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除了口罩機還有哪些商機?

天影門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升級,日本、韓國、美國、意大利、伊朗、德國等多國均出現了口罩短缺或限制口罩供應的情況。

民眾的恐慌囤貨更是加重了口罩的緊缺,亞馬遜醫用口罩和防護口罩搜索量增長17000%,多個口罩用品銷量狂漲排名激增。

據報道,目前美國僅有3000萬個醫用口罩庫存,但是該國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量卻達到3億個。也就是說,不包括普通人的防護在內,目前美國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缺口就已經達到2.7億個。

各大電商平臺的口罩價格也水漲船高,亞馬遜某賣家提供30張3M N95口罩,價格為198.98美元。

賣口罩似乎成了跨境電商中的一個究極爆款,近來許多賣家覺得只要上架口罩就能從中大撈一筆。

但事實也是如此嗎?

對於一名普通的跨境電商賣家來說,你想要做“口罩”這個產品,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要搞定的是口罩的貨源,大家不要覺得這個貨源很好搞定,你需要搞定的是正規的有資質的口罩供應商(二道販子就算了,網上不知道有多少收了定金交不出來貨,最後進監獄的N道販子),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攔住了一大部分賣家,不要想著自己拿著質量低下的口罩也能賣,最後你需要掂量下自己能不能承受質量差帶來的嚴重後果?

接著需要搞定的是口罩的類目審核,有很多服務商可以走特殊渠道通過亞馬遜的類目審核,收費也不一,便宜一點的收費1000,黑心一點的收費2000多,但你要知道一點,這種特殊渠道過類目審核,是有可能遭到亞馬遜的秋後算賬的,能不能承受這個風險,自己去衡量。如果打算搞完一波,賬號就不要了,那就另當別論。

物流清關能不能搞得定?目前來說,美國海關開始嚴控一切防疫物資,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都在列,所有防疫物資報關都需要正規手續。口罩被海關強制徵收的風險是很大的,最後面臨的就是錢也花出去了 ,貨也備了,最後忙活半天,啥也沒得到。有一部分賣家能夠搞定貨源、搞定類目審核,搞不定的是物流渠道。(真正能夠把渠道打通的物流商,還是非常少的)

除了口罩以外還有哪些跨境電商的新商機呢?

1.各種生活必需品,消耗品等

據上觀新聞報道,在日本社交媒體上搜索“廁紙”,會彈出“無法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日本難以生產廁紙”等虛假信息,大量不知情的日本民眾因此湧入超市“瘋狂囤貨”。在這波搶購大戰中,有人順利搶到,喜不自禁地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戰利品”;還有人沒能如願,只能遺憾地面對“空蕩蕩的貨架”。

即便這因為是謠言也可以看出面對疫情,更多人選擇宅在家中,生活必需品成了囤積的必要首選。

2.工業口罩

美國所有生產口罩的廠家,包括生產工業口罩的,全部投入到生產醫用口罩上了,那麼工業口罩的生產畢竟受到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工業口罩的供應會減少。

現在開始準備,過一陣子,趨勢開始顯現,那麼賣家的商機就來了。

3.與健康相關的保健品

隨著疫情的蔓延,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一定的陰影,相信疫情過後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會有所上升,數據顯示,在亞馬遜運動和戶外類目飆升榜的前50名裡,滑雪眼鏡佔了6個,排名上升了81%;另一種是室內盆栽,關鍵詞搜索量上升了400%以上。如果這個時候能準確捕捉到新商機的賣家,訂單量一定會出現飆升.........

4.便攜噴霧瓶

這次疫情波及全球,很多時候賣家想想自己的需求就能明白買家的需求。比如說用於儲藏酒精等消毒物品的噴霧瓶,在谷歌上的搜索趨勢在2月26日後持續上升。


卓聚樂學


1.國內比國外還差一大截的就是醫療設備,到醫院一看,都是國外產的多。

中國要做到強國,這些必須要跟上的。

2.疫情啥時候結束現在沒有預見性,做國際物流的小公司,也是機遇的時候,讓他們有更多接觸客戶的機會。

3.假設失業的人多,回家種地的人多,能把農種物賣到大城市,也是機遇

4.戰勝疫情後,人們最大的希望就旅遊,旅遊業的產品,現在是低谷,也是最好與這個行業搶蛋糕的時機。調查他們的市場熱點,熟悉幾個生產廠家,提前探路,也可以分蛋糕的市場。現在去找人合作,說不定也是幫了別人,成就了自己。


