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典講詩詞-《浪淘沙·其七》劉禹錫這次來觀錢塘潮了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原诗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你见过钱塘江大潮吗?由于海水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上涨和下落的情况,所以会形成海潮,加上钱塘江入海口的形状好像喇叭,所以潮水特别的凶猛,在农历八月的时候更是会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海潮奇观。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诗豪刘禹锡早就听说了钱塘潮,他当然要去看一下。这天他来到观潮点,等着大潮来。可是等了好久也没见潮来,只看到一些小波浪拍打着岸边,他心想难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这也太普通了吧。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低沉的吼声,把他吓了一跳,难道周围有老虎?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紧着着吼声越来越大,好像大地都跟着颤抖了,把他吓得坐到了地上,等他站起来向江上看去时,只见一条白线飘了过来,越来越近,原来是一波足有好几丈高的大浪铺天盖地地涌过来了。“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巨浪撞击到岸边的山上溅起巨大的浪花后才退了回去。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这景象真是太壮观了,刘禹锡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大潮已经向着入海口的方向退回去了,不过大潮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它卷起来的沙堆在阳光的照射下雪白发亮,就好像一座座雪堆一样。“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这更加让诗刘禹锡感到振奋,人生也应该像这大潮一样,轰轰烈烈的做出一番事业,即便将来离去,也要留下光鲜亮丽的足迹才行啊!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语言学习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历史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曾担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走到江陵,又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回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写有《浪淘沙》组诗九首,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浪淘沙·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常识积累

钱塘江在我国浙江省,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以每年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的最为壮观。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诗句理解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诗的最后一句“卷起沙堆似雪堆”用到了比喻的修辞,用“雪堆”来形容“沙堆”,既写出了声势浩大的海潮瞬间退回大海后江边的平静景象,又形象的写出了浪潮过后沙堆洁白挺立的样子。


写作应用

每年农历八月是一年一度的钱塘江观潮时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站在岸边,看着那潮水“头高数丈触山回”的壮观气势,都会被大自然的强大力量所震撼。


诗文典讲诗词-《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次来观钱塘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