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羅永浩入局直播引發了很多企業做直播,怎麼看待企業玩直播帶貨?能有效果嗎?

毒家攝影指南


這個問題值得討論,老羅3小時帶貨1.1億,可以說是非常厲害。這讓本就躍躍欲試的很多品牌更加堅定了涉足直播的決心,不過企業直播帶貨不比網紅主播,盲目跟風病急亂投醫可能吃力不討好,這裡就分享下我對企業玩直播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自從自媒體興起,企業可以說是啥都沒拉下,各個平臺都有運營,但是結果如你所見,做成氣候的很少,大多數企業自媒體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


當下直播營銷已成必然,但重要的不是急著去直播,而是想清楚當你直播時,到底在做什麼。這樣才能防止企業把直播又做成一個雞肋,我以為,品牌入局直播前,首先需要弄懂以下三個基本點,才是正道:


一、認清原點:一種媒介形式

首先要明白,直播不僅僅是直播帶貨,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別以為李佳琦一晚可以帶貨幾個億就以為玩直播就是帶貨,我們知道,媒介是內容的載體,直播這種形式只不過是視頻媒介形式的一種。


直播帶貨本質上類似於內容電商,它將你消費的各個消費鏈路壓縮在一個瞬時場景中,快速刺激你的購買慾。不過這種刺激目前來看還是主要靠低價,這可能對嚐鮮來說很多有效,但離長久賣貨其實還差點意思。

為什麼說認清直播是一種媒介形式很重要?直播是一種媒介形式意味著直播只是你品牌觸點的一種延伸,只是你連接消費者的又一種形式,這是條條大羅通羅馬中的一條路。

直播帶貨是促使很多品牌參與直播的一個主要原因(營銷禪修院:MandCX),但還是認清現實吧,不是什麼產品都適合直播帶貨,也不是誰直播都能帶貨。直播除了帶貨,還有很多種形式,雲蹦迪、雲賞花、雲逛博物館等等你沒聽說過?而這些形式可能才更符合你直播的內容。


不過值得期許的是,媒介本身也是一種內容,隨著短視頻與5G的融合,在不久的將來用戶在直播的互動體驗將會越來越豐富,快速跟進入局,紮實摸索,不為當下,在可見的未來也更容易獲得一片詩與遠方。


二、明確優點:信任和說服

從來沒有哪種形式像直播這樣,一個人面對面和你聊天打屁,正因為這樣才使得直播天然具備極強的說服力和信任感。
我們知道廣告傳播的根本邏輯在於從曝光到說服,進而觸發購買,最後形成忠誠。

這其中,從曝光到說服是距離的問題(營銷禪修院:MandCX),在傳統傳播路徑下,因為場景分離,鏈路太長,傳播的能耗極大,導致曝光到說服的成本太高。而直播恰恰將場景和鏈路大幅壓縮,無論在何時何地打開手機,隔著一個屏幕真人時刻在線互動,這樣說服力爆棚,可以快速踢開臨門一腳。

不過這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你不是李佳琦,也不是羅永浩,說服距離是縮短了,但曝光距離和信任鴻溝還擺在那裡,如果不解決曝光問題和信任度的問題,說服力最終也難以形成。好在直播的優勢在於個性的彰顯及信任和說服的建立,不過就怕企業急功近利、緣木求魚用錯方向。


三、牢記邏輯點:內容才是一切

無論是直播還是什麼,其實一切的核心依然是內容,直播影響力的構建還要看你的內容,內容怎麼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的直播怎麼樣。
沒錯,一聽到內容很多人立馬就又頭疼了,因為這一直是品牌營銷無感的結症所在。直播內容和其他形式內容的不同之處在於(營銷禪修院:MandCX),直播是即時的,可以實時互動也可以得到實時反饋。所以,不要一上來就用生硬的賣貨嚇跑第一批圍觀群眾,先用直播這種天然可以建立鮮明風格和拉近距離的形式建立起連接關係,通過有效互動多打下信任基礎,讓你的直播形成用戶粘接才有一切可能,而這些將是你玩直播能否有效必須要邁過的一個坎。

目前企業玩直播有兩種形式,但無論是聯合KOL博主進行直播,還是官方自建團隊直播,直播營銷已成必然,躬身入局已是時間問題,很多企業大佬都親自上陣了,希望在直播這輪趨勢下可以打破品牌自媒體營銷雞肋魔咒!

這就是我的一點看法,以供參考。

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在下小僧鯤鯤,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


浮塵中的小嘍囉


目前,電商直播風口正旺,隨著直播帶貨的熱度攀升,營銷成本也即將加劇;

當下,最好的帶貨模式應該是,先通過各個社交平臺,激發用戶的產品認知,再用直播促銷、折扣收割,最終留存內容持續背書,形成良性的營銷循環。

玩法就是根據產品內容匹配適合的KOL,進行品牌的整體曝光及測評、展示、體驗等形式的種草,

帶動起整個品牌的知曉度,減少用戶同類品比較的時間,再在直播中,用折扣等方式,釋放用戶的購物衝動。


2020年刮起來的第一陣風,就是直播帶貨,甚至喊出了“人人皆主播,萬物皆可播”的口號,直播之所以能夠爆火,其本質是打通了種草和買斷的銷售閉環。

直播賣貨的優勢,在於環境、氛圍的購買刺激,魚爪傳媒認為,最重要的是直播渠道中的折扣價格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