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一年365天,我們可能有180天在想著如何炒掉老闆,剩下的180天想著如何跳槽。

平常,我也總會和身邊朋友討論:跳槽的下一份工作,怎麼避免不是另一個火坑?怎麼跳槽,才能保證工資上漲最多呢?

看起來,跳槽越來越變成一門手藝活,需要兼顧技術和藝術。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就是:

如何在跳槽時,既能在藝術上保持優雅,還能在技術上薪資翻倍?

先來看看,現代社會上的精英大佬們,他們的第一份工作經歷都是怎樣的?

  • 董明珠:36歲大器晚成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1975年,畢業於安徽省蕪湖幹部教育學院統計學專業的董明珠參加工作,成為南京一家普通化工研究所的員工,負責行政管理。

由於家庭變故,丈夫在兒子2歲時因病離世,在這個崗位上平平凡凡幹了15年的董明珠,毅然辭職南下打工。

那時的她,已經36歲。

從此,一個普通的化工廠職員變身職場傳奇。她創造了格力歷史上一年3600萬元的銷售神話,並在15年後正式成為格力總經理。

  • 馬化騰:偶然的同學介紹,獲得第一份工作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1993年,馬化騰還在一家網絡公司實習,有一次在華強北淘書時,恰巧碰見了大學同學。同學告訴他,自己所在的潤迅正在招軟件工程師,他也可以去試試。

就這樣獲得了潤迅面試機會的他,面試完第二天就收到了公司的錄取通知。

儘管當時每月的工資只有1000元,馬化騰也在潤迅呆了5年。但現在同事們回憶起對他的印象,大多都是:沒啥印象。

對他們來說,這個"小馬",不過是各種“小王”“小張"裡的一位。

  • 柳青:行走在精英雲端的極致追求者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2002年,從哈佛剛畢業的柳青加入高盛投資銀行部,擔任一名基層分析員。

柳青形容自己在高盛的經歷是:"重塑自己的過程。在高盛,我從一個很害羞,開會都躲在角落的人,逐漸可以獨當一面。"

在效力10年之後,這位才女晉升為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成為高盛百年曆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回顧這些大佬們最初的職業生涯,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第一份工作都持續了不短的時間:

董明珠第一份工作幹了15年,柳青12年,時間最短的馬化騰也堅持了5年。

而且,跟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的第一份工作也都是從基層開始的。

如今,大佬們在商界的生意版圖還在不斷擴張,那種存在於大佬們時代的"忠心公司"的態度,似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變化。

從智聯招聘最新的跳槽報告中,可以看到,這種變化已經不言而喻。

"超過9成白領有跳槽意願,近7成已經在行動。更有7成白領出於對生活安定和發展潛力等的考慮,在謀劃跨城市跳槽。"

——智聯招聘《2019春季跳槽報告》

為什麼在新一代職場人的眼裡,跳槽儼然成為了一種共識?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我70後的老闆,總是對我們年輕人的跳槽行為不解:怎麼你們越年輕,越沒有經驗,還越喜歡跳槽呢?

通常來說,過分頻繁的跳槽經歷,往往給職業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在面對下一份新僱主時,會對方往往給你打上"不穩定""浮躁"的標籤。

但為什麼,還是有數以萬計的人,心甘情願地跳進來?

我認為,行為金融學上的"過度自信理論"可以幫助解釋。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在評估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上,即使無法預測事情未來的發展,也往往會有不切實際的心理暗示,高估自己的能力。

熱衷跳槽的人,大概率是那群"過度自信"的人,每次都不無意外地高估自己跳槽後的實力,跳槽變成試錯,更要命的是,多次試錯後,還不去思考正確的方式。

跳槽王,是想當就能當的嗎?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因06年世界盃"解說門"而走紅的黃健翔,後又因為頻繁的跳槽經歷,人送綽號"跳槽王"

