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是傳統中最大的“糟粕”,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天涯問教


動不動就喜歡把中國傳統的東西視為糟粕的潛意識、在缺乏歷史文化積澱與素養提升前提下的直線型思維——這些會導致我們無法理性客觀的看待很多的傳統思想!雖然有些思想過時了,但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來審視一些傳統觀念,才能讓整個民族發展過程中更為理性、穩健、綿延不絕......

一、頂多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養兒防老”的思想出現了一些不太適用於這個時代的特點,但不要動不動就給其帶上“糟粕”的帽子!

隨著中國四十年改革開發的發展,經濟與收入水平的提升、國家相應政策的不斷完善等等綜合因素影響,很多地區上一代不再需要晚輩在物質上給與太多的支持。甚至一些長輩會資助晚輩。——這是我國整體發展所呈現的一個新現象而已。

這一點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在物質上!!!一定要搞清楚:在物質上很多家庭不太需要晚輩的資助!

二、無論你現在有多年輕,都應該理解你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更多在精神層面。

或許你還年輕,但你一定要注意:你的父母或許並不求你大富大貴,不求你給他們多少金錢方面的資助、回饋,但他們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關愛、親近!

隨著年齡的增大,父母對於孩子在精神層面的依賴會加深的!——不要因為你現在年輕,就覺著這種精神層面的依賴太不可思議!你一定要清楚:中華民族三千年來的文明傳承決定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在父母年邁時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精神層面的照顧!

三、對於很多地區來說:你可以將“養兒防老”的思想更多的傾向於精神層面對年長者、父母長輩的關愛!

人老了需要什麼?

對於很多地區而言,父母並不需要兒女在金錢上過多的資助,甚至他們的積蓄、退休金就夠他們的開支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心理方面的關注會越來越強的!

養兒防老,可以理解為他們需要自己的兒女在日常行為上更多的照顧他們的心理!他們要求的並不多!

我們開個玩笑:眾多這幾十年確實有很多丁克家族。但你是否知道:很多丁克家庭在晚年是很後悔的。這個比例很大哦!你可以查找一下相關的調研、統計數據!隨著人年齡的增大,會深深感受到有兒有女所帶來的精神慰藉。

防老,是希望在自己年邁時精神層面的東西啊!

四、或許有些父母嘴巴上說的確實是養兒防老,說的是指望孩子未來照顧自己。但你只要理性一點就會知道:他們嘴巴說的和內心裡期盼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兒!他們潛意識裡也沒指望孩子給他們多少金錢上面的東西!

家長是樸素的,或許對 年幼的孩子說:我們老了還得指望著你養呢!——但是他們內心裡真的是指物質層面的“養”嗎?多數都不是吧!

為什麼動不動就將“養兒防老”的思想定義為糟粕呢?

五、別被西方社會的很多觀念給洗腦了!你不知道的是:西方精英社會反而最重視家庭、家族!

別動不動就拿希望的教育理念、家庭觀念來證明中國的很多思想是錯誤的!不要因為西方國家強盛了百年就認為他們的什麼東西都是對的、好的!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研究一下西方精英階層是多重視家庭觀念、家族意識的培養!不要拿針對與西方百分之八十的窮人、平民社會的觀念、文化作為標準來評價我國很多傳統文化 、觀念、思想為好!

傳承千百年的某種觀念、思想,有其歷史文化背景,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他的內涵在發生轉變,但不要簡單粗暴的將其視為“糟粕”!如果斷了自己民族的“根”,這個民族就......什麼是根?這個需要思考!

另外,隨著中華民族的快速發展,用不了十年、二十年,你會逐漸的更為理性的看待我們中華民族很多傳統的東西。不急!我們身處一個很好的時代,你會看到!你會感受到!

以上供參考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養兒防老是中國千年的傳統文化。不能定義為家庭教育傳統中最大的“糟泊”。對於普遍的老百姓,我認為。

當你徹底的老了,一病不起,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了,一時半會死不了又好不起來,而且還沒有多少錢,吃喝拉撒自己也不能料理的時候,咋辦?靠誰?靠鄰居?都是不現實的,再說長時間人家也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唯一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自己的子女。也只有他們才能給你活下去的勇氣,從而堅強的好起來。

養育子女防老,重在教育培養。優秀的子女,一般都有岀息,有作為。他們懂得付出,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理所當然;但也不排除少部分自私自利的子女,不感恩回報。出現這種情況,證明自己的教育應該是失敗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不變的真理。

老有所依,老有所靠,養兒防老,至少在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還得繼續下去。咱們老百姓就這想法。


川西平原


怎麼?養兒防老什麼時候成了“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糟粕”?這個命題還真成了問題。既然由題主推了出來,並且還是徵求大家的意見,本博根據個人的感覺,以自己膚淺的文化知識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其中,若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友友們點評。

中華文明有著幾千年的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光輝歷史。在以農耕經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年代,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人到老年,不靠兒女養老能靠誰?養兒防老,不僅是上一輩人的依靠,而且還是唯一的選擇。

到了現代,至少在四十多年以前,人到老年以後,仍然是靠養兒(女)來防老。沒有兒女的家庭,生存的質量和環境難以讓人感到欣慰。尤其是生活在貧窮落後、山高皇帝遠的鄉村中的孤寡老人,儘管有鄉鄰的幫助,畢竟那不是Te們個人的親屬,享福受罪只有Te們個人知道和懂滴,別人也僅僅是耳聞目睹。

儘管目前社會已經進入到工業化、城市化的新時代。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只有通過比較才能鑑別出來。養兒防老的教育非精華,但也不是糟粕,起碼屬於中間性質。

可能會有年輕人並不認同本博的觀念,為個人不養老一代人開脫責任,美其名曰:養兒防老靠不住。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的,畢竟是少數人的為之,並不代表絕大部分年輕後代人們的所作所為。只要有兒有女的老人,還是能夠有指望的。(2020/04/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