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灌漿期病蟲害如何防治?

農民小趙zpl


麥穗蚜:畝用25%噻蟲嗪水分散劑8-10克或25%吡蚜酮可溼性粉劑20克,或5%啶蟲脒乳油20-30毫升,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6-24克兌水30-45千克噴霧防治。

白粉病:當小麥病株率15%以上,小麥旗葉出現病斑時:畝用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8-16克或12.5%稀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20%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75克兌水30-45千克防治。

小麥鏽病:包括小麥葉鏽、條鏽和稈鏽;條鏽病主要為害小麥葉片,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穗部。葉鏽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上少見。杆鏽病主要為害莖稈和葉鞘,也可為害穗部。鏽病防治措施是對早期出現的發病中心要集中進行圍殲防治,切實控制其蔓延。大田內病葉率達0.5%~1%時進行普治,每畝可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70毫升,兌水30-45千克噴霧防治。重病田要進行二次噴藥。

注意:小麥赤黴病是一種氣流傳播的病害,要以預防為主,開花期如遇陰雨天氣,雨後要及早噴藥。

後總結一下,小麥灌漿期的管理措施就是,澆一遍水、噴三次肥、打一遍藥,只有把以上三項措施做到位,才能確保今年小麥的豐產豐收。

小麥灌漿期是小麥的增產增重的關鍵時期,小麥是否能夠豐產豐收就看此期小麥管理是否到位,以上就是小麥灌漿期的管理以及此期病蟲害的防治。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小麥此期。




農人小慶


小麥灌漿期指小麥的一個生長階段。北方地區冬小麥大約在五月份的上旬便開始了,有些地區的小麥灌漿期會晚一點在五月中旬左右才開始。

在灌漿期內,小麥內光合作用會產生的澱粉和轉化的蛋白質並通過同化作用貯存在小麥種子內。灌漿階段又可分為乳熟期和麵團期兩個時期:

★乳熟期:時間大概在12-18天左右結束,這段時間內先是麥粒長度長到最大的狀態,然後麥子寬度和麥皮厚度明顯增加,至開花後18天左右麥粒狀態達到最大。隨著體積的不斷增長,胚乳細胞開始進行沉積澱粉,麥粒外部顏色由灰綠變鮮綠再至黃綠色,表面有光澤,胚乳由清狀態變成乳狀。

★麵糰期:時間約3天左右結束,此時含水量下降,麥粒表面由黃綠色變成黃色,表皮出現光澤,胚乳內部呈現麵筋狀,體積開始變幹縮減,灌漿接近停止。 灌漿過程是決定麥子粒重的關鍵階段。此時田間管理很關鍵,特別是要注意防倒伏。

小麥灌漿期病蟲害該如何防治?

小麥揚花、灌漿期是決定今年麥子能否高產的關鍵時刻,同樣此時也是病蟲害發生的高峰期。做好病蟲害防治是麥子高產的重要一步。

此期主要的病蟲害有小麥吸漿蟲、麥蚜和小麥紋枯病、白粉病、條鏽病、赤黴病及葉枯病等,防治病蟲應根據麥田病蟲的實際發生情況,來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法,達到有效去除病害的效果。

1、防治小麥吸漿蟲和麥蚜。

5月上中旬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時期,此時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麥蚜繁殖,這時選用對農藥進行科學防治可以做到兩蟲兼治。最好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製劑噴霧進行噴霧防治。

2、紋枯病,可選用5%井崗黴素100~150毫升噴霧防治,要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用藥應到位。

3、白粉病,條鏽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黴病時。使用1000倍的稀釋倍數加20%三唑酮、50%多菌靈混合噴霧防治。

注意:

①每畝藥液量不少於30公斤,要噴勻打透,使小麥各個部位全部著藥,特別是下部葉片。

②混配用藥要隨配隨用,不要存放。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在小麥抽穗和灌漿前結合其它農事活動將田裡的雜草徹底拔除乾淨並帶出田外,將其消滅在結籽之前。

③此時正好在春夏換季之時氣溫高,蒸騰作用強,植株代謝旺盛,要及時澆好灌漿水。防止乾旱造成結粒不好。


小魚兒豆花


1、防治小麥吸漿蟲成蟲和麥蚜。5月上中旬小麥揚花期,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此期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麥蚜繁殖,這時選用對路農藥科學防治可以做到兩蟲兼治之效。最好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製劑噴霧。也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需要兼治紋枯病時,可選用5%井崗黴素100~150毫升或20%紋黴清60~100毫升與前述殺蟲劑混合噴霧防治,要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用藥應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條鏽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黴病時。在防治吸漿蟲、蚜蟲的藥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釋倍數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釋倍數加20%三唑酮、50%多菌靈混合噴霧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