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價格還會繼續漲嗎?

用戶2044505375760


漲,漲,漲,受疫情得影響,2020年3月,中國百分之90得大豆是從巴西百分之60%,美國百分之16%,阿根廷百分之14%,受疫情的影響他們本國需要一定量得儲存,所以不會發大量出口大豆,中國農業部官方公佈對種植大豆給予一定量補貼,糧食儲蓄也夠老百姓用之一年,關於民生問題豆油和豆餅飼料,豆油不是人們民生的主要糧食,按照這個趨勢我個人認為不會大漲大落,會有一點的起伏價格,老百姓也會接受得,國家物價局也會對大豆市場大漲的管控,所以民生,民以食為天,大家覺得回不回漲價可以私信我討論一下民生!










快來看贏票子1個億


鑑於大豆進口成為中國反制中美貿易戰的利器,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然促使國家扶持國產大豆的振興。目前大豆收益低於玉米,已倒逼補貼加碼。由此預測,2018年中國大豆會上漲,但幅度會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其一,大豆補貼高於玉米。 4月4日,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發佈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其中,專門強調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鼓勵各省(區)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

中國曾是大豆第一生產國,自從近年來“國產大豆淪陷”、定價權盡失後,國家近年政策開始力挺國豆復興。對大豆主產地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單獨採取市場化加補貼的政策就是舉措之一。從往年補貼來看,2018年肯定大福上調。

其二,種豆意願低於玉米,倒逼提價。在大豆連年進口攀升、國內玉米庫存高企的情況下,東北地區作為糧改豆的主要區域。但從收益角度來看,大豆依然低於玉米。再加上玉米機械化程度高、收購價突破1元關口,農戶對種植大豆興趣不如玉米。 黑龍江省2018年春耕種植意向調查,就呈現出大豆、水稻種植意向減少,玉米、小麥、薯類、蔬菜種植意向增加的趨勢。如果據此播種,大豆增產並不多,或會倒逼後市價格上揚。



其三,貿易戰利好國產大豆復興。 中國大豆種植是非轉基因品種,一直受消費者青睞。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國家調結構、復興國產大豆的意圖非常明顯。美國進口大豆的空缺空間也亟待各方填滿。據悉,2017/2018年度,國際大豆總產有所下滑。由此帶動,未來中國大豆必然利好。不過為解決地少人多的現狀,綜合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度進口,是國家的糧食方略。大豆依賴進口依然是主流。




綜上,這次,是中國大豆最好的復興機會,一定要乘勢而為,重整旗鼓,儘快爭取全球市場江湖地位!不過由於進口轉基因大豆成本低,到岸價與國產大豆形成價格倒掛,一定程度上會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形成壓制,再加上國內價格上漲也不利於國際進口壓價,所以2018年國產大豆不會大幅上漲,溫和上揚是都能接受的選擇。農戶的收益會一部分放到補貼上。


陶陶然觀察


今年中國大豆會漲價嗎?



對於今年我國的大豆價格行情,宗元三農堂個人見解不看好。從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養殖行業、大豆儲存量、種植模式及成本來看,今年我國大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甚至會回調,由於大豆種植成本所限制,回調幅度也不是很大。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1、養殖行業不景氣,造成大豆消費量低,價格上漲空間不大。

大豆主要用途是榨油和做飼料用,飼料是大豆最大的用量,飼料的消費就是靠養殖業的帶動,所以大豆價格絕大部分由養殖行業牽動著。

今年春節過後,農產品價格一跌再跌,尤其是養殖行業更是跌破了人們的“眼鏡”。比如生豬養殖,生豬價格從春節前的八元一斤降到目前五元左右,養殖戶處境慘不忍睹!而且大量存欄量,需要市場調節和消化,這就需要市場一段時間才能處理處理掉,所以大豆價格上漲可能性不大。



2、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一直平穩運行,甚至略有降低。

儘管和美國貿易有了摩擦,但其它國家依舊有的是大豆,比如南美洲,好多大企業在南美洲等世界各地做了訂單農業,大豆的貨源地充足,所以大豆進口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在國際市場中,大豆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當然生產成本是內因,這也就是大豆價格上漲或者下跌幅度不是很大的原因!


3、國內市場大豆行情更是不看好,主要是我國大豆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價格。

國內大豆價格是由國內大豆生產成本決定的,我國大豆生產模式是小農規模生產,一家一戶的種植,半機械化的傳統作業,肥料盲目多使用,浪費巨大,這一切都是增加了大豆生產成本。

在國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勞動,合理施肥,大大降低了大豆種植成本,這就是外國到我國港口價格遠低於國內大豆價格的主要原因。這也造成我國大豆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這是由於糧食放開,市場需求決定的。


總之,今年我國大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影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儘管國家給出了最低保護價收購,就目前而言是有價無市。

贊同宗元三農堂觀點敬請關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