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虐待動物的年輕人,都是童年時留下的“病”

前段时间英国留学生虐猫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起因

朋友的猫需要寄养,一对英国留学生情侣主动要求养猫。

经过

嗑药后虐猫

用绳子吊猫

给猫灌酒

不给猫吃东西

用木棍打猫

结果

猫非正常死亡

猫主人报警

那些虐待动物的年轻人,都是童年时留下的“病”

而如今,虐待动物的施虐者年龄越来越小。

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是生命教育、人性教育的缺失。

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反思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把智力、分数看得过重,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包括“同情心”“怜悯心”“关怀”“爱心”等在内的人格教育。

忽视青少年学生做人的基础道德教育,学校德育课被挤占,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有的家长娇惯、溺爱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好遮百丑,导致一些学生缺乏道德底线。表现为自私任性、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唯我独尊、没有感恩之心,对物不爱惜,对生命不怜惜。

那些虐待动物的年轻人,都是童年时留下的“病”

-01-

教育之根本—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直白一点说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主要是让孩子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与大自然、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和谐相处。

而这恰恰是现在被很多“功利”教育包围之下的孩子们最缺失的部分。

那些虐待动物的年轻人,都是童年时留下的“病”

生命教育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死亡教育”三个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主要说说

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就是让孩子感受生命,比如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带孩子拥抱大自然、亲近其他小动物、亲自照顾动植物等等。

如果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尝试,他会懂得生命的珍贵以及尊重生命。


-02-

尊重生命从认识到自然的美好开始


国内的父母带孩子去草地的时候通常全副武装,就算让孩子在草地上爬行也是穿鞋戴手套。

但是在芬兰,孩子在草地上爬行,父母会把袜子脱掉,让他的脚去接触大地、小草和空气。

那些虐待动物的年轻人,都是童年时留下的“病”

国内的父母觉得地上有泥土,孩子的脚会脏的。芬兰人则认为泥土又没有毒,脚脏了可以洗,但孩子可以探索大自然,他的脚可以感受到泥土和草地,他的手可以去抓青草、野花。

草地上有很多枯萎的老树叶子,孩子一般是抓啥吃啥。国内父母总怕万一孩子吃这些沾着泥土的老叶子怎么办?

芬兰人则认为小孩子喜欢吃各种东西,这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有时他吃只是想尝一尝,并不是真的吃。

如果真吃了要么把它抠出来,要么让孩子咽下去,只要不卡在喉咙就好。

想要让孩子认识到自然的美好,我们就不应该去阻断他的探索。

我们只想到孩子的生理层面的生命,我们要去呵护、去保护,可我们无形之中却阻碍了他精神生命的探索。


-03-

通过陪伴另一个生命唤醒对生命的尊重


孩子应该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或者陪伴另一个生命的成长。

比如给孩子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翻阅他小时候的照片;如果家里有二宝的,可以让大宝一起参与二宝的生活和陪伴等等。

也可以借助其他事物让孩子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

比如,可以让孩子种植一颗属于自己的植物,并观察植物的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凋零的生命周期。

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转。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饲养一些小动物。通过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让孩子感知生命的历程。

那些虐待动物的年轻人,都是童年时留下的“病”


— END —

统筹 ▏龟哥 编辑 ▏布谷 视觉 ▏森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