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印錢來刺激經濟,那麼錢去哪裡了?房子難道還會漲麼?

我是不二更


印錢刺激經濟本身要麼懶要麼壞!

刺激經濟發展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加強理順產業流通,提升科技水平和社會保障能力,使群眾收入水平提高,後顧之憂減少,消費能力增加,產品價值增加。

先說說為什麼印錢刺激經濟是懶,因為印錢相對於理順產業社會服務關係,提升科技水平,增強社會保障能力來說最容易,開動印鈔機就可以了。不去解決根本問題,也就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印錢能解決問題,美國手握世界貨幣鑄幣權,就沒有各種危機了。

再說說為什麼印錢刺激經濟是壞,錢進入金融機構,不會流向處在危機狀態的行業,也不會為高風險的未來產業買單,只會流向低風險的資產囤積領域,金融機構不是慈善家,不是企業家,不是創業者,他們不會在乎表面上與他們沒什麼聯繫的東西的死活,只在意資產保值增值。因此華爾街再繁華,美國產業的衰敗照樣沒人在乎,工行規模再大,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優惠便捷永遠趕不上房屋貸款優惠便捷。

國家管理人員沒有家國情懷,沒有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沒有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做信仰,沒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沒有清晰的發展思路,滿腦子個人小算盤,是不會帶動一個國家實質性的進步的。

印錢永遠解決不了發展問題,只能表面上緩解發展中的矛盾,一旦印錢結束,矛盾依然會突出出來。發展經濟是個技術活,沒有優秀的綜合素質,是不能也做不好發展經濟的工作的。至於印錢,在非資本匱乏時代,那不過是個糊弄交差的辦法而已。


王玉東20


所有國家都進入到信用貨幣時代,導致現在的金融理論已經很複雜了。一個國家到底應該印多少錢,能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印出來的錢都流到哪些領域,對物價多多少影響?是很多人很關心的問題。

1.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應該與它的經濟規模相適應。例如一個國家的GDP假如沒有增長,那其實是不應該多印一分錢的。如果GDP增長了10%,那最多也就只能多印10%,但如果考慮到貨幣派生倍數的影響,可能只需要多印1%就夠了。這是一個很基礎的邏輯對應關係。

2.在目前2020年疫情危機時刻,各個國家都為市場注入了貨幣流動性,都提出了量化寬鬆。其實目的就在於擔心經濟停滯導致市場中的貨幣不足。其實量化寬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多產生了貨幣,推動經濟發展,維持經濟總量平衡。但是未來如果還能回收回來,那僅僅是影響一段時間,但如果未來不回收,那麼多產生的貨幣就永遠存在於市場中了。

3.為什麼美聯儲自3月起實行的政策,遭到了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詬病呢。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元是全球貨幣。它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也創造了多出的美元,而多出來的美元是需要全世界去承擔的。相當於給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國為了滿足自身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為了維持美股的穩定,而讓全球分擔了它的負擔。

4.而我國目前也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向市場多釋放了人民幣。其實這部分人民幣就構成了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過程。如果他流入了樓市,那麼房地產的擁有者就相當於賺錢了,無房的公眾就相當於被掠奪了,因為未來他要花費更高的成本才能擁有房子。那麼現在房地產市場被嚴格管控,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直接流入樓市,而流入了生活物資市場,所以我們就明顯感覺到物價的上漲浮動。

5.但是未來隨著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運行。其實會直接影響三塊市場。最直接的就是生活生產物資價格會發生一定的上浮,這是怎麼都避免不了的。第2塊就是證券市場的總體估值上升趨勢,因為上市公司的價值都被通貨膨脹而推高了,尤其是從中受益的上市公司價值會上升的更快。第3塊就是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子作為社會價值最大的一塊市場,不論如何管控,部分資金早晚會彙集在房地產上,房地產市場的名義價格一定會上升。

