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時光丨歲月有痕(附語音)

周末时光丨岁月有痕(附语音)
周末时光丨岁月有痕(附语音)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幼年几乎都是在场部幼儿园里度过的,当时场里职工大多是从部队集体转业的官兵,因建制撤销前的番号是六军十七师五十团,所以投入生产建设后冠名为五〇农场,也就是现在的四师六十六团。

大约四五岁时,我才模模糊糊有了点记忆,只知道自己吃喝拉撒睡都在幼儿园,家在哪里?父母是谁?他们长啥样?概不知晓。发现小伙伴们总有妈妈或爸爸前来探望,见面时格外高兴,离别时哭鼻抹泪,渐渐地,我也产生了与父母相见的强烈愿望,经常趴在窗口向外张望,期待瞅见的男男女女中会有一个是自己的妈妈或爸爸,然而总是一次次地失望。一天睡午觉前,妈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和蔼可亲,身后垂着两根又粗又长的辫子,她含笑坐在床边,一边哄我入睡,一边掏出水果糖塞到枕头下面。一觉醒来,我先是四处环顾寻觅母亲,发现已无影无踪,又赶紧掀开枕头,寻找妈妈留下的糖果,不料枕头下面空空如也。思索了好一阵,才慢慢明白,刚刚与母亲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不过是在睡眠中做的一个梦。

周末时光丨岁月有痕(附语音)

懵懵懂懂中,我离开了幼儿园,成了场子校一年级学生,起初集体宿舍里还有个保姆照料我们,没过多久便没了这种待遇,头发长了,只好找高年级学生相助,大多推成了光头,不然就剪得如同狗啃那般。

衣服脏了洗不了,只能将就着穿,单衣外面满是汗碱印子,棉装里面爬满了虱子,捉不完就蒙在盆子里煮烫,不一会儿就把水染得通红,床尿湿了全靠自己用身体暖干,就这么瞎凑合到放寒假,总算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妈妈。

我坐着连队派来接学生的马拉爬犁,第一次跟母亲回家,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马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爬犁沿着来时辗出的痕迹吱吱呀呀地行进,两侧不远处横亘着高高的梁子,上面除了芦苇就是歪七扭八的老榆树,龟缩在树上的寒鸦有气无力地叫着,似乎在抱怨冬日的难熬。天快黑时,爬犁在一排冒烟的大雪堆前停下,母亲领着我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地窝子里,告知这就是我们的家。虽说家徒四壁冷冷冰冰,可对孩子来说,娘在的地方则无比温暖。躺在没有尿臊气的被窝里,很快进入了梦乡,却梦到母亲突然消失了,瞬间惊醒过来,在黑暗中摸来摸去找不着妈妈,吓得哇哇哭起来,却始终没有回应,只好摸黑穿上衣服,使劲推开被铁丝拧住的房门,跑到冰天雪地里寻找母亲。

在漆黑的夜幕中瞎碰乱撞,总算看见了个亮灯的地方。那里停着驾马拉爬犁,上面装着个大铁桶,赶车人一趟趟从食堂里拎出开水倒进大桶,直到把大桶装满才搭理起我来,张口就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却说不出父母姓名,他说大人们都在搞平整土地大会战,催我赶快回家睡觉去。见他吹胡子瞪眼,我不敢再多说什么,得知他要去会战工地送开水,趁其不备我悄悄爬上爬犁,躲在了铁桶后面,心想到了工地就能找见母亲。不料去了那里仍旧两眼一抹黑,工地上亮着数不清的马灯,恰似一片星空,映照着密密麻麻忙碌的人群,男的要么挥镐挖土梁,要么挑着担子来回奔跑,女的无不埋头朝筐里装土,头上挂着霜花,根本分不清张王李赵。突然有人训斥起赶车人,责怪他把孩子带到了工地。他满肚子怨气,装罢破损的工具,就一把拽住我的衣领,一面骂着“小兔崽子”,一面把我拖拽上爬犁。返回的路上,我一直惶惶不安,生怕把我带到地方狠揍一顿。下了爬犁,我被拽到一个暖融融的大屋子里,四周摆满了儿童床,里面都是熟睡的婴幼儿,两个保姆坐在小板凳上正忙着修理破损的筐子。赶车人一把将我推了过去,气呼呼地抱怨道:这小家伙不知是谁家的,害得我挨了连长的训!一个保姆猛然脱口而出叫着我的小名,随即起身把我揽进怀里,此时我也看清了母亲的面容,依偎在她怀里伤心地哭了起来。赶车人颇有些诧异,声称刚才连长压根不认识这个孩子,所以才对他发了脾气。听了他的诉说,母亲先是表达了一番歉意,然后向他作了解释:当连长的父亲没认出儿子是因为好久都没跟儿子见过面了。

许多年以后,孩提时代看到的沟沟梁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林网纵横、平平整整的沃土良田,草棚子、地窝子、干打垒土房子等建场初期的破屋陋室也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壮观的新居。为了这种改变,老一代军垦人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改天换地,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感天动地的兵团之魂。

周末时光丨岁月有痕(附语音)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曹玲玲

责任编辑:李雪 李媛媛

周末时光丨岁月有痕(附语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