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不自由

多少人因为不能自律而痛苦?

短暂的自我压抑,没过两天又开始暴饮暴食。

一直自省,从未进步。

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导致的。

人们误解了肉体,也就误解了自律,自律根本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

要想弄明白自律这个词,就得想清楚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了解人性。

只有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只有灵魂才能拯救肉体。

这句话有很深的哲理,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

中国的古人基本上将二者对立看,仿佛肉体就是魔鬼,灵魂就是天使。

比如,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朱老爷子的本意是,肉体适当的满足,以让人生存,这是天理;奢侈的享受就是人欲。

比如有一个媳妇,为了传宗接代,这是天理。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为了性生活,这就是人欲。

朱熹反对的是过度的享受,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其中体现了他将肉体和灵魂分离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们看看其他牛人怎么说。

越自律,越不自由

一、修行哲学

印度某哲学家认为,人不要分开肉体和灵魂,要充分享受肉体,不要逃避。

如果一旦人开始逃避肉体,灵魂就会渴望,就会感到被禁锢,灵魂就会生病。

假如有人拿着刀子正在捅向你,你处于巨大的恐惧之中,你是不会想:他要杀死我的肉体!

你只会想:他要杀死我。

这种巨大的恐惧,在那一瞬间,人成为一个整体,

不要去区分肉体和灵魂。

比如享受美食是肉体还是灵魂?

美食的汁水流过舌尖上几亿颗感知细胞,神经将味道传递给大脑,你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品尝食物真的是肉体行为吗?

难道灵魂没有体验到那种神经带来的刺激?

其实,它正在治愈灵魂。

越自律,越不自由

为什么人会暴饮暴食,因为灵魂被关的太久了,它从未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它太渴望食物了,所以一旦见到食物,马上就狼吞虎咽起来。

一个压抑的灵魂就太饥饿了。

如果,如果把肉体当做一个小黑屋,那么灵魂就被关在这小黑屋里。

如果将这个小黑屋锁死,没有一丝光线进来,一直将灵魂关个几年,灵魂就会发疯。

如果人睁开眼看世界,真正深观一花一草,细心品尝食物,自由地呼吸,让身体舒适,就像把房间打开一扇窗,灵魂看到了光。

黑暗在逐渐散去,灵魂得到治愈。

二、王尔德

王尔德是个文学家,是个神奇的人,他不是哲学家,甚至也不是文学家,他是个神秘和现实主义交织的精灵。

他是个天才。

越自律,越不自由

帅气美好的王尔德

他有句话形容思考这件事,非常贴切,贴切到让人想五体投地,跪拜在他面前:

人一旦坐下来思考,就变得只有鼻子或额头,变成一种可怕的东西。

这个多么形象,人一思考,就好像忘掉了肉体,人的一些肢体动作会变成一种无意识,只有额头的神经和细胞高度活跃,过度思考,是损害肉体的

他还认为,理智是一种可怕的形式,会让出生本来和谐的面部,变得扭曲,变得不自然。他极其讨厌高深的东西,看看那些高深行业的成功人士吧,他们的面容看起来真的是让人感到极其厌恶。

他对肉体的看法就是:

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诱惑。

若抵制它,你的灵魂就会渴望自己被禁止的东西。

你的灵魂就会得病。

这段话蕴含极深的哲理,与老子、庄子和佛教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

王尔德是读过庄子的,他对庄子的理念有深刻的理解:

智慧是一种状态,只有与自然和谐地生活的人才能得到。

社会产生了恶棍,而教育只使一个恶棍变得比另一个(恶棍)更加聪明。

他谈到庄子说,他只静观宇宙,不采取任何立场,他顺其自然,没有一样物质的东西能够损伤他。

对现代人来说,当外界无法损伤一个人的时候,节制肉体,压抑灵魂,却成为最大的损伤。

越自律,越不自由

人们常说什么自律的人有多可怕,自律的人的确可怕,很多人误以为自律就是压抑,结果让自己变得很可怕。

其实恰恰相反,自律就是放肆。

你没有真正品尝过食物,你的灵魂该有多饥渴呢?

你没有真正深观一花一草,心灵又如何能逃脱牢笼呢?

你没有真正了解异性,又如何能做到对伴侣忠诚呢?

灵魂生病了,需要肉体去拯救。

让一个孩子忍受糖果的诱惑,多么艰难;但对一个老人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因为孩子初到人世间,还没有好好品尝过,而老人已经腻了。

当你老了,你也会很自律。

越想要自律,灵魂越被欲望捆的死死的,越不自由。

只有正确的“纵欲”,才能解放自己,获取自由。

人生已经太过沉重,何必再给自己捆绑上铁链呢?

不要跟人性作斗争,你会失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