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與文化高低真的沒關係嗎?

桃源山歌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個例,有的人大放厥詞,發佈一些不當的言論,詆譭自己的國家,此種行為,令人不齒。其言行,遭到了公眾的譴責與反對。當事者迫於壓力,雖已發佈道歉,但公眾仍認為其道歉,明顯缺乏誠意。

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孤例。類似事件接連發生,也需要引起大家的反思。


不管文化高低,愛國是一個人的本分。有一句歌詞說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講究家國情懷,家與國有著血濃於水、不可分割的關係。

沒有一個強大的國,你的小家註定根基不穩,風雨飄搖。回首上上個世紀,中華民族被列強欺凌時,普通民眾的生活,亦是嚐盡了屈辱和辛酸。倘若,國沒有了尊嚴,家庭和個人的尊嚴,又會置於何地?

歷史上,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的輝煌,也歷經了無數的劫難。風雨滄桑,艱辛砥礪,中華民族無數次從苦難里昂起頭顱,從荊棘中趟開前行的道路,才終於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而不管什麼時代,我們的民族,能夠走出陰霾和困境,創造屬於民族的成就與輝煌的原因,皆因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民眾熱愛我們的國家,就能凝聚起國人的信心、力量和勇氣,就能匯聚起磅礴的力量,面對困難,就具有無堅不摧、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本領。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的脊樑”,自然是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們當中的每個人,無疑也都是愛國的典範。

從另一個方面講,愛國,即是愛家。愛家的人,自然會熱愛自己的祖國。

家是一個人的港灣,國是無數家庭的港灣。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匯大川。家與國,國與家,相濡以沫,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須臾不可割裂。

愛國,跟一個人的文化高低,沒有直接的關係。卻跟你的人格、人品、教養,有著直接的關係。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愛國與文化高低是零關係,低文化者中有愛國心的比比皆是,高文化者中賣國求榮的也不乏其人,所以文化的高低並不能夠保證你一定愛國。因為愛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民族情感,是一種深藏於基因中的民族情節,是一種任何涉及國家民族利益和尊嚴時,最容易被撥動的內心情弦,它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無條件的。而文化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薰陶習得的。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變成令國人不齒和痛恨的漢奸、賣國賊、買辦、公知、第五縱隊、崇洋媚外者呢?這是因為極度的慾望矇蔽了他們的心智,使得他們拋棄了道義、正義和民族尊嚴,成為了罪惡的奴隸,以至於覆水難收。所以從家庭到社會,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決抵制窮奢極欲和不良習慣,使孩子終其一生,都保持一個正直的心,愛國就會成為他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


yq101yq


愛國和文化高低有什麼關係呢?愛不愛國是一種情懷,屬於情感範疇,不屬於文化範疇。就象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或者一個女人愛一個男人,這和他們的文化高低沒關係,只和感情深淺有關係。

中國每逢外族入侵時,總有一些文化高的當漢奸,而一些文化低的和沒文化的卻在拼死抗擊侵略。遠的不說,就說抗日戰爭。當祖國山河破碎時,東北抗聯許多沒文化的戰士血灑白山黑水,而汪精衛帶著一批文化人去南京組建了的政府逢迎日寇。那些會中日兩種語言的漢奸都是有文化的,而那些為救亡圖存英勇搏殺的戰士大多連封信都不會寫。你說是文化高愛國還是文化低愛國。

再說建國初期,象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他們大批的科學家排除重重阻力回國發展新中國的科學事業,但也有一些迷留海外不願回國。這種分化也證明了並非文化高就愛國。還有一些妖言惑眾的所謂文化精英,他們發表有損國家的言行,並非沒有文化。

我黨為建立新中國,為了人民的幸福江山,湧現了許多烈士,這些烈士大部分是沒文化或者文化低的,但他們到死都堅信中國會擺脫帝國主義壓迫而強大起來。他們並沒因為文化低而不愛國。我們有五十六個民族,十四億人民, 這裡面文化有高有低,而絕大部分人不論文化高低都是愛國的。

因此說,文化歸文化,愛國歸愛國,一個是文化概念,一個是情感概念,兩碼事,不相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