6.這就引出了2020年應該做何等投資?其實參與證券投資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選擇,因為房地產雖然名義價格上漲,但不一定是普漲。在我們的因城施策的宏觀調控政策下,有些地方城市房產還會下降的。而且房地產交易成本過高,流動性也很一般。那麼相對證券市場交易成本低,變現性好,流動性快,更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德先生之前做過總結,那些認為2020年房地產會普遍大幅下降的思想是絕對錯誤的,在一線城市限購城市和某些中心城市,今年房價還會繼續上升的。只不過在調控形勢下,不會出現大漲。但是如果調控放鬆了呢,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趨勢。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您好,您的問題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個問題。

央行為什麼要印錢(採用貨幣政策的原因);央行是怎麼印錢的(如何採用貨幣政策);央行印錢之後效果如何(貨幣政策效果)

但在解答上面這三個問題前,我得先科普另一個知識點,就是

央行和銀行是什麼關係

簡單說,央行(人民銀行)是其他銀行的媽媽,央媽會給兒子一定的零花錢,銀行對外放貸多少錢,放貸收多少利息都要經過央媽同意。

為啥央媽有權發錢呢?因為央媽代表著偉大祖國母親的信譽,這個信譽無人能比!(厲不厲害?)

舉個例子,央媽看到一些人沒錢投資、沒錢消費,心生憐憫,於是對兒子說,我給你100元錢,你幫我把這筆錢放貸出去,你再從中收取點手續費,就當管理費好了,這裡的100元就是【基礎貨幣】。

兒砸一聽可開心啦~

於是他拿到錢後決定將錢以5%的利率貸出去;然後創業者拿到了錢,買了機器、僱傭了工人,工人收到了工資,並將工資中沒有用於消費的部分存入了銀行,銀行決定付給他2%的利息,並將這筆錢又貸款給了另外的創業者。創業者又僱傭了一批工人......週而復始,這個過程被稱為【信用派生

央媽還和兒子說,你不能把錢全都貸款出去,萬一別人要來取錢呢,這樣,你留10% 的錢在我這,當做【準備金】。這裡的10%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準備金率】

搞清楚央行和銀行之間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往下說了。

央行為什麼要印錢?

央行印錢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不景氣,或者專業一點說【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不景氣呢?

因為人類對未來有

“預期”。

當市場上釋放出負面信號,人們就會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產生預判。

比如:

貿易戰——關稅加大,出售海外的大量商品價格提高,競爭力下降;進口原材料價格上升;

疫情——經濟活動減少,交易減少;

自然災害——農作物產量減少,供給減少;

......

這些預判結果是否正確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它對人們行為的影響有多嚴重

以【貿易戰】為例,聽到戰爭,人們第一反應肯定是不能再亂花錢了,未來經濟肯定不行了,錢不好掙了,得多存點錢。(如果你不是,那恭喜你,和平常人相比,你非常理性。)

所以基於這個行為反應,市場的交易真的變少了,也就是消費減少了,消費的減少,導致工廠生產投資跟著減少,並且也不再需要那麼多工人了,一批工人就會失業,然後......經濟就真的不行了。(所以你知道為啥政府在疫情過後要發放消費券了吧)

當消費減少時,市場中的流通貨幣量也會隨之減少。

具體

是怎麼減少的呢?

比如,原來A大爺賣包子,平均3元一個,生意很好,一天可以賣100個,每天可以掙:

3×100=300元;大爺計劃明年再開一個包子鋪,再僱傭幾個幫手。

現在銷量下降,一天只能賣50個,每天只能掙:

3×50=150元;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都成了問題,就更別提門店擴張了,而幫手的就業機會也隨之減少了。

所以,疲軟的消費讓市場中流通的貨幣從300元,降至了150元。那減少的150元靜靜地躺在客戶的銀行賬戶上,每天生產著一些些利息(利息=本金×利率)。

可能是因為心疼A大爺,也可能因為心疼即將失去就業的幫手,

這時候央行媽媽就會聯合財政部爸爸出來干預市場啦~

央行媽媽主要負責印鈔票(放水)

