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宋朝吹得那麼牛,怎麼沒產生工業革命呢?

少年不大冷


雖然宋朝是中國最發達開明的朝代,但有些天然性的制約,導致宋朝最多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農耕文明,但無法突破農耕經濟的侷限。宋代的中國已經基本具備了工業革命所必需的技術條件,但是中國卻並沒有率先跨入工業社會的大門,這其中必定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因素。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所以土地集中程度很高,也有很多農民失去土地。

而宋朝地主兼併了大量土地後,只是變更了土地所有權,並沒有改變土地的用途,耕地還是耕地,他們很少採用僱傭方式,而是把土地租給農民,坐收地租,也就是說許多農民不過是從自耕農變成佃農,此外宋朝軍隊大量吸收失地農民,防止他們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轉化為自由勞動力的並不多,當然絕對數量也不少;宋朝也許具備了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但由於一些重要條件的缺失,註定無法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的大門。不過在我看來,宋朝包含著更多的近代化因素,遠比後來的明清要開明。可惜,這麼一個開明的王朝被北方蠻族的鐵蹄踏得粉碎,華夏文明出現了嚴重的倒退,變得日趨保守和封閉。可以說,中國落後於西方的進程,正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宋朝雖然沒有海外殖民,但是並不缺乏資本,只不過這些資本大多沉澱在土地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雖然占主導地位,但城市人口所佔比例也有近百分之二十,市場規模還是不小的;在制度層面上,宋朝確實有所欠缺,在高度集權的體制下,對財產權的保障不到位,商人的地位不高,資本大多用來購買土地和奢侈品消費,而不是擴大再生產。除此之外,知識階層輕視技術,對科學理論知之甚少,這就導致了中國雖然有四大發明這樣的技術成果,卻缺乏理論化的科學體系。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所謂的技術成果就只能在實踐中偶然出現,這樣科技進步自然十分緩慢。

宋朝的戰爭:

1.和尚原之戰是由著名抗金將領吳玠、吳璘兄弟倆指揮,分別於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敗金軍,阻止了金軍的西線攻勢,保住了川陝的門戶;

2.順昌之戰是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錡指揮,這一戰鬥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爭之一;

3.郾城、潁昌之戰是由著名抗金將領岳飛指揮岳家軍於1140年七月先後在郾城、潁昌大破金軍,取得了直搗中原、收復河朔計劃的關鍵性勝利;

4.柘皋之戰在名義上由張俊指揮的宋軍在這次戰爭中先勝後敗。戰爭結束後,金軍退淮北歸,宋軍也退到江南,宋朝廷與金統治者簽訂了“紹興和議”;

5.唐島之戰又稱黃海奔襲戰,它是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宋金雙方在黃海海面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上決戰,戰爭的結果,以宋勝金敗而告結束;

6.采石之戰發生於紹興末年,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宋軍打敗金軍,使金軍未能如願從採石渡江南侵。

以上歷史資料顯示,宋朝是發達開明朝代,但是處小農小耕小商品時代,大多土地在個人手裡,租佃的方式的農村經濟,有一部分農民招去鎮守邊疆,宋朝雖然發達但是仍不是發展經濟為主,還是疆域之戰想擴充地域,

受苦的民眾只有代勞的份,在宋朝的經濟時代發達開明也是歷史推動的結果,但歷史遺留邊境戰爭問題始終在爭戰,也是有不利因素在裡面,中國那時的四大發明確實給民眾帶來了便利,也因此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讓民眾也有奔波各自的生活而辛苦忙碌,宋朝政府總是想做大做強在爭戰中去顯示,根本不重視生產工業革命,當時即手工業,小作坊發展的很好,若果宋朝政府不忙於爭戰,若把民間的作坊經濟聯手做大,到現在的中國會進入現代經濟無人能敵時代;獨佔鰲頭。當時的蒙古;金國入侵,宋朝很無耐打跑了這家那家來,始終在爭戰的民眾和政府都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沒辦法大興工業。(圖片Cr瀏覽器)


