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抵抗1040萬的傳銷騙局嗎?人家還用美人計呢!

本文约4500余字,阅读用时4.5分钟。阅读过后您将了解到:

1:成年工作者传销被骗经历。
2:为什么成年工作者刘兆会被骗?3:预防被传销洗脑或者被他人灌观点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一:成年工作者也容易被传销洗脑?

17年的时候我遇到一同事李辩,他刚刚从传销里出来。他的几万积蓄都被骗了,和女友也分手了,更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年青春年华。我很好奇为什么一个独立多年,做了多年的决断的26岁成年人会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去传销?

18年3月的时候,《真实故事计划》发表一篇名叫《传销三十六计:1040万的诱惑》的真实故事。故事主要讲述成年男子刘兆(文章用第一人称,未写明主人公名字,为了好阐述,这里用化名)如何被骗去做传销,如何家徒四壁,如何因为父亲癌症被迫离开传销组织。这篇文章解决了我对传销的好奇心。我以故事主人公被骗经历为例子,剖析为什么成年的工作者刘兆会被骗,以及能预防被传销洗脑或者被他人灌观点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你能抵抗1040万的传销骗局吗?人家还用美人计呢!

二:刘兆被骗经历

为了具体剖析成年的工作者刘兆为什么容易被骗,以及有什么办法预防自己被骗。下面先简单归纳刘兆被骗的主要历程和主要遭遇的被骗手段,然后具体分析。

刘兆刚刚结束自己整形医院销售工作,修养在家。刘兆前同事李姐就以南宁有医疗销售工作为名骗刘兆到了南宁。

李姐见刘兆来了也不带刘兆去医院,而是带刘兆去看李姐说的东盟各国开会的地方,以表明国家对南宁的重视程度。第三天便有人来给刘兆上课,说:“这份生意是自愿连锁经营模式,它是由国家宏调观控,建设西部大开发形成的。纯资运作,五进三阶,投资69800,两到三年后回报1040万。你花了69800以后,马上退还19800,作为生活费。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里,你的唯一任务就是叫上三个人过来,让他们成为你的下线,当你的下线有600人后,你就可以上总,底薪6位数。”

刘兆对此是有抵触情绪,认为是传销,但是刘兆并未主动离开。接下来李姐又带刘兆去见一个前法院的张庭长。这个庭长拿出自己的工作证和照片给刘兆看。李姐就附和,张叔叔是专门判传销的,他还会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这个张庭长开始分析中国经济形势,说国家西部大开发不想让富人参与进来,想暗地里帮助穷人翻身,只需穷人投资69800,两到三年后国家会返还1040万。

对此刘兆还是对1040万的生意抱有怀疑态度。但李姐看出刘兆没有女朋友,想结婚,便开始给刘兆介绍已经被传销洗脑的女孩。有一个女孩说因为他的前男友们没钱买房,女孩就和他们分手了。还说:“其实我们女生要的并不多,无非是安全感。不然我们女生要男人干什么?” 还说:“我们女生其实都特别喜欢做这个‘生意’的男生,有魄力和眼光。”

接下了又有女孩主动像刘兆示好,并表示只要刘兆做“生意”,两人就有很多机会相处。刘兆和女孩好上了,投降了 ,开始了他的传销之路。

刘兆传销没有朋友相信他。没办法,刘兆开始骗自己的父亲。刘兆不仅骗光了他父亲的积蓄,还把他父亲变成传销的一员,导致家徒四壁,到处借钱。最后父亲坚持不住了离开了传销组织。而刘兆直到父亲得了癌症才不得不请假离开传销组织。

(原文链接可搜索《传销三十六计:1040万的诱惑》)

你能抵抗1040万的传销骗局吗?人家还用美人计呢!

三:为什么刘兆会失去判断力 ,自我拯救的能力?

