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兒媳打架打到不行,而婆婆公公卻帶著孫子睡覺,他們是什麼心理?

小菲love


”兒子,兒媳打架打到不行,而婆婆,公公卻摟著孩子睡覺”

我認為婆婆,公公有以下幾種心裡狀態:

第一,婆婆,公公,也許真沒聽見兒子,兒媳打架,所以安靜的帶著孫子睡覺也正常。

第二,也許,婆婆,公公對兒子,兒媳總打架習以為常了見怪不怪了,他們今天打完架可能明天就好了,所以也懶得摻和他們兩口子的事情。

第三,就算她婆婆,公公想管他們兩口子的事情,但說誰誰也不聽,反而都衝倆老人去了,老人架沒勸成,反而落的滿身不是,何必呢?所以也就不管了。

第四,清官難斷家務事,兩口子的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他們自己都捋不清事情的原委,何況別人,所以他們夫妻沒特殊情況,外人不要摻和進去,弄不好越摻和越亂。

終上所述,兒女的家務事情,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老人少管為妙。




九錦朝鴻


其一、讓孩子自我成長比家庭疏導更重要

公婆覺得孩子還年輕,自己也是從原來的吵吵鬧鬧過來的,等孩子經歷事情多了,懂事了、成熟了,自然而然就不鬧騰了,自己成長起來體會更深刻,別人疏導拔苗助長反而成長較慢,所以公婆是在給你們充足的時間自我成長。

其二、小兩口吵架無需公公婆婆橫插一刀

公婆覺得孩子吵架是孩子自家的家事,夫妻如同碗筷和鍋臺,哪有碗筷不碰鍋臺的,夫妻倆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公公婆婆作為夫妻之間的相對外人,沒必要橫插一刀。倘若公婆參與,夫妻倆不吵了一致對外對付公婆,這就自討苦吃了。

其三、夫妻吵架孩子無辜,儘量免受傷害

夫妻整天吵架最無辜的是孩子,公婆心疼孩子,不願孩子莫名承受這橫來的委屈,對你們管不了,就儘量保護孩子睡覺,規避孩子看到你們面紅耳赤、面目猙獰的一幕,讓孩子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其四、對你們長期吵架失望,無心再勸導

公婆曾經也對你們吵架進行勸導,然而說誰誰頂撞、說誰誰不聽,依然我行我素,為芝麻小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對你們失望至極以致對你們再吵架故意裝作不知道,看你們究竟要鬧哪樣。

其五、擔心子女認為拉偏架,只無奈靜觀

公婆認為兒子兒媳吵架幫誰都不好,幫兒子,兒媳會說“一家子都欺負我一個外人,這日子沒法過了”,不但不能起到勸和效果反而會火上澆油,幫兒媳,兒子會說“幫一個外人,我是你們親生的不?”,將來與兒子關係搞僵,養老會有些麻煩,斟酌再三,索性誰都不幫少受埋怨。

因此、公婆看似佯裝置之不理,實則內心排山倒海,只是不好參與而已。因此你們還是夫妻互相包容、互相體量,少吵些架比什麼都好。


天下快評


順其自然的心理吧,因為你們總打架,兩個老人已經習慣了,平常打架說誰都不聽,時間久了,索性就不說了,愛打就打吧,反正不影響孩子睡覺就行。

如果老人在你們打架時,去說你們任何一個人,你們肯定會說偏心,還會生氣,老人肯定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才選擇了順其自然的心理吧,我覺得兩口子儘量不要總打架,如果總打架,就會習慣了,動不動就會打架,這樣對家裡的孩子老人都不好,對夫妻的感情也不好的,試想打完架不是還得過嗎?那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呢,其實靠打架什麼都解決不了的,只能越打越傷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