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事件歸根結底是對醫療服務提升的期望

丁香醫生批權健的網文引爆輿情,一片倒權健、倒傳銷、倒保健品的風潮一波波席捲而來。筆者看了一些媒體和網友的跟風文章和評論,覺得絕大多數媒體是在博眼球效應,藉著洶洶民意為自己吸引流量,並沒有做實質的、理性的分析和探討。

先說一件事,2018年11月武漢67歲老人心腦血管疾病61天花了104萬,總費用已超過170萬元,這件事在朋友圈給刷爆。大家為什麼瘋傳這個呢?其實是就是兔死狐悲,今天的104萬天價醫療費發票的姓名,有朝一日將會是自己。如今雖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但是一個工薪家庭,這一百萬這家人一輩子辛苦就白費了。


權健事件歸根結底是對醫療服務提升的期望


再看丁香醫生批權健《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一文中的癌症致死案例,2012年周洋的父親為了救患有骶尾部惡性生殖細胞瘤的女兒,幾乎賣掉了包括房子在內的全部家當。在北京兒童醫院治療,治療不算順利,進行了 4 次痛苦的手術,切除腫瘤、腸穿孔、復發、再切除,23 次化療,過程很痛苦,治療不算順利。但她的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一度降到了 20 多(正常數值是0~20 )。但病情並不穩定,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建議繼續化療。但這時周家已經賣了房子欠了債,據說花了40萬醫療費,無力繼續治療的情況下,伯父煎餅哥周大力在《星光大道》求助,引來了權健經銷商王某的關注,推薦了權健治療癌症。花了5000元購買了一些“藥”,2013年1月服用,有了一些好轉反應。於是權健或者權健經銷商以《一個信息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內蒙4歲女孩小周洋患癌症在權健自然醫學重獲新生!》為題大肆宣傳。然而2個多月後,周洋的病情開始惡化,最終週二力將自己的女兒再次送回醫院檢查。檢查後醫生懷疑癌細胞可能轉移。2個月後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直到這時候週二力才懊悔不已,是自己害了女兒。看著頭髮掉光的女兒,而且肚子上一個口子,背後一個大窟窿,連腸子都能看得見。2015年12月12日,周洋醫治無效而去世。看病4年,花了100多萬,積蓄房子都沒了,還欠下一堆外債。

寫到這裡,筆者不僅要發問:周洋之死,周家的困苦跟真的跟權健有100%的關係嗎?有常識的都知道,癌症治療的放化療破壞會免疫系統,併發嚴重器官炎症、潰爛,引發敗血症等而致死。廣東的白血病小女孩笑笑就是這麼死的。

4年的治療時間和2個月的權健癌症秘方,100多萬的治療費和5000元保健品,這幾個數據放在一起,但凡有一些邏輯思維和常識的人就應該清楚地知道周洋是死於極易復發和難以治癒的惡性癌症及併發症,周家的困境是因為支付了鉅額醫藥費。這一點事後法院也認為周洋的復發跟權健公司沒有必然關係。

當然權健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如虛假宣傳,或者放任經銷商虛假宣傳,傷害了患者及家屬的脆弱心理。應該道歉!給予一定的補償。權健老闆束總平時熱衷慈善捐款捐物,這個時候為什麼不捐給孩子一些錢呢?權健的公共關係處理水平有待提升。

如此看來,丁香醫生的質問就有偷樑換柱之嫌。放著明擺著的這種治癒率低的惡性絕症不說,放著高達百萬的醫療費不查,放著周家人投訴的醫療事故不說,而是聚焦權健公司的幾包藥上,不知道丁香醫生跟權健結下了什麼樑子,其真實目的不得而知。有人評價其為嶽不群,是有道理的。

惡性腫瘤的癌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醫學界仍然是以5年內的存活率來確定患者是否治癒。不論你是億萬富翁王均瑤,還是知名主持人李詠,再或是平民百姓,再生命面前都是一個起跑線,所不同的就是有沒有能力承擔鉅額醫療費,會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來說,鉅額住院費比死亡通知書更可怕,那對家庭來說是災難性的。

房貸、醫療費、教育費是壓在我們頭上的“新三座大山”,吸乾了我們的血,榨乾了我們的骨髓。而這三座大山裡尤以醫療費最為讓人恐懼,因為房款和教育的支出總額是有明確金額,可以預期的。對於可以預期的支出,沒有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而醫療費卻是不可預期的支出,因為誰都知道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未來一定會生病,一定會老,但會不會是絕症就不確定了。這種不確定感與死亡帶給人的恐懼久而久之形成憤怒的情緒不斷積蓄,只要有一個小出口就會噴薄而出。為什麼《我不是藥神》那麼火,權健事件這麼熱,就是因為它牽動了我們那根不敢觸及的神經。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消費降級,喝二鍋頭、吃榨菜,出門共享單車、滴滴打車,購物拼多多,淘寶,就是消費降級的註解。筆者認為,買保健品就是醫療消費的降級的一種表現。雖然保健品市場良莠不齊,但也不乏功效顯著的產品,相對昂貴的醫療費的確便宜很多。同時保健品也是一種心理安慰劑,可以緩解對死亡和疾病的恐懼。所以,有責任的媒體應該多聚焦醫療費居高不下的亂象,是什麼導致醫療費居高不下?為什麼同樣的病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治療費會相差這麼多?是不是有過度醫療現象存在?

就心血管病來說,上海三甲醫院搭橋費用只要3、5萬元,搭橋手術在10萬左右,為什麼長沙要100多萬?小周洋癌症治療期間有沒有過度治療?有沒有周家人耿耿於懷的醫療事故存在?

就如十九大說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醫療服務就是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最現實的詮釋。媒體資源預期炒作權健事件做表面文章,不如聚焦醫療制度、醫療服務的改革,揭露醫療領域中的既得利益者們利用醫療服務斂財,沒有底線地過度醫療賺患者的救命錢。

在筆者看來,這個世界上認為保健品可以治療癌症的絕對低於百分之一,大多數癌症患者會積極就醫。不論選擇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或者中西醫結合,再或者高科技治療,都會是一部分命運的寵兒能夠活下來,一部分不幸者死在各種治療之後。這就是醫療的現狀,而且這個現狀將長期保持。對於癌症患者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多,首先要經常排查早期發現;發現就調整心情,積極治療,中醫、西醫、偏方、秘方、高科技都應該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用,不要迷信或排斥某種,因為對晚期癌症現代醫學的治癒率低的可怕,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非黑即白的思維要不得,生命只有一次!這裡再給大家一些建議,多學習中醫養生和預防醫學的知識,比如像廣東人那樣用中草藥煲粥煲湯做日常的預防和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