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真的是婦人之仁麼?還是說只是後人事後諸葛的評說罷了?

TonyCY


說起苻堅這個人,大家對他的認識往往都是淝水之戰的失敗。殊不知他曾經在北魏之前統一了北方,為後面歷史做出過極大貢獻。還派遣大將呂光平定西域,文治武功顯赫一時。他的前半生可謂是英雄蓋世,不過到了後面輔佐自己的重要謀臣王猛一死,自己也到了英雄末路。否則憑藉著王猛卓越的軍事才能,不可能讓他犯淝水之戰如此愚蠢的錯誤。百萬大軍被東晉打的七零八散,之前投降前秦的姚萇慕容垂等人紛紛揭竿而起,敲響了前秦滅亡的喪鐘。他這個人和歷史英雄人物不同的是對別人格外的仁厚善良,對家裡人特別嚴厲。有一個兒子就是被他的嚴厲說辭之下自盡而亡,我們說作為皇帝,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定是不能有任何婦人之仁的,要不然早晚會誤了大事。苻堅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懂得斬草除根的道理,王猛臨終前告訴苻堅對代,前燕等國的餘孽趕盡殺絕,可惜一代英雄不聽。這點比起當時的慕容垂等人差的太多,他們都知道以光復宗室為己任。再來說說後面通過武力奪位的燕王朱棣,一當上皇帝就對建文遺臣趕盡殺絕。後世人稱他為暴君,人家一手開窗永樂盛世。綜上所述苻堅是個好人,但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統一天下。


小殷說歷史


歷史學者柏楊把中國歷史特別有為的皇帝稱為“大帝”,中國四百多個皇帝中,只有五位能稱得上“大帝”,而苻堅就是其中之一。

苻堅作為一位少數民族帝王,其漢學水平很高,並且一心向往漢化。在他的治下,前秦不但統一了中國北方,而且社會被治理的經濟恢復、人口滋生、儒學興旺。如果一個人從漢朝鼎盛時期穿越過去到了苻堅治下的前秦,他絕對想不到這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但是,苻堅的所有努力,卻在淝水之戰中失敗了。

那麼,苻堅的失敗是因為所謂的婦人之仁嗎?

苻堅大帝的失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383年,苻堅下令前秦百萬大軍,大舉南伐,想要一舉消滅晉朝。

當秦晉兩軍隔淝水對陣時,一些細微的情況竟然決定了一場大戰的勝敗。

當時,晉軍提出,讓秦軍後退一點,晉軍過河雙方再廝殺。

對於這個提議,秦軍方面的將士不以為然。眾人都認為,應該阻擋在淝水前,不令對方上岸,因為我眾彼寡,我方必勝。

但是,苻堅大帝輕敵了。他拒絕了這一萬全之策,他下令後退以讓晉軍渡河,他計劃在晉軍半渡時讓秦軍出擊。

按說這個計劃也不錯,因為從絕對的軍事力量上看,怎麼打都是秦軍勝。

但是,他忽略了在他隊伍中的東晉“降將”朱序。這個朱序只是詐降而已,他趁前秦軍隊後撤之機大喊“秦軍敗了”!

秦軍隊伍中有不少臨時組建的軍隊,訓練的不好,士氣也低。聽到一喊,而且看到前鋒軍隊在向後行進,也就嚇得逃跑。接下來就是前秦大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可憐的苻堅大帝只能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勝利化為烏有。

一個臨時決策的偶然失誤,導致了戰爭的全面失敗。

因此,前秦是敗在了“顯著偶然事件”上。

那麼,苻堅是目光短淺感情用事的人嗎?

婦人之仁是什麼意思呢?一般是指婦女心腸軟,處事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被小事所羈絆,因而不識大體,沒有為遠大目標做規劃的能力。

對照苻堅的行事,我們發現他絕對不是婦人之仁這種風格。

一、苻堅的心胸非常廣闊,目標特別遠大,絕不是目光短淺之人。

首先,苻堅目標是“混一胡漢”,使胡族和漢族不再敵對。

在五胡十六國早期建立的前趙、後趙等政權,它們是胡漢區別極大的。匈奴的前趙大殺漢人,羯族建立的後趙在前期也是這樣。後來後趙的石勒有所收斂,但他的繼承人依然殘酷對待漢族。

而苻堅則從小熟讀儒家經典,嚮往漢文化。因此苻堅執政後,對各族採取了民族平等政策。苻堅的目標是要“待夷狄如赤子”,就是不區別胡漢,目標是混一胡漢。

前秦是氐族政權,不少氐族貴族犯法仗勢欺人,苻堅則毫不袒護,並特意加重對本族族人的處罰。因此,苻堅治下的胡漢民族關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其次,苻堅能善用人才,統一北方。

苻堅之志是統一天下。因此,他尊重文人、重用漢人文士。最著名的就是王猛。苻堅甚至把前秦大權都交給了王猛。

苻堅在消滅了北方各政權時,也多留用其人才。苻堅在20年內,先後消滅了前燕、仇池、西涼、代國等,並奪取了東晉的一部分土地。公元382年,苻堅還重新徵服了西域,這是自東漢之後時隔200年,中原王朝再度佔據西域。

