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爛了為什麼有的人不怪編劇要怪導演?劇情不是編劇寫的嗎?

Y_______平源


1. 導演的話語權比編劇更大。

很多編劇,只在初期給出一個劇本,如果這個劇本各方面合適,製片方就會將劇本買下來準備拍攝。

此時,劇本如何就不是編劇說了算的,導演想怎麼拍,劇組就怎麼拍,編劇只能提出一些意見,而絕大多數編劇甚至不會跟劇組拍攝。

許多導演與編劇的審美不同,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意思改動劇本。說一句難聽的話,很多編劇的劇本出售之後,這個劇本就跟他沒有聯繫了,之後被改成什麼樣子,都與他無關。

2. 製片方的意願問題。

編劇只能給出一個想法。

雖然說的是電影,但我們可以假設編劇給出了一個甜寵文的電視劇劇本。

男女主沒有狗血誤會,甜甜蜜蜜談著戀愛到結局,兩個人的感情就像一杯原味的冰淇淋,平淡卻甜蜜。

製片方覺得劇本很好,將其買下來。

但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拖時長、增加波折、安放帶資進組的金主等原因,製片方在劇本上加了些改動。

他們在男女主之間插入了一個女二號,讓女二號破壞男女主之間的感情,讓他們之間產生狗血誤會。

這招妙不妙?

本來三集就把戀愛談完了,現在加了一個女二號,劇情能拖成六集,就像給原味冰淇淋澆上了一層巧克力。

惡毒女配就位,溫柔男二是不是也要加一個?

畢竟這類甜寵情節面向的是廣大少女,很多時候溫柔男二甚至比男主更討人喜歡。

於是為了收視率,溫柔男二橫空出世,劇本大改,三角戀變成一團亂麻的四角戀,六集的劇情拖成十二集,巧克力冰淇淋上又撒了一層脆片。

狗血嗎?

狗血。

但是觀眾喜歡看。

狗血引來吐槽,吐槽引來熱度,熱度決定了收視率。

別管觀眾是吐槽還是真心覺得劇情不錯,只要有人看,製片方就賺錢,為了賺錢,製片方才會加上這些情節。

3. 投資方要求。

人要恰飯,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劇組財政緊張,現在有個金主爸爸找上門,說我可以給你投資,但你要加我們產品的廣告,最好專門設計一段劇情,讓我們的產品自然的融入。

哪怕劇情加了違和,但眼看著就要因為貧窮中斷拍攝,你加不加?你就說你加不加?

4. 演員本身有問題。

還是那句話,人是要恰飯的。

很多演員演技活靈活現,但他們不火。

電影需要話題,只能請“頂流”來免費宣傳。

但是許多“頂流”,大家知道的,他們可以把張三演成李四。

總而言之,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一個好好的原味冰淇淋,變成了五彩繽紛的屎。

你能說是因為編劇的水平太差,寫出這種屎一樣的東西嗎?

除非製片方是屎殼郎,否則不會看上這種劇本的。

人家劇本交出去的時候,明明只是一杯原味的冰淇淋啊。



熱愛baiw


首先是個人主觀方面,有的人認為電視劇的主要情節是編劇的構思,因為劇本是編劇寫的,所以部分人會覺得電視劇情爛應該找編劇。

不過,負責整個電視劇的整體框架的是導演,而且在拍攝的具體情況下,有些劇本里的某些情節在特定的條件下會跟著導演的思路去做調整,一般不太可能做到完全跟著劇本去拍攝,一些分鏡什麼的,總體還是導演在把握。

其次是演員,演員在塑造角色的時候有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在一些細節方面也會與導演等做一個溝通,不同演員對同一個劇本有著不同理解,詮釋出來的情感也會不同。

總之,一部電視劇的好壞不是隻取決於導演,還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不管是編劇還是導演,他們的出發點大都是希望通過電視劇向觀眾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可能有些觀點會跟我們的想法不相徑同,但不同的想法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本俊


一般情況下電影劇情爛和導演、編輯有決定性關係,編輯是寫了整個劇情的主要內容,導演會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導演是負責整個劇的整體框架,而且在具體拍攝時,有些劇本里的某些情節會跟著導演的思路去做調整,一般不可能做到完全跟著劇本去拍攝,有些臨場的藝術發揮,總體還是導演在把握。

電影劇情的好壞第一責任人應該是導演,第二就是編輯了。其它因素如演員、攝影師等工作人員,也會在拍攝過程中給出相關的建議去調整部分劇情。

甚至某些強勢的投資人和名氣很大的明星,會根據自己的要求去創作或大面積改編劇情,但這只是個別現象。

電影被行內人稱作“導演的藝術”還是在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