蕭雍和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預計疫情後,報復性消費會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餐飲業、美容美髮、娛樂業、旅遊業、社交等。

受疫情影響,更多人選擇用手機和互聯網打發時間。從而促進了泛娛樂市場在用戶活躍、收入流水、在線時長等多個方面產生了可觀的增長幅度。

在線視頻行業在疫情期間日均使用時長同比去年增加20.3%。

近兩年短視頻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和娛樂。2020年春節表現也遠超去年同時,日人均使用時長增長55.6%。疫情期間,短視頻更是突破了以往供人消遣的形象,成為了傳遞疫情資訊、知識,尤其是傳達抗疫百態和人民心聲的優良載體。

除了短視頻,還有線上直播睡覺、雲蹦迪、雲擼貓等“無聊經濟”的集中爆發,正是迎合了大家“線下無處可去、有錢無處消費、線上不知幹嘛”的無聊心理。

未來,雲蹦迪、雲擼貓、雲娛樂,會隨著疫情結束,逐漸淡出;長視頻或許會隨著疫情結束,而逐漸減少在線觀看時長;短視頻卻可能因為其碎片化的優勢,繼續呈穩步上升。

相比那些轉瞬即逝的機會,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疫情後的中長期影響。

長期

1.生鮮電商

早前在電商線上售賣佔比不高的生鮮行業,疫情期間在線上有了爆發性增長。受疫情影響,用戶減少了出門頻次,將生鮮採購,尤其是買菜的行為由線下轉到了線上。綜合電商平臺成為生鮮購買使用率最高的渠道。

每日固定時間下單、無接觸集中配送後讓消費者分佈取單,給用戶帶來高效、便利和安全健康的同時,也在這個特殊時期培養用戶穩固的消費習慣。

疫情結束後,如何留存用戶?保障商品品質是未來有效的用戶運營方向之一。鑑於生鮮品類的特殊性,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才能降低腐壞率,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但由於我國種植具有分散、面積小、經緯跨度大等特點,也影響了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難成規模。

目前針對產地冷鏈建設,國家已有相關政策。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發佈,明確指出將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並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2.在線教育

為應對疫情對教育行業帶來的影響,國家號召“停課不停學”,鼓勵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務,以線上教育新模式對線下教育進行補位和升級。在線教育成為了疫情期間解決學生上課的最佳解決方案。

教育資源不平等一直是我國教育行業的一個問題,此次疫情也讓很多沒接觸過在線教育的非一線城市用戶,首次通過線上獲得教育資源,許多之前只在線下授課的講師,也完成了自己線上教學的初體驗。

除了學齡教育,利用空閒時間學習一些互聯網技能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在疫情中有很多員工和企業都參與到靈活用工之中。還有些人甚至是現學現賣,半路出家。例如 “三節課”等網絡教育平臺突擊了產品經理課程之後,第二天就幫臨時僱主畫原型圖。

3.在線醫療

在這次疫情當中,在線醫療服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秋、冬本就是流感多發季節,咳嗽、咽乾、發熱等症狀本就常見,但是因為新冠肺炎的到來,許多人一時無法辨別自己究竟是感染了病毒還只是日常的感冒。如果去醫院發熱門診,說不定增加感染的幾率,這時,在線診療就是很好的補充。

疫情期間,不少診所都開通了線上問診開方的渠道,在線診療的便捷和高效的服務效率,也使得診療效率的大幅提升。疫情結束後,線上就診可能會成為許多人的習慣,而這個習慣的養成將有利於在線診療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實現長期發展。

2019年之前,人們線上問診的比例僅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線上問診的比例已經提高至10%左右。

4.智能辦公

智能辦公包括,智能管理、無人設備、遠程線上辦公工具(視頻會議,在線文檔,甚至更多CRM、HRM和ERP等SaaS應用)等。

遠程辦公在疫情期間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普及與應用,在疫情結束後,智能管理、無人設備的手段會得到更多場景應用,實現辦公方式的智能化升級,且與健康相關的空間標準或將提升。

5、心理健康

相比 SARS 爆發的 2003 年,當下社交媒體已經十分發達。不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信息傳播的廣度和速度都史無前例,因而對公眾情緒的影響直接且猛烈,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傳播的,是新型肺炎“恐慌”。