Eleazarchen


宋朝積貧積弱,素有“弱宋”之名,但是不知是何故,也不是哪個學者率先引領出這麼一股思潮,給宋朝加上了一個“技術大國”、“科技強國”的歷史光環。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的最高峰,但是距離工業革命還相距甚遠

宋朝的經濟社會發展並不發達

宋朝同期的世界,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亂象叢生,宋朝儘管面對遼、金、西夏一敗再敗,但是經濟繁榮是客觀事實,市民階層的生活確實很幸福。但經濟繁榮不等於國力強盛,而且繁榮與技術沒有必然關聯。後世的學者拿出各種各樣的數據、表格,來證明宋朝人民生活之幸福,人均生活水平之高,但是這種比較沒有任何意義。資源、人口、土地達到一定匹配,任何一個政權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安穩期。宋朝的先進,實際上只是一種低水平層次的相對高度。

宋朝的商業文明,只是在中國歷史上較為濃墨重彩,特別是宋代海外貿易表現優異。但宋代的商業文明,與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不可同日而語,缺少長久、缺少持續,沒有廣泛的深入民間,遍佈全國,經濟的繁榮也沒有產生一個商人階層,更沒有形成以商人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商人賺錢後,供宗族子弟讀書,還是走科舉、仕途這一條傳統中國人晉身和光宗耀祖的道路。沒有形成一種持續性的商人政治勢力,也就無法把國家改造成商業型社會。

宋朝的手工業並不十分先進

宋朝在手工業的某些方面,比如說瓷器製作方面,確實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這些手工業的進步零碎鬆散,不成體系,地域性很強,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宋代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手工作坊,沒有形成脫離農業生產的僱工階層,也就無法形成孕育工業文明的社會階級因子。

宋朝的手工業主要為市民商品經濟服務。雖然市民商品經濟是富國富民的基礎,但是一種技術進步如果不能反作用於提升國力,這種技術很難及時轉化為快速轉變社會的能力。只有先進技術不斷地向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方面傳導,才有立竿見影的作用,才能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否則,只能說是中看不中用,無法給社會帶來具有先進性影響的廣泛變革。

宋朝的思想文化趨於落後

宋朝是“技術大國”、“科技強國”的思想錯覺,來自宋朝成熟的雕版印刷書,因此後世留下了眾多宋版書籍,其中不乏生產類圖書,比如《夢溪筆談》等,其書中記載的很多發明,比如畢昇的活字印刷,實質是在漢唐之後的一種正常技術積累,並沒有顛覆性的變革,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後人看到大量提供宋朝社會信息的書籍,就很容易想當然的認為宋朝科技之進步,技術之先進。技術領先,決不能單憑書籍記述、白紙黑字,沒有生產和軍事成果做後盾,只能是偽先進。

宋朝私學興起,士大夫階層開始崛起,按理說人文精神已經有所突破。但是翻來翻去,宋朝最後推崇的竟然是“存天理、滅人慾”那一套程朱理學。這種酸腐的思想被不少士大夫奉為圭臬,漢唐時期那種朝氣蓬勃的精神文化開始萎縮,漢文化逐步開始固步自封,禁錮了中國人思想,距離改革創新和發展進步的道理越趨越遠。

宋朝的政治文化非常保守

宋朝以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軍人無權,徹底消滅了秦漢唐以來,由於軍人專政、軍閥割據、軍貴專權所帶來的大氏族大貴族大地主階級。宋代以來的中國,雖然還有與上層階級相配合的官田、學田、職田,但是這些官僚型地主跟宋代以前的大姓郡望相比只是“小財主”,中國大地遍佈奉行的是安穩過日子的平民理想,同謀求財富、追求變革的商業文明是背道而馳的,缺少變革的主動性,更加不利於工業文明的興起。

