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的15條家規,值得借鑑!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竟一言不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手机。

很多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是没收手机,都没多大作用。孩子沉迷于手机,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

今天,柚妈给大家分享一位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传统的家庭观认为:父母、子女是一体的。久而久之,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

所以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 第二条: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三条:如果电话响了,就接。它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解读: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

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 第四条: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读:要尊重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五条: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

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 第六条:如果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解读:这涉及到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七条: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 第八条: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

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 第九条:在公众场合: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十条: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 第十一条: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 第十二条: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门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也会过的很好。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流行一句话“出门什么都可以忘记带,但是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很多人出门发现没带手机就会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等等。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十三条: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

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 第十四条:用你的双眼看世界,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除了手机充耳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

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 第十五条: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读:家庭意识。

一家人在一起,共同进步成长。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亲完整的教育理念。

其实别说孩子了,就说我们大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游戏等上面。

我们总是过度的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和外面的资讯,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身边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当我们低头玩手机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你们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今天孩子回来不高兴?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发现,孩子正在和我们疏远。

最后柚妈想和大家说句心里话:

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切莫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愿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我是香柚妈咪:大熊逆袭会成员,家有一枚两岁半萌娃,专注分享育儿,个人成长等方面的优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