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博覽 | 見賢思齊(一)

导读:“教材博览”专题栏目以山东省必修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泰山出版社)为基础,精选教材内容,展示古籍原典,讲述经典故事,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见贤思齐(一)

见贤思齐·张博篆刻


单元导读

贤者,是德才兼备的君子,是有爱心的仁者。爱,不一定要有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亲人是一种本能,而爱他人却是一种品质。得到别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把这种幸福传递给他人,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养。修养在人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见贤思齐”就是提高我们修养的最好方法,向身边的贤者学习,我们就能够不断提升自

己,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怀有仁爱的贤者。

原典示例0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到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德的人,内心里就要自我反省一下。”

原典示例02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译文

有仁爱的人,自己想有建树,就要让别人有建树;自己想事事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现仁德的方法了。

故事链接

拜师学礼

孟僖子是鲁国的贵族大臣,有一次陪同国君鲁昭公去访问其他诸侯国,因为在外交礼仪上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他在临死的时候,召集手下的人说:“礼仪,是做人的根本。不懂礼仪,不能自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见贤思齐(一)


我听说有一个很懂礼仪、讲仁德的人,名叫孔丘,原来也是宋国贵族的后代。他的先祖正考父,曾经先后辅佐三任国君。三次任命,一次比一次恭谨,诚惶诚恐。第一次弯腰受命,第二次鞠躬受命,第三次就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不敢大摇大摆在宫内路中间走路,而是靠近墙根走路边,生怕别人觉得他傲慢。吃饭的时候,不管什么样的饭菜都吃的一点不剩,十分节俭。这样有明德的人,即使不能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显贵,孔子就是他的后代。你们要多向他学习!”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在他去世后,都拜孔子为师。孔子说:“能够弥补过错的,就是君子啊。《诗经》里说,‘要取法仿效君子’。孟僖子已经值得去学习效仿了。”

后来孔子带着南宫敬叔去洛阳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学问,在那里得到了“上善若水”的道理,在学问上也大有长进。后来鲁国宫殿失火,大家都去抢救府库里的财物,南宫敬叔来到之后命人先抢救书籍。

孔子和他的学生,都非常谦逊好学,修身习礼,值得我们称赞和效仿。

选自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彭门创作室编辑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