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對一個人產生了愛意和恨意,不想靠近也不想遠離。這是為什麼?

物以浠為gay


能感受到同時對一個人產生愛意和恨意,很有可能是你的感受力夠強,善於體會,且有一定的內省力造成的。從某個角度看,這是一件好事,至少說明你的覺察力不錯。


首先,從心理角度來看,我們大概瞭解一個人的內在成熟度,會去了解TA是否是一個整合了“愛”與“恨”的人。

說起來有點玄乎,讓人覺得不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往往人們以為愛的反面是恨,恨的反面是愛,似乎這是二元對立,黑白分明的。

但事實上,就像陰陽兩極互相依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般,所有的二元對立都有可能是同一樣事物的兩面。

比如愛與恨,好與壞,對與錯,往往很難只選擇一個面向,而去掉另一面。

現實中,也是如此,一個硬幣必有兩面,白天過後就是黑夜,有春天就有秋天,有呼就有吸。


而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其實也是如此簡單而複雜的:包含著愛與恨。

比如:一位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但如果孩子和家庭捆綁住了她所有的精力、體力,甚至讓她必須犧牲自己,最後卻沒有給她任何情感和現實的回報,那麼愛就有可能生出恨來,最終愛恨交織;


再比如:一個孩子很愛自己的父母,這是動物的本能,因為需要仰賴父母而活。但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有非常嚴重的控制、打壓、責罵、貶損,那麼孩子依然會遵循本能愛著父母,但同時又會升起恨意。

愛恨交織之後,就要看這個孩子的性格模式,看他內在是如何合理化這股愛恨的。

有人將這種愛恨“投射”給父母和其他權威人士,於是可能引發叛逆、不孝的行為;

有人則把這種愛與恨的情緒攻擊向自己,讓自己過得不開心,甚至抑鬱;

有人則明白,這是童年往事,父母無法給自己想要的,是因為他們也從來沒有從祖父母那裡得到過。於是選擇原諒,選擇接受內在對父母既有愛又有恨。

其實,我們對自己也是如此,一方面覺得自己挺不錯,有自戀傾向;一方面又容易自卑,常常看到自己的缺點。當然,有的人承認的確如此,有的人拒絕承認。


在親密關係裡,常常也會這樣。很不成熟的狀態就是“你愛我,我就愛你;你不愛我,我就恨你。”“愛你時你是仙女,不愛你時你就是渣”。

其實,如果能整合對自己對他人的愛與恨,看到很有可能我們既愛一個人,又恨一個人,然後做出基於現實考量的理性選擇。往往是內在成長很重要的一步。


其次,承認之後,接納這個事實之後,才有可能“選擇”下一步怎麼做。

你目前既不想靠近也不想遠離,恰恰是個最佳時機,審視你與他的關係。比如理性審視:他的性情、人品、價值觀是否與你匹配?

你們的生活習慣是否適應?

你是否常吸引相似類型的人或引發相似的故事劇情?

你嚮往的生活是怎樣的,他能和你一同邁向那樣的生活嗎?

如果他不是攜手走下去的伴侶,那麼下一步你可以怎麼做?

……你會發現,此刻看上去矛盾的現狀,是你的禮物,讓你有機會看清楚他、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你們的關係。

珍惜這個時刻,給自己一段停下來冷靜思考,耐心感受內在的時間。然後再做下一步的選擇。


關注“子暢MrsChange”,心理集團聯合創始人,心理講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跨界創意人。
帶你用心理學元素,探索自由之路。
每個人,都擁有改變的自由,可以自由的改變。


子暢MrsChange


生命中其實常常會有這樣的悖論,

最愛的往往也是最恨的,最親密的同時也是最想逃離的。

之前戀愛的時候,

我會和男友約定好很多事情,

比如將來我們要買一個loft公寓,裡面的每個小物件我們兩個都要精挑細選,我們可以慢慢用時間去裝飾;

我們要一起去看看稻城亞丁,去看白色的雪山,看一場秋天的童話,然後深情默默的對視來上一句:只要最後是你就好;

我們要一起學習做烹飪,做我愛吃的甜點,做你愛喝的咖啡;

甚至我們都想到生兩個寶寶……

我一直很愛他,就覺得是刻在心裡的愛。

我們去逛街,我一個眼神他就能知道我喜歡什麼;

我們去吃飯,他不會問我今天想吃什麼,但是總會給我帶來驚喜和意外;

我們無話不談,我們默契十足。

他太懂我了,

所以,感動我毫不費力,

要傷我就更加容易。

就連我們最後的分手,不用說我也都心知肚明。

一個擁抱,一句“照顧好自己,好嘛?”就送走了他。

慢慢的,我開始恨他。

恨他給我構建了那麼美好的未來,卻在半路丟下我;

恨他滿足了我對異性的一切幻想,卻又從我身邊離開;

恨他給了我開始卻不陪我到最後

………

也許真的是那句因為愛之深,所以恨之切。

因為太過喜歡,所以會有深深恨意。

就好像一個人把我帶到很高的地方,

然後把我推下去。

我們去的地方越高,我摔的就越痛,

我也就越恨。

恨反而讓我越發的想念他,越發的喜歡他。

但是,我決定專心的過好我的每一天,帶著對他的所有幻想,運動,看書,旅遊,我想自己努力去完成我們曾經一起定下的目標。

在過年的時候,我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照顧好自己,好嗎?好的。

我的眼前就像放電影一樣,感覺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歷歷在目。

可是我笑了。

原來我們有過如此美好的回憶,原來回憶起他來,我可以如此淡定。

也許愛和恨本來就是雙生的,

沒有愛怎麼會有恨,只是平時某一個更凸顯而已。

其實這份愛也好,恨也罷只是我們暗示給自己的一種心理。

放下對愛與恨的執念,走出來,

你會發現其實有些事情,

有些人對自己來說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我會變得更好,因為你,

但不是為了你。


夏柒月


世俗的所謂愛和恨,都只是定義而已!

你所謂的愛,只是那個人為你付出了你想要的,服務了你的良好感覺。

所謂的恨,就是那個人讓你願望落空,你失望了,感覺不良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