此次的疫情除了進一步刺激電商行業之外,最重要是人們對於健康意識的覺醒,所以未來大健康行業肯定會獲得持續性、快速的發展,而心理健康行業也必將迎來井噴式發展。據中國健康產業協會數據顯示,到2018年,我國大健康營收規模超過5萬億元,達到了5.4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9萬億元。我國心理健康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心理健康產業是中國經濟建設需要補上的短板,未來有著很大發展空間。

6、汽車行業

經歷了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階段性停擺,很多人突然意識到,沒有車是不方便的。另一方面,儘量避免乘搭交通工具成了抗疫時期的特殊意識。疫情過後,大部分市民對於公共出行方式依舊有著排斥與恐懼的心理,減少了對公共出行的依賴,更多會選擇私家車方式出行。沒購車的少數家庭會選擇立即購車,畢竟擔心被傳染的心理肯定存在。

疫情結束後,抑制的消費需求將會在短期內得到釋放,汽車市場將會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

7、住房剛需

此次疫情中,不少大城市租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較大影響。一是為了減少對外來人口進入,不少小區拒絕從外地返回的租戶進入;二是合租的交叉感染風險較大,同一套房中的租戶先後返回也導致隔離觀察時間延長。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剛需,體驗過此次疫情中租房居住帶來的種種不便後,實名將傾向於購買自有住房。

“新需求 低密度、大社區、好物管、智能化 ”,很多市民由於在疫情期間發現了諸多居住“痛點”,衍生出了全新的居住需求,進而顛覆了從前的購房標準。

8、新餐飲

春節期間我們幾乎把所有餐廳消費全都轉到家裡了,在家做飯成日常,同去年春節相比,菜譜類APP的用戶都呈現了非常明顯的年輕化趨勢,24歲及以下和25至30歲的年輕用戶整體佔比增加了30%左右。

預製菜或者半成品,也因其能夠平衡味道、時間、效率,讓用戶得以告別做飯繁雜的程序——省去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就能吃上飯菜。即便上班族們完全復工後不太會有大把的時間在家做飯,但是,疫情期間我們在廚房裡度過的那些時光,毫無疑問,會讓部分用戶找回在家做菜的幸福感、價值感。

如果這種幸福感和價值感能延續下去,疫情之後,忙碌的上班族和宅慣了的年輕人會去尋找,如何以不耗時、高效同時不犧牲口味的辦法來做飯。

9、新方便食品

另一種是升級後的方便類食品。比較而言,日本、韓國地區的便利店文化相對成熟,他們的方便食品的技術、營養、風味還原度也更高。未來,我們該如何利用技術讓產品的口感、風味再上臺階,不易滋生細菌,延長保鮮期,是創業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

10、社交需求

在疫情期間,線下聚會、娛樂活動因疫情而中止,帶有社交功能的的遊戲廣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社交的基數龐大,疫情過後,雖然我們會需要一段心理緩衝期,但是之後肯定會出現「報復性增長」,尤其是情感類社交領域。春節沒能赴的約,大概率會兌現甚至更甚,此外,因為在家悶著而被壓抑的社交需求會得到釋放,也會刺激線上線下的各類社交,各種類型的社交在疫情之後也會獲得短期爆發。

11、優質娛樂內容

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視頻平臺成為了大部分人的消遣窗口,前三款最火爆的視頻平臺分別是:愛奇藝、騰訊視頻、抖音短視頻。視頻平臺付費會員數均有所增加,甚至愛奇藝由於大量用戶的湧入,在2月16日竟然崩了。

長時間宅家,讓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減少,沉浸時間加長,可以用整段的時間來觀看長視頻。疫情結束後,大家對視頻的質量更能會因為審美升級,變得更加挑剔,視頻平臺在面臨一系列機會的同時也將面臨許多挑戰。

12、新外包行業

企業應對不確定風險的最大成本其實是在於人力成本,經過此次“黑天鵝”事件,不少企業會開始優化人力結構與人力成本,對非核心業務部門的人力進行資源外包。靈活用工的法律法規,也會隨之逐漸完善,這個時候,幫助優秀的人找到僱主、幫助個人和企業解除憂患,也會成為人力資源公司的商業機會。

危機總是伴隨著“機遇”,相信經過這次疫情,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與企業加速並深化數字化進程,這將帶來極大的效率提升,也將在疫情復甦後給各行業在全世界範圍內帶來更多的競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