黃健翔起初受聘於讓人羨慕的CCTV,擔當一名體育評論員。然而"解說門"以後,黃健翔就開始了他的"跳槽之旅"。

先是辭掉了央視這份令人心羨的"鐵飯碗",加入鳳凰衛視。然而因為收視不佳,雙方沒多久就解約了,後湖南衛視重金邀請,併為他打造了一檔節目《智勇大沖關》。

自此之後,體育評論員黃健翔越來越"不體育"了。

當大家都以為這份湖南衛視的合作會持續下去的時候,CSPN半路過來挖了個牆腳,黃健翔一躍成為CSPN副總裁。

之後的黃健翔,也離體育越來越遠,不僅主持,還參演了多部電影和綜藝,儼然已是娛樂圈的一員。

黃健翔的跳槽之旅,可謂是風風火火了。但這樣的"跳槽王"經歷,顯然不是人人都可以複製的。

跳槽就像跳水,不是落水時的水花越大,就越厲害。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悟空問答上也曾有人提問:"年輕人應不應該多跳槽呢?"

我看了看,發現回答裡支持的,也都是年輕人,理由大多是:趁著年輕,我們就該去做我們想做的,工作不值得,但青春值得。"

但現實狀況下的跳槽,可遠不像"詩和遠方"一般,只有熱愛就好。

跳槽,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如何在跳槽時,既能在技術上薪資翻倍,又能在藝術上保持優雅呢?

我的建議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跳槽,也是一項需要系統性評估的事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企業高管們在跳槽之前,往往會考慮行業趨勢,職業發展,薪資福利等多個方面。但當最終要做決定的時候,薪資水平成為他們選擇的最重要因素。

你看,各大高管精英們在跳槽時也往往不理智,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要想做到完美跳槽,我們需要系統性評估,時刻保持理智,做出最佳選擇。

系統性評估,我認為,需要包含以下方面:

  • 瞭解我的市場競爭指數:自身的能力和優勢,決定了我們在市場上的排名,也就是競爭指數。跳槽前先評估下,在同行中,自己的競爭指數是否處於中上游。
  • 做好清晰的職業規劃:如果把職業生涯看作是一場長跑,那跳槽就是其中的關鍵一躍。缺少職業規劃作指導的跳槽,就好像丟失了長跑的方向,讓我們跳槽跳錯方向,"誤入歧途"。
  • 把握髮展的大方向:我一直認為順應趨勢比勤奮努力更重要。事實證明,逆流拼搏的人往往會被時代的洪流拍"死"在岸邊。在跳槽的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順應發展趨勢,選擇那些在發展期的行業。

二、除了"金三銀四",跳槽的黃金時期因人而異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要想跳槽時薪資翻倍,我們要挑選一個好時機。

除了三四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我們目前薪資水平的持續時間也影響著跳槽薪資的漲幅。

我列了一個簡單的公式:跳槽薪資的漲幅=工作年限+該薪資的持續年份

舉個例子:一個3年工作經驗的人,在他目前薪資保持一年不變的時候,比在他保持7個月的時候,跳槽薪資漲幅更高。

因為招聘公司往往會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是隨著工作經驗增長的,而一年往往是他們最小的計算基數。

所以,如果你還差1~2個月,你目前的薪資就拿滿1年的話,建議可以稍作等待,等到整數年限完成再進行跳槽。

三、別讓跳槽成為你前半段人生的清零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很多跨行業跳槽的人,往往會丟失掉很多在之前所在行業積累的寶貴資源和人脈。

如果在一個行業你入行已經超過5年,跳槽注意可千萬別讓自己"清零"了。

你要是一開始在房地產,後面又跑到醫療,再跳到珠寶,那每一次跳槽都相當於一盤遊戲的重新開局,玩了半天也通不了關。

最好是能利用起過往積累的經驗,完成技能的可遷移。新瓶裝舊酒,讓酒越來越香。

【總結】

那些薪資翻倍的人,是如何優雅跳槽的?

跳槽不是換對象,手邊這個不好,那我就換下一個,總能遇到一個對的吧。

跳槽也不是買房子,開盤的時候能搶就搶,反正等時機成熟了肯定賺上一筆。

跳槽更像是買股票,既要懂得看準時機,也要有耐心,更要有高超的操盤技巧。

唯有這樣,才能在風雲變化的市場行情下,運籌帷幄,賺得盆滿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