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哲學視閾中的律師

疫情哲學視閾中的律師塑造



(一)超級傳播者

這是一個災害概念,也是一個科學現實,對於律師來講,可予借鑑。我們在大災時要傳播團結抗災、科學精神、理性面對;要傳播法制思維,以法律人的眼光去審視一切;今後要學會去超級傳播,去傳播你的形象、你團隊的形象、你的專業、你的素養、你的能力、你的業績……用最好的你(你們)為大災、為災後服務,讓你和社會,相得益彰!

(二)治未病,防範風險!

疫情來襲,病毒來襲,無論是哪個個體,均在嚴密防控,從足不出戶,到測體溫,到戴口罩、消毒、洗手、拖地…所做的都是防範風險。古代講叫"治未病",扁鵲的兄長醫術沒有扁鵲好,但善於治未病,搞防疫防控,照樣是個好醫生!從疫情衍生角度,企業一定要重視風控,所謂風險,就是在未來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本律在二O0七年,就與省經貿委合作,在鐘山賓館參與組織過中國長三角企業法律風險論壇!現在還有資料,可奉獻給大家!另外也巧,幾年後,在鐘山賓館又邂逅了鍾南山先生。

(三)必然性與偶然性

疫情的到來,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應該說: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為什麼?當人進化為食物鏈的頂端,對野生動物大快朵頤,開膛破肚,烘烤煎飪,表面上看來是世界老大,殊不知,儘管是食物鏈的頂端,但並未處於生物鏈的頂端!凡事相生相剋,你殺人家野生動物,人家用病毒來報復你,所以,疫情必然出現。無論古今,無論中外,沒有不發生疫情的國家,這就是必然性。但至於哪個時間節點發生,何處發生,則有偶然性。對於律師業,一種業務、一位律師,則也存在必然偶然的關係:譬如說,有的律所必然無法處理國際業務、有的無法進行風險防控;至於偶然性,則往往遇到一個大案,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但這又不是每個律師都能做的,有時即使有機會但沒能力去做,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四)進化與適應

與上次的非典的肺炎不同,此次病毒又進化了,它們進化是為了生存發展和進攻。回過來看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抗方式,儘管都強調“宅",但現在不再老是翻書、看電疫情,而是智能時代到來了,網上在線,收看、討論、傳播、創作,購物、下單,可以足不出戶,讓小哥上門送食品蔬果、送口罩、淨化器等,可以刷抖音,可以轉賬,不一而足!從雲計算向霧計算轉變,不僅有大數據,還有私人定製的信息,可以說與十幾年前非典期不可同日而語。現在,很多線上的企業在災害期反而賺翻了,宅在家裡的中老年人,竟也學會了支付寶網上購物,刷抖音,時代不同了!既然時代不同了,律師業怎麼辦?當年,要有發展的眼光,不能老守著傳統的、線下的業務,而要與時俱進!有的所,利用隔離期,立即推出了防疫法律指南,有的通過線上推出系列與防疫有關的法律服務,有的在利用抖音推廣法律知識、宣傳品牌形象……應該說,與防治病毒同步,都在做進化!適者生存是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