自此前秦基本統一了北方。

二、苻堅在統一北方過程中埋下了隱患

苻堅目標既然是統一天下,因此他特別注重收攏天下人心。因此他在消滅割據政權後,往往善待對方的統治者和朝臣。比如前燕慕容氏,被苻堅任用了數十人;還有羌族的姚氏人等。一般善待也就算了,苻堅還會“刻意”善待,對其加以重用,以顯示其心胸。

當時前秦重臣、宗室都發覺這是大問題,都勸苻堅除掉這些人;但苻堅不聽,最終竟真的成了前秦的心腹大患。

當淝水戰敗之後,正是這些前秦和羌族的貴族,成了前秦的掘墓人。

當苻堅敗後,慕容鮮卑和羌族拼命攻打苻堅,苻堅不得已出走長安,最終被羌族姚萇所殺。

婦人之仁,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指苻堅對慕容鮮卑和羌人的態度;那事實真是這樣嗎?

有人說前秦的淝水之敗是沒有真心歸附的慕容鮮卑和羌族人導致的。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前燕慕容氏和羌族姚氏心懷異志隱忍待機,但是,在淝水戰場上他們並沒有做破壞前秦作戰的事情。淝水之敗敗於苻堅大帝的一個臨時決策,是一個偶然事件。

而後來羌族和鮮卑族的反叛行為,是在淝水之敗以後,是淝水戰敗的結果,而不是淝水戰敗的原因。

一個社會運行是有一種勢能的。當前期連奏凱歌節節勝利之時,鮮卑和羌人都乖乖滴為前秦所用,雖然他們有想法,但也只能在心裡而已。

這與今天的社會也很像,世界經濟正增長時,大家都會過得好,因此人類社會的矛盾就少;而當經濟出現危機時,各國家或者各族群之間的矛盾就容易爆發。

前秦社會出現了大的軍事失敗,才導致各種隱藏的矛盾爆發,有野心的人就渾水摸魚、趁亂起事。鮮卑和羌族反叛是淝水之敗的結果,正如社會動亂是經濟不好的結果一樣。


結束語

前秦苻堅大帝的失敗,是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這是很可惜的。

鮮卑和羌族是在淝水之敗以後反叛的,而不是他們的反叛導致失敗。如果細究下去,苻堅的失誤在於用人不察,他不該把朱序這種將領放到前線。

苻堅為了統一中國,他心胸開闊、目標遠大,絕不是婦人之仁。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有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並非事後諸葛亮,歷史上的苻堅的性格的確婦人之仁,這也是他致命的缺陷。

有幾個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

【苻堅不聽諫言,留下後患】

歷史上王猛曾經進言讓苻堅殺苻生的五個兒子,殺了這五個兒子可以除掉後患,可是苻堅不聽他的話,給自己留下了禍根。

後來慕容垂來投降,王猛也勸殺了他,好永除後患,苻堅也聽不進去,還是把他保留了下來。

慕容垂“結好遺老遺少,陰謀復辟”,這已經明白了是有異心的,就算他真的沒有異心,也應該殺了他,這樣就可以斷絕了以復辟之名的叛亂。慕容垂不是生來就一定要造反的命,苻堅剛滅燕的時候慕容垂肯定是不敢走復國之心的,但苻堅後期國治的不好,民族分化重,鮮卑人先從底層有了復國之念,所以就導致了國家的動亂。

【苻堅執意進攻東晉,一敗塗地】

後來王猛臨死前,不讓苻堅進攻東晉。再勸苻堅慢慢除掉西羌和鮮卑,王猛明確無誤的說,鮮卑和西羌才是他們的心腹大患,是一定要除掉的。 苻堅仍然不聽, 這件大事都不處理,就算有王猛,也沒有什麼用,

後來沒過多久苻堅就忘記了王猛的意願,在王猛死後八年。不顧大臣們的普遍反對,一意孤行調集九十餘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把自己敗的一無所有。

【總結評價】

曾經王猛不停的禁言要苻堅除掉的鮮卑、羌族的陰謀分子,比如慕容垂、慕容衝等人,因為他們未被除掉,所以他們後來便乘機舉兵造反,紛紛叛亂,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五侯,還有慕容垂這些人都是該殺掉的,苻堅婦人之仁不殺他們留下了後患。

歷史上有血淋淋的例子,就像鴻門宴中項羽不殺劉邦,最後導致自己烏江自刎,一無所有,人們說漢高祖性格不好,但是卻除去了這些後患,雖然留下了不好的名聲。雖然沒有留下惡名,但身死國滅的,說的就是苻堅 。

忠言逆耳,苻堅想要用小恩小慧來籠絡人心,甚至想用豺狼來為己所用,苻堅在這一點太婦人了。婦人之仁是他的一個致命缺點,特別是在亂世。不過拋開缺點,其實他還是有一些有點的,比如他統一了北方,雖然只是一時,但也說明她有能力。

【結語】

由此來看,歷史上的苻堅的確是個婦人之仁的人,並不是後人們事後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