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期間微信朋友圈活躍度突然下降?

艾去醬


朋友圈以前是為了與朋友之間交流,可以讓朋友們看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分享自己的喜悅和哀傷,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感悟,另外,看一下朋友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說陰暗點,三方面:展現自己,尋求安慰(認同),窺私慾。

現在的朋友圈已經變質了,具體表現可以看我上面提到的那個答案,不重複了。

為什麼疫情期間朋友圈活躍度下降了呢?個人覺得上面答案中說的朋友圈變質是一個原因,還有兩個如下:

一是疫情期間只能窩在家裡,日復一日的吃飯睡覺客廳廚房衛生間臥室四點一圈,實在沒有什麼可展現的了。

二是對疫情的關注和對家人的健康關注超過了任何其他的興趣點。當關注點集中於一個的時候,人就變得比較純粹,沒那麼多心思將興趣外延。所以朋友圈發的也少了。





郭大俠實驗室


九兒就要出嫁了觀點:微信朋友圈內容多是“報喜不報憂”。朋友圈只能消遣,不能救命!當疫情嚴重影響或干擾人們的身心健康時,活躍度突然下降很正常。

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從前段時間武漢方艙醫院一“清流讀書哥”爆紅網絡說起。

我看到的途徑是微信朋友圈。如此生死存亡之際,他還有關雲長刮骨療毒一樣的“雅興”看書,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那你想不想知道?朋友圈中他手裡拿的是啥消遣的“故事書”呢?看看書名,一般人就看不懂。因為是專業書籍,太“高、大、上”了!

難怪有人說,這個瞬間,這位“小哥”讓人彷彿一下子看到了武漢這座城市的希望。

的確,微信朋友圈就像一扇窗,推開它,外面就有藍天、太陽、星辰……讓我們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準確的說,我覺得微信朋友圈更應該叫做“微信信息圈”,因為在朋友圈裡發信息的只有極少數是你的朋友,更多的是你的同學、同事、客戶、親戚、家人……裡面還有不少一面之交的陌生人。

就是這些人,他們緊跟時代熱點和潮流,把他們認為最新的國內外大事,把深度文章,把娛樂八卦,把知識技巧,把舞蹈健身,把商品推廣,把每天覺得最有意義的定格特寫,毫不遲延得推送到這個“圈”裡,等待圈子裡的有心人來點擊關注。

每天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無數人,只要閒暇,就打開微信,打開朋友圈看看。這已養成了一種自然的習慣。

疫情期間微信朋友圈活躍度為何突然下降

看微信朋友圈其實和郊遊、跑步、玩遊戲、看電影等愛好一樣,都是在生活無憂無慮情況下,打發業餘時間的一種消遣。

一旦這種生存狀態的平衡被打破,一旦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你最先考慮的肯定是能活著。那你還有閒情雅緻去參與別的娛樂項目嗎?肯定不可能!

所以,疫情期間,安全和隔離是第一要務,人們的活動少了,朋友圈發佈的信息少了,信息的豐富性也差了,看微信圈的人自然也少了。

再熱的信息焦點也難激起人們對於死的恐懼和先求生的慾望。

美國有個叫亞伯拉罕·馬斯洛的心理學家,他把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他認為,當人們低層次的需求都滿足不了的時候,是根本不可能奢望更高層次的需求的。這種分析我覺得非常符合疫情期間人們的心理狀態。

除了上面所述,我覺得下面這些也是疫情期間微信朋友圈活躍度下降的原因。

1、好友朋友圈發佈的優質精品內容很少。和期待值有差距。

2、裡面劣質內容太多。有的發廣告(微商氾濫),有的秀自戀(成功人士自信心爆棚),有的要紅包(自己或者家人過生日,酒席公之於眾),有的求點贊(拼多多求贊,參加評選求贊等),有的就是虛假或謠言內容……久而久之,影響了人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

3、不斷有更讓人感興趣的玩點出現。人們對微信朋友圈的興趣在淡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冷熱變化是自然規律。正因為如此,從2012年微信誕生以來,這款產品不斷的在升級和完善,就是為了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熱度,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和留住客戶吧?


剛陽正氣


做為一個七零後的我,對於手機自己不是知道的太多。但是微信朋友圈還有略知一二;記得剛玩微信朋友圈時,做個好吃的忘不了拍照發朋友圈!買件衣服也拍照發朋友圈!路上碰到有意思的事情拍照發朋友圈!隨時隨地的拍照發朋友圈!沒完沒了的去發朋友圈。

為什麼 疫情期間微信朋友圈活躍度突然下降?阿唐跟大家說兩點。

(一)從去年年底疫情開始,陸續就有一些人在拍視頻“新做”自媒體,(注:以前做過放棄,現在又重新做)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什麼原因就不得而知。

(二)疫情期間,響應號召每個中國人都自行在家隔離。誰也不知道這個隔離是多久!在家無事可做,手機成了每個成年人消遣的樂趣和外界的聯繫方式。久而久之,大家就試著拍視頻做自媒體。最讓人心動的是如果視頻拍的好,文章寫的不錯發到平臺,那就是有收益的。所以現在大家一湧而上都在做自媒體!每天白天黑夜都在忙著找題材拍視頻,思考著寫文章,誰還有時間去發朋友呀!我也是其中一個[捂臉]

以上就是阿唐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與回答,希望能讓大家滿意而後支持!收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