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粄的米漿要怎麼調?

用戶5142907718285


簸箕粄,顧名思義,是用簸箕蒸制的“粄”。是著名的客家風味小吃。這種長條形的美味,有著白如羊脂、晶瑩如玉的米漿外皮,裡面裹著炒熟的香菇、瘦肉、豆角等,表層是蔥油,白與綠相互映襯,格外賞心悅目。

注:“粄”,讀音為[bǎn],是客家語和海南話(海南閩語)的特色詞彙。

製作簸箕粄的工具很簡單,磨盤、簸箕、大鐵鍋。其最重要的就是調米漿。

簸箕粄的米漿怎麼調呢?

將大米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待到鬆軟後,磨成米漿。大米要選晚稻米,彈牙。有些巧婦會往米漿中摻些木薯粉,以增強韌性,待蒸熟後才不至揭破。

調好簸箕粄的米漿,接下來如何製作呢?

1.提前備好餡料,常見的餡有豆角炒肉或豆芽香菇炒韭菜等。

2.舀一兩勺米漿在簸箕內,搖勻後放入蒸籠,幾分鐘即熟。將簸箕取出,用筷子將蒸熟的粄皮劃成若干份。

3.每份五寸見方,灑上餡料,再小心地將粄皮揭起,捲成帶狀即可。

4.簸箕粄製作完成之後,其實便可以吃了。

但在食用前,聰明的客家人還會在簸箕粄上澆一層蔥油。所謂蔥油,是將一些蔥、姜、蒜、炸小魚乾等剁碎,熱油一澆,“滋啦”一聲,香!此時,夾一條簸箕粄放入嘴裡,只覺軟滑可口。

簸箕粄的傳說:

早先,宣成鄉有個男子外出學藝,多年杳無音訊。這日,男子突然歸來,家人欣喜若狂。當晚,妻子取了些白花花的稻米,放入木桶浸泡,打算第二天做些糕點給丈夫吃。次日,妻子把泡軟的米磨成米漿。不料,不小心把米漿調得太稀了,沒法做平常的糕點。她懊惱地左看右看,無意中看到牆上掛著的竹簸箕,菜籃裡還有些豆角和鮮香菇。有了!她用小勺把米漿舀到簸箕裡,搖勻後放入鍋中蒸。少傾,她揭蓋取出簸箕,趁熱將簸箕上的“米漿”剝下。已熟的米漿又白又薄又軟,像圓圓的玉盤,包上餡料,捲起來如玉帶一般。丈夫吃著妻子做的新奇食品,連連說好吃,問這是什麼糕點,妻子隨口說是“簸箕粄”。恰好,街坊四鄰前來探望,妻子熱情地招呼大家品嚐。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紛紛向她討教做法。一傳十,十傳百,簸箕粄的美名越傳越廣,成了客家有名的風味小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深漂朋朋


大家好!我是小松廚房,簸箕粄是著名客家小吃,發源於閩西客家地區武平縣、長汀、上杭一帶。因舊時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入餡料而得名。

一、選用陳年早米,前一個晚上用水把米浸泡,至少要浸泡四個小時以上。第二天把浸泡好的大米清洗乾淨。

二、第二步將米和水調至適當的比例。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加入少量澄粉、慄粉和油攪拌混合而成。

三、第三步用乾淨的大勺,把米漿倒入簸箕內,兩手抓住簸箕,稍微傾斜。把米漿均勻攤開,剛好貼合簸箕的邊緣。隨後放入大鍋內蒸制。停留片刻,米皮鼓大泡即可取出。用竹片將粉皮輕輕地撥下,並捲成條,包入雞蛋或各種肉餡,撒上醬汁即可食用。這種做法,既保持了大米原本的香,又融合了竹子淡淡的清香,簸箕粉的粉薄而有韌性,爽滑而不膩。

材料:

一、米漿1600克、澄粉1000克、慄粉400克、水6000克、植物油100克、

二、起鍋燒油,小火,下入剁椒、蒜末、薑末、煸出香味。用碗盛出,加入蒸魚豉油、生抽、蠔油、雞精、少許豬油、胡椒粉調成醬汁待用。

三、五花肉切末用紅薯粉抓勻,胡蘿蔔切末,蒜苗切末、雞蛋4個打散。

四、油溫七層熱,下入豬肉末翻炒煸香,下入胡蘿蔔和蒜苗翻炒均勻,加入鹽和雞精蠔油調味用碗盛出。

做法:

一、把米漿、澄粉、​慄粉、水、植物油調成稀麵糊。

二、簸箕裡舀入一勺麵糊,兩手傾斜,均勻轉動,使之麵糊均勻攤在簸箕四周邊緣,然後舀入少許劃散的雞蛋液在米漿上,放入燒開水的大鍋中蒸制80秒,待米皮鼓大泡,即可用竹篾輕輕剝出,在米皮上鋪上一層肉末,捲起剁小塊,盛入盤裡,最後澆入一勺醬汁,撒上少許蔥末即可食用。

學更多美食,關注我吧!小松廚房,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美味。








小松廚房


簸箕粄的米漿其實跟腸粉的米漿差不多,如果嫌麻煩的話,可以去買現成的米漿來做。不嫌麻煩的話,那最好還是自己調漿。這個漿要怎麼調呢,請往下看。

先準備好這些材料:粘米粉 100~300克、糯米粉 5克 (這兩個是調漿的材料),做簸箕粄的配料還需要:四季豆250克、蝦米5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準備這些配料。

步驟:

一、調漿

1、這個漿要根據人數來調,兩個人放一碗粘米粉就可以了。

2、先放少許的冷水先揉粉,目的是把硬團先捏碎,再慢慢的加冷水,讓麵糰逐步變稀。最後第三次加水,讓漿變成濃獎狀,備用。

3、再加入少量的糯米粉到步驟2的漿液中,這樣讓粄皮更有粘性,再加入少量的開水攪拌。

二、蒸粄皮

1、鍋中放水,燒開,將粄漿均勻鋪滿簸箕(或則用平底盤子也可以),放入鍋中,蓋上蓋子蒸2分鐘,待粄皮起泡鼓起來說明已經蒸好了。

以上就是簸箕粄的米漿調法,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助你,別忘了給我點贊加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