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河區以“兩鄰理念”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在瀋河區落地生根,我區以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福社區提出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理念為指引,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方法、尋找提升治理能力新路徑、徵集域內百姓新點子,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

一、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紅色”服務區。瀋河區把黨的領導作為社會治理的堅強核心,遵循先社區治理後社會治理、先小鄰和睦再大鄰和諧的基本工作思路,全面推進黨的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把黨組織的服務管理向縱深延伸,充分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以泉園街道黨工委為試點,深化“1+X”大黨委工作機制,織密壓實黨的組織體系與工作體系,以黨建工作站為紐帶,按照“一黨員、一單元、一企業、一支部”的工作方法,實現黨的領導全覆蓋,構建了“街道黨工委-黨建工作站-社區黨委-非公和社區支部”縱向管理鏈條與“非公和社區支部-黨員-群眾”橫向組織網絡,以橫縱兩條線夯實“兩鄰”紅色陣地,由上至下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達到強黨建、惠民生、促提升的目標,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堅持以人為本,打造“矛盾”化解區。瀋河區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社會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願、凝聚群眾共識、保障群眾主人翁地位,並以社區為單位,積極打造“矛盾”化解區,保障民安,促進和諧。

實施矛盾化解“溯源工程”。我區積極打通信息收集研判渠道,建立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有效應對不同利益訴求,善於化解不同主體矛盾問題,以“大調解”工作體系推動社區大治理,確保各類風險隱患與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凝聚眾力推廣“心防工程”。由瀋河區委政法委牽頭、聯合安聯社工中心、融合“心街坊”線上服務渠道,本著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則,為域內廣大幹部、群眾提供專業的社會心理服務。並以各街道為主陣地,社區網格為集散地,推廣社會心理服務與危機干預機制,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實效。循次而進建設“居民評理說事點”。我區精心選擇一批兼具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的社區先行試點,開路破局,充分結合傳統美德與“兩鄰理論”等正能量元素提升“居民評理說事點”的品味。同時,將“特色調解室”與“居民評理說事點”充分融合,使“有事好商量”成為打開“心鎖”的“金鑰匙”,實現社會主體和諧共處、社會治理的良性運轉。

三、堅持群防群治,打造“宜居”安全區。瀋河區積極創新完善社會治理群眾參與的組織形式與制度安排,著力形成聯動互動的善鄰氛圍,群防群治的治理網格。依託四級綜治平臺,發揮基層“網格”作用。充分搭建社區四級網格,將社會治理工作任務細化至網格每一處點位。同時集聚多方力量,搭建兩支隊伍,讓專業隊伍與業餘隊伍並駕齊驅,築牢瀋河老舊小區安全之門。截至目前,史大爺平安使者巡邏隊、申懷儉平安建設宣傳隊、費玉忠民事調解服務隊正發揮其作用,穩固安全防線。36000餘名“盛京義勇”,分佈在111個社區500餘處網格中,排查隱患、發現問題、解決矛盾,發揮著維護穩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化“兩鄰”精神培育,建立共治共管機制。創新完善社會治理群眾參與的組織形式,廣泛開展和諧社區、和睦單元、和氣樓道、和美之家的創建,搭建鄰里相識相知、相守相伴、相幫相助,建立社會治理共謀共建、共治共管機制,營造群眾的事群眾議、群眾定、群眾幹、群眾管的共治氛圍。

四、堅持科技支撐,打造“智慧”生活區。

瀋河區積極推進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全覆蓋、數據深挖掘、監控無死角的社會治理智能化平臺與智慧生活區。

整合提升“政務雲”,打通智慧服務最後一公里。司法局設立“法律援助雲服務”,搭建法律服務便捷通道。居民可直接通過網絡視頻與法援中心律師在線諮詢,獲得司法上的幫助。依託“公證雲”引導企業網上諮詢、預約與辦理公證業務,切實做到公證便企。營商局深入推進“一網一門一次”,充分利用“互聯網+智慧服務”,助推“網上辦、掌中控”,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瀋河公安系統全面推廣“社區智慧警務”,及時掌握域內人員、企業的動態信息,為群防群治,全面參與社區立體化防控體系提供技術保障,全心全意為域內百姓送上“三個一”。即一氣呵成完成信息採集與便民審批工作、一馬當先接受與處置系統報警任務、一抓到底域內黑惡勢力,紮實網格安全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