北宋的王安石之所以變法,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雖然表面上社會經濟繁榮,但是宋朝國力貧弱,上層建築無法應對經濟基礎的進步,所謂“教、養、取、任皆不得法”。不能理財則國貧,國貧則打敗仗,機制的僵化已經嚴重束縛了宋朝的國家治理能力,在發展商業文化乃至激起工業文明上,宋朝已經沒有治理優勢了。但無奈,王安石變化被保守派阻攔而夭折了。變法失敗後幾十年,時逢靖康之恥、高宗南渡,生存問題變成了宋朝的頭等大事,更距離工業文明越來越遠了。

從根本上來講,宋朝只是中國重農抑商傳統下,農業社會的一個階段。宋朝的綜合表現,其實並不優秀。不管後人如何自說自話,自戀自誇,都不能實際上改變宋朝是“弱宋”的實際地位。宋朝發展中的一些特別之處,也不能隨意的安插上“現代化”的標籤,更與所謂的蒙古人入侵終結無關。宋朝軍事疲軟、政治保守,致使國力日衰,後人習慣性的將中國之落後歸結於明清,實際造釁開端實乃兩宋。國之不國,更遑論工業革命?

我的回答是否滿意,如果喜歡請點關注。


任微言卿


其實這個問題更合適的描述為:明清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產生工業革命呢?畢竟宋朝同時期的歐洲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彼時的羅馬帝國即將分崩離析。這就好比說90年代的”虎頭奔“那麼牛,為啥沒大屏?

虎頭奔:大屏是個啥?

那麼把問題引申出來:為什麼領先世界2000年的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我們都知道西方強勝於工業革命。首先先來看看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知道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以及背景我們反推回去看看當時中國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標誌是機器代替手工業。隨後迅速向歐洲其他國家推廣。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即使汗血寶馬也跑不過機器

  • 英國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強大推翻封建主義,史稱光榮革命。隨後頒佈的《權利法案》明確提出君主立憲制,從測皇家權力被限制,國家實際控制權落到各種貴族手裡,也就是資本主義手裡。這是政治背景之一。

  • 海外殖民完成原始積累

遍佈全球的英國殖民地

十六世紀中後期英國艦隊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從此英國席捲全球。殖民地遍地開花。全球各地資源源源不斷供給英國。這是經濟背景之一。

  •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數量迅速攀升

英國社會繁榮發展

得益於上述兩個原因,導致社會活力滿滿,經濟迅速膨脹,人口數量攀升,物資需求海量上升。老舊落後的手工作坊已經無法滿足,新式機器得到快速發展。比如路人皆知的瓦特蒸汽機。正是因為機器的發明以及快速普及帶來生產力快速發展。這也算是為什麼把機器發明當作工業革命的標誌原因。這是社會背景之一。

  • 西方思考問題的方式,教育差異。

這麼美的公式,中國沒有

舉個例子,公元前500年畢達哥拉斯就用數學嚴格證明了勾股定理,而中國只是停留在勾三股四弦五的層面。西方充滿思辨性的邏輯思維是西方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觀因素之一。即使唯心主義的萊布尼茨,人家也強調一個公理只有得到充分推理才能完全明白。提出人類精華之一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西方哲學科學的特點之一是,我自己創造一種理論,而且能嚴格推理,能自圓其說。而中國學說強調:道可道,非常道,說出來就不是道理了,不擅長推理。

明清時期中國為什麼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以上分析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原因。那來看下當時同時期的明清特點。

  • 政治背景

中國依然處以封建主義集權的頂峰,當時明朝雖在南方發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力量甚微,加上後來明朝海禁,更是阻礙了這個萌芽發展。隨後就枯萎了。

明朝海禁


  • 經濟背景

中國社會經濟沒話說,社會繁榮,但是中國曆來重農抑商,商人是下品。自給自足的經濟特點就決定了生產力不可能得到快速發展,而且也沒有這個主觀意願。

明朝手工業

  • 思維方式,教育差異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學術自由。但自從隋唐科舉以來,儒家思想上位。全社會都在背誦仁義禮智信,誰又去研究那些不討好的力學,數學,幾何學呢?

倒背如流也出不來科學

綜上,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思維教育方式,彼時的中國社會與發生工業革命的英國都差異巨大。其中重視表象抑制推理的思維方式是其中重要因素。畢竟人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