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感覺現在娛樂文化產業水平倒退了?為什麼?

不忘初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娛樂圈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名人,他們光鮮亮麗,粉絲一大群。當然部分明星也是創造了價值,帶來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比如陳寶國、陳道明等等一些老戲骨,這些人的影視作品還是受大眾認可的。

但是隨著追星越來越多,以及娛樂媒體的炒作,讓更多明星不再重視演技,而是靠顏值靠炒作,能拿出好作品實屬少數。年輕演員能讓大家記住的很少。甚至有些電視劇讓人追不下去,半路棄劇。

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中國人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人民英雄。是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還有無數個奮鬥在抗疫前線的醫生護士還有社區工作者,相比之下,明星在做什麼?好多在國外躲避疫情,曬旅遊曬美食。。。

通過這一次疫情,相信好多人也會和我一樣,更關心科學家對祖國的奉獻與貢獻,而不是窩在沙發上追劇。


愛吃魚的豬豬


現在娛樂文化產業水平確實比以前倒退了,以前很多經典之作至今都無法被超越,像四大名著的影視版、以及張藝謀的《紅高粱》、《活著》,陳凱歌的《黃土地》等等。為什麼時代在進步,技術在進步,資金在增長,為什麼反而娛樂文化產業的水平會倒退呢?細細推敲,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現在影視創作的目的越來越功利化,導致創作產品變得空洞和膚淺。以前的創作人創作影視產品多數是向經典致敬,懷著一顆對經典膜拜的精神去製作。他們追求原著的精神,要求完美,容不得一點瑕疵,所以每每產出都是創世之作。而現在,很多創作人盲目追求高票房,高利潤,高產出,往往使用大卡司明星、電腦特技等迷惑觀眾,而常常忽略了影視作品的核心價值觀,使影視作品成為空洞膚淺的消費品,而無法留存為經典。

2. 創作人的文化背景導致對作品的解構有所差別。老一輩的影視創作人他們經歷了不同年代的文化沖洗,對影視作品的解構相對比較深刻。而年輕一代的影視創作人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大眾文化,這就影響了他們對影視作品的選擇和製作。大眾化是娛樂行業的趨勢,這是無可避免的,即使老一輩的影視創作人,在這種趨勢下,有些都無法堅持那種讓影視作品成為精神和價值引領的追求。

3. 現代人越來越追求效率,娛樂文化的消遣也慢慢向快餐式轉化,所以近年短視頻越來越火,而這種快餐式的娛樂只是轉眼即逝的消遣,在人們的思想中停留的時間短暫,也沒有太多的深度在人們心中沉澱。短視頻的文化是時代的產物,但這種快餐式的文化存在各種弊端,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好是壞,有待更深入的探討。

歸根到底,我認為大眾的選擇和創作人的心態,是兩個互相作用的力,大眾的口味如果越來越趨於通俗化和娛樂化,那麼創作人也會根據這種市場採取通俗的作品和娛樂的效果,反之,亦然。如果希望娛樂產業能夠在精神上更加豐富,在文化傳承上肩負重任,我覺得影視創作人應該拋棄浮躁的心態,放開市場和效益的束縛,去創作具有深遠意義和精神引領的作品。




超級娛樂大家


當今娛樂文化產業水平沒有倒退,應該是在小步前進,為什麼不象以前那樣隨便一個好點的作品就令人賞心悅目,激情澎湃呢?主要是社會多樣化,各層次的受眾越來越眾口難調了,製作者如果考慮中和,反而失去了節目的特色和精彩,一味去張揚節目的個性,又必然會招致另一類粉絲的無視,所以相當考驗製作者的智慧。

談到娛樂文化,不得不提“某果”衛視,不可否認,它一直站在行業的前端,一個又一個節目火的不行,舞臺更絢爛,節目更高端,名星大腕時常光顧,打造的新人層出不窮,並能頂著光環走紅全國,還有許多好劇收視率也屢創新高,但依然難免招罵,被垢病,這真是眾口難調眾心難悅,切不能說製作水平退後了,這是打死誰誰都不信的。

為什麼會導致這個結果呢?主要還是人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視野越來越開闊,對產業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眼不容沙,要求更高,更不能容忍矯柔造作,譁眾取寵空洞的濫作,但製作產業又似乎趕不上大眾成長的步伐,同時為了生存,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一些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人為的不足,但睱不掩玉,文化產業總體還是不錯的。

當然,精彩也是來源於潮起潮落的,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的文化產業會溶入更多民族的和世界的先進元素,新一輪的噴發也許正在儲存和積蓄中。

  • 注:插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