,和管銀行(降息降準);專業一點說就是【貨幣政策】。

央媽的兒子銀行主要負責發放貸款;專業點說就是【信貸政策】。

財政部爸爸主要負責減稅和發錢(比如消費券);專業一點說就是【財政政策】。

今天先說一下央媽的愛——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

央行是怎麼印錢(放水)的

上面說到,央媽憐憫眾生,會給兒子一筆錢,讓他給別人貸款。

但這筆錢從何而來呢?總要有個名義吧~

為了讓放水合法合理化,央行就發明了一系列工具,在中國主要是以下幾種:

【公開市場操作】

【再貸款再貼現】

【SLF(酸辣粉)】

【MLF(麻辣粉)】

【PSL(披薩籃)】

這幾個工具具體是怎麼使用的,因為篇幅有限,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話,可以評論點贊加關注,如果人多的話,我以後再詳細說說。

總之印錢之後,【基礎貨幣】增加了,

下面就得讓兒子出馬了,

但一個問題是

把這筆錢給兒子後,即使兒子願意放貸,但企業家不願意借錢,消費者還是更願意存錢吶,他們的習慣不改變,這錢想借也借不出去啊~

咋辦呢?

聰明的央媽又想了個辦法:

一是【降息】

降低貸款利率以吸引企業家借款投資,降低存款利率以減輕消費者存錢的意願。

一是【減低準備金率】

告訴兒子我這裡的這筆【準備金】可以少放一點。鼓勵兒子多多放貸。

上面這兩種方法,就是我們常聽到了【降息降準】。

央行印錢之後效果如何

那麼最終的效果如何呢?

這就關係到每個銀行兒子的智商、勇氣、品德了。

有些兒子膽子比較小,不敢放貸出去(畢竟經濟大環境不好,那些民營企業家怕是很難還款),

有些兒子人脈不錯,認識不少實力雄厚的大國企和銷路不錯大房企(貸款給他們比較放心,畢竟老字號有保障),

有些兒子聰明且勇敢,用【大數據】,發明了一套分析工具,能識別哪些是有信譽的企業家;銀行還給這個工具起了個名,叫【數字金融】(央媽很是欣慰,也想著要不要讓其他弟兄幾個學習學習)。

最後因為聰明勇敢的兒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地方。

央媽於是又想了個辦法【定向降息】、【定向降準】

簡單說規定了銀行,這些錢只能貸給小微企業和三農部門。

但銀行就不樂意了,他們寧願互相借錢(【銀行間拆借】),也不願借給農民和民企,於是錢就在金融部門內空轉。

另一邊,

A大爺比較走運,碰到了聰明銀行,拿到了貸款,就又繼續投資賣包子了,包子銷量不錯,從每天100個,漲到了每天200個,A大爺心想最近豬肉又漲價了,成本提高了,要不我也漲點吧,於是原來3元/個的包子現在賣5元/個。

原來大爺一天賣

3×100=300元,

現在變成了

5×200=1000元。

這增加的100個包子的銷量,被稱為【實際GDP增長】。

而增加的2元包子價格,被稱為【通貨膨脹】

前者是放水帶來的正面效應,後者是負面效應,只要正面效應,大於負面效應,應該說原先的目的就達到了。

要是沒達到呢?或者很難達到呢(畢竟聰明兒子比較少)

那就得財政部爸爸出手干預啦~

感興趣的可以給我評論點贊加關注,我看情況要不要往下說~

不懂商業經濟?不會投資理財?沒關係! 讓我一點一點告訴你!

在這裡,有【有趣有料的財經乾貨】,也有【嚴肅理性的觀點態度】。

我是燜肉,一個3分理想主義,10分接地氣的自媒體創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