从《传销三十六计:1040万的诱惑》中可以发现刘兆在面对李姐等传销组织欺骗的时候运用的思维模式更多的是海绵式思维模式。

海绵式思维模式由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在书籍《学会提问》中提出。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人思考的时候像海绵放在水里面一样,被动的吸纳外界的知识。更进一步可以说海绵放在干净的水里面就干净,放在污水里面就变脏。而刘兆面对李姐的欺骗更多的是采用海绵式思维。

李姐说南宁有销售工作刘兆就来了,发现李姐根本不是叫他来做销售的,刘兆还是留了下来。李姐带刘兆见张庭长也见了,李姐给他介绍女孩子刘兆也接受了。李姐叫刘兆骗父亲钱财他也骗了。这就是海绵式思维,放在什么水里,吸什么水。刘兆抵抗过吗?抵抗过。文中交代刘兆一开始来南宁抵触过一下,发现李姐不是给他介绍销售工作的时候他问李姐到底是做什么的?面对有人给他上课他抵触过,面对张庭长的时候他抵触过,欺骗父亲前他也抵触过一下。但是每一次抵触都是那么“浅尝而止”,不精准有力。从文中看他没有询问过亲人朋友意见,没有自己去找证据证明张庭长、李姐等人的给出的证据是否可信。唯一一次在网上查找一下自己是否进入传销组织的资料时为时已晚。

随着刘兆像海绵一样吸收到李姐的信息越来越多,刘兆开始拥有了类似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著作《象与骑象人》里面提到的“虚构症”症状。

虚构症是指控制人语言中枢的左脑会自我欺骗找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而不管自己的行为目的为何?是否合理?譬如当控制立体图形的右半脑传达一个“走”的信号的时候,人站立起来。问拥有虚妄症心理的人为什么要站起来?他可能会回答:“我要去拿可乐。”但是原本右半脑传达出“走”的信号之前想的根本不是去拿可乐。

刘兆身上就出现类似“虚构症”的现象。当刘兆因为父亲癌症要请假传销组织的时候,李姐良心发现,叫人告诉了刘兆真相:包括李姐的上总,底薪6位数都是骗人的。结果刘兆蹭地站起来:“你骗人!不能因为我爸病了就赶我走,我还要回来继续做!”这就是典型的“虚构症”现象。同时当刘兆中了李姐设计的美人计的时候,刘兆说:“1000万与结婚对于我同样重要,当前者有些模糊的时候,我相信了真实存在的后者。就算我将来赚不到1000万,能在‘生意’里找个女朋友也不错,我这样安慰自己。”在刘兆彻底投降传销组织的时候,同样出现了“虚构症”现象,他是先和女孩好上了,然后才解释的。他原本的抵触情绪,即这是不是传销啊,这是不是真实的抵触情绪已经没有了。他已经开始自我欺骗了:能找到女朋友也可以啊。

总结归纳就是刘兆因为过多的用了海绵式思维方式,结果吸收了李姐等传销人员提供的过多虚假信息,导致刘兆有了类似“妄想症”的心理,最后已经没有自我拯救的能力了。

你能抵抗1040万的传销骗局吗?人家还用美人计呢!

四:用淘金式思维帮助自己独立思考。

工作生活里有很多人希望向我们传达他们的赚钱法子、管理方法、道德准则。海绵式思维的好处就是不用费劲就可以获得各种信息。但是海绵式思维的人无法拥有自主的判断意识,容易见什么信什么。《学会提问》中提出一种比海绵式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淘金式思维。淘金式思维主张面对各种信息知识的时候主动提出问题,然后主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寻找答案一旦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答案,那么别人提供的信息和知识便是不成立的,不应该取得自己的完全信任。

譬如刘兆所遭遇的传销骗局可以用问4个方面的问题来挑战李姐的传销组织提供的各种信息。

1:是否存在价值观假设?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去说服别人的时候,往往把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理由,观点说出来。这些理由、观点看上去好像证据确凿一样准确无误。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背后没有说出的价值观假设,你就会发现这些理由和观点也许根本不能成立。

