廳以及假山、涼亭、池塘。灰牆黛瓦,古色古香。今年正是吳印鹹誕辰120週年,展廳內正在展出吳印鹹所拍攝的120幅經典作品。我們這次來非常有幸,親眼目睹了吳老一生所拍攝的、曾為我們非常熟悉的原作作品。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參觀故居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講解員在為大家作現場講解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故居正堂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書房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水井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石磨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廚房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屋簷下的紅楓葉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假山、池塘、涼亭

吳印鹹於1994年去世,享年94歲,與世紀同齡。他為攝影而生、為攝影而逝;他是中國攝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用照相機和攝影機見證和記錄了中國革命的歷程,也為世界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影像文獻資料。吳老被譽為“一代攝影宗師”、“紅色攝影家”。世界攝影理事會授予吳印鹹“名譽會員”稱號,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其列入《世界名人錄》。

(文中部分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攝影的開拓者,膠片時代,他是許多攝影人的啟蒙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