譬如李姐给刘兆设计美人计的时候。两个女孩面对刘兆都表明了一个观点。“我们女生其实都特别喜欢做这个‘生意’的男生,有魄力和眼光。”“并表示只要我做‘生意’,两人就有很多机会相处”这里存在价值观假设是女孩的价值观认为只有做这种生意的人她才会和他在一起。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的女孩是想和你这个人在一起还是想和生意在一起呢?和做生意的你在一起是喜欢你的人还是你的生意呢?要是中途你不做生意了,他还会和你在一起吗?从这个价值观假设你就会发现这个女孩认为生意是比人更重要的东西。

女孩的话是拥有她自己价值观假设的。价值观假设它往往是对方认为理所当然而没有说来的 ,而这没有说出来的价值观假设往往影响其说出来的观点的合理性,或者因为其有欺骗性而伪装的表达出来。

所以当别人试图用他的观点去说服你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他的观点存在价值观假设吗?它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假设合理吗?

你能抵抗1040万的传销骗局吗?人家还用美人计呢!

2: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信吗?

专家作为比我们普通人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群体,我们往往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选择相信专家意见。但是我们往往不了解的是即使是同一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内部的意见很多时候是不统一的。

譬如去年出现的艾滋病基因编程婴儿,以科学家贺建奎为首的阵营相信这一技术。它无关道德,是为了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但是另外一阵营却对实验的动机和必要性提出质疑。

所以我们面对专家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呢?”“这个专家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了解多少?”“在这个领域他有什么具体的成就?“他对这个领域的断言的正确性够不够高?”

譬如刘兆面对张庭长的时候可以想办法让张庭长回答:“传销具体特征是什么?如何具体判断李姐的这个“生意”不是传销呢?”

3:当事人作为证词合理吗?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观点,信息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他必定有他的动机或者目的。那他的动机或者目的是什么呢?

譬如去医院看病次数多的人一般就会发现,有些医生给你开药,但是不要你去医院的医药房拿药,而是去医院外的药房拿药。为什么呢?因为拿着这个医生的药方去抓药,医生能拿到部分“分成”。所以部分医生治病救人的动机还多了一层:赚钱。所以呢?这样的医生的话可信吗?有一次我胃病犯了,我挂了刘医生的号,结果被李医生拉进他的就诊室,他给我开了400元的胃病药。我信不过他,就去找刘医生,刘医生只开了100元的药。

李姐、张庭长、那几个女孩、给刘兆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要去说服刘兆做生意呢?除了李姐,刘兆都不认识,为什么要教刘兆呢?所以当事人和利益牵扯到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证词往往不那么可信。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问自己:“我可以从当事人之外的哪些地方来验证这些观点的真伪呢?网上?亲友?警察?”

4: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为了卖掉自己的瓜会选择性的说自己瓜的优点。如果王婆说瓜的缺点(今年的瓜不甜),那么瓜的这些缺点会影响王婆的收益。同理,别人为了说服你,一般也会选择性质的表达优点而非缺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呢?”

譬如张庭长说:“只需穷人投资69800,两到三年后国家会返还1040万。”这里就省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国家会返给你1040万。那这个返还过程由国家的哪个部门来执行呢?这个能一下就给人1040万元的部门的公办地点在哪里呢?(最起码也要和银行一样吧)如果这都不能证明,那么它的合理性实在值得商榷。

有些省略的重要信息可能直接影响到对方观点的成立或者真伪。如果你没有考虑到就去行动往往会失败。所以决策前记得问问自己:“有什么可能影响自己决策和判断的重要信息被省略了吗?”

总结归纳:

当我们提出正确问题的后需要自己主动去验证,然后根据验证进行行动。我们工作生活除了可能会遇到传销者想给我们洗脑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想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譬如广告 ,各种营销 ,包括各种书籍,他们都希望我们使用他们的观点,商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维模式应对,轻则浪费钱财和精力,重则耗费时间,拖累亲人。所以在接受他人观点,想法之前不妨用淘金式思维武装自己,问自己:

1:是否存在价值观假设?2: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信吗?3:当事人作为证词合理吗?4: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

文末互动:

1:你是不是也被我的观点洗脑了呢?欢迎在留言区提出你的质疑,我将一一作答(截止18号晚8点)。

2:是否你自己或身边人也有被“洗脑”的经历,欢迎留言,好心网友可以一起帮他答疑解惑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