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雲扭頭不願再見他們,如果不想被人冤屈,你需要由弱變強


狄雲扭頭不願再見他們,如果不想被人冤屈,你需要由弱變強


01 有人經常被冤屈

身在職場,我們多多少少都曾經被人冤屈。不是你乾的事,偏偏賴你;你幹好的事情,卻被別人冒功。領導誤會你,同事冤屈你,你有時候甚至會百口莫辯,只有含著眼淚,咬牙甩頭。

經常被人冤屈的,基本上都是弱勢者。因為你弱勢,你沒有多少反抗力量,所以冤屈你幾乎不要付出什麼成本。因為你弱勢,所以被冤屈了,你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能力為自己伸冤,只有默默承受。

如果你一直弱勢,就會一直被人冤屈,最後使被冤屈成為習慣。當慣性成為理所當然,再次被冤屈就幾乎不可避免。但是,身處被冤屈旋渦中心的人,心中自然會非常痛苦。他們不願意自己被冤屈,總是受人白眼,怎麼努力都看不到未來的前途。

這個時候,被冤屈的人會逐漸分為兩種:一種要奮起反抗,另外一種是逆來順受。奮起反抗的人,不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反而可能招來更多的憤恨和報復,乃至蒙受更多的冤屈。但起碼,他們反抗過,在矛盾中力圖突破,所以不論結果是否如願,他們作為個體人格,是可以成立的。

後一種的逆來順受,往往因為受的冤屈太多,所以都麻木了,不想反抗了,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招人待見,無所謂了。這種人是很可惜的,因為沒有反抗,只能接受悲慘的待遇。

逆來順受又可以具體分為兩類,一是確實逆來順受,二是倔強地不願意反抗。第一類基本上就是認命了,不會再反抗了。第二類是倔強,自己內心有一種自卑或者驕傲,認為你們冤屈我就冤屈吧,我根本不想再向你們解釋什麼。

金庸筆下的狄雲,就屬於後面一類。

狄雲扭頭不願再見他們,如果不想被人冤屈,你需要由弱變強


02 狄雲不想再解釋

狄雲好心好意救了鈴劍雙俠的老家人,但卻被他們冤枉成惡僧,被踏斷了左腿。這可把狄雲氣壞了,心想,我怎麼你們了,你們要對我這麼殘忍,心中憤恨不已。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

一低頭間,只見身上一角僧袍翻轉,露出衣襟上一把殷紅帶血的短刀,乃是以大紅絲線所繡,刀頭上有三點鮮血滴下,也是紅線繡成,形狀生動,十分可怖。他驀地醒悟:“啊,是了,這是寶象惡僧的僧袍。這兩人只道我是惡僧的一夥。”一伸手,便摸到了自己光禿禿的腦袋。

他這才恍然,為什麼那老家人口口聲聲的稱自己為“小師父”,而長江鐵網幫的魚販頭子又罵自己為“小賊禿”,原來架子早已喬裝改扮做了和尚,卻兀自不覺。又想:“我一角一翻,那姑娘便說我是西藏青教的什麼血刀惡僧。這把血刀的模樣這麼難看,這一派和尚又定是無惡不作之人,但看寶象,便可想而知了。”

他無端端的給踹斷了腿,本來極是惱怒悲憤,一想明白其間的原因過節,登時便對“鈴劍雙俠”消了敵意,反覺這對青年英俠的嫉惡如仇,實是大大的好人,只是這二人武功高強,人品俊雅,自己便算將誤會解釋明白了,也不配跟他們結交。

可見,狄雲是多麼善良。自己的腿被馬踏斷,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他都能這樣輕易地原諒,理由竟然是他們是大大的好人。

其實他是被冤枉的。那所謂的鈴劍雙俠也是頭腦不清楚的人,你看人家穿了惡僧的僧袍,就認定人家是壞人了嗎?如果是那麼壞的人,他們為什麼要仗義相救你們的老家人?

但凡他們有點頭腦,起碼會存疑,要仔細盤問一番,問問你是不是那些惡僧淫徒,怎麼穿了這個僧袍,狄雲這邊一解釋,不就什麼都弄清楚了嗎?

但他們偏不,看人家穿了僧袍,就直接弄斷你的腿。這是什麼道理?狄雲實在是太大度,他根本不計較。不僅不計較,竟然還原諒了他們。不僅原諒了它們,竟然還想著要與二人結交呢。

在想透自己是因為穿血刀僧的僧袍而被人誤會以後,狄雲:

心想:“這件僧衣披在身上,是個大大的禍胎,須得儘早換了去才好。”當下將船劃近岸邊,撐著短槳拄地,掙扎著一跛一拐,走上岸去。市上行人見這青年和尚跛了一條腿,滿身血汙,向他瞧去時臉上都露出驚疑的神色。

對這等冷漠猜疑的神氣,狄雲這幾年來受得多了,倒也不以為意。他緩緩在街上行走,見到一家舊衣店,便進去買了一件青布長袍,一套短衫褲。這時更換衣衫,勢須先行赤身露體,只得將青布長袍穿在僧袍之外,又買了頂氈帽,蓋住光頭,然後到西首一家小飯鋪中去買飯充飢。待得在飯鋪的長凳上坐定,累得幾欲暈倒,又嘔了兩大口血。

因為認識到自己可能是因為裝束被人誤會,所以狄雲趕緊改變裝扮,又是買衣服,又是買氈帽。本來以為自己這樣就可以擺脫被人誤會的厄運,但真是事與願違啊。他正吃著飯,突然間聽到西北角上叮噹叮噹、叮鈴鈴的,一陣陣鸞鈴之聲響了起來。

狄雲一聽,吃在口中的臘肉就咽不下去了,他心想,肯定是鈴劍雙俠來了。既然是他們來了,自己要不要出去給他們說明白,讓他們別再誤會自己了呢?自己平白無故地被冤枉,被他們給弄斷了一條腿,實在是太冤枉了。

可是他這些日子中受苦太深,給人欺侮慣了,轉念便想:“我這一生受的冤枉,難道還算少了?再給他們冤枉一次,又有何妨?”但聽得鸞鈴之聲越響越近,狄雲轉過身來,面朝裡壁,不願再和他們相見。

你看,狄雲因為被人欺侮慣了,心中覺得你們就欺負我吧,我也不反抗,我也不解釋了。解釋又有什麼用呢?你們既然愛冤枉我,就冤枉我吧,我也不見你們了。

這是賭氣的念頭,他心中恐怕還是這樣想的:我是好人,你們不問青紅皂白就冤枉我,還弄斷了我的一隻腿,我就不給你們解釋,讓你們永遠不能知道真相。

可是,來人是誰?他們根本不是鈴劍雙俠,他們是公門捕快。他們來抓人,也是為了更加冤枉狄雲的。

四名公人見他手中有了兵器,哪裡還敢欺近,只是大叫:“採花淫僧拒捕傷人啊!”“血刀惡僧又犯了案哪!”“姦殺官家小姐的淫僧在這裡啊。”

這一叫嚷,市鎮上眾人紛紛過來,見到狄雲這麼滿臉都是傷痕血汙的可怖神情,都遠遠站著,不敢走近。

狄雲聽得公人的叫嚷,心道:“難道不是荊州府派來捉拿我的?”大聲喝道:“你們胡說些什麼?誰是採花淫僧了?”

……一名公人叫道:“喂,大師父,你風流快活,也不打緊,怎地事後又將人家姑娘一刀殺了?好漢一人做事一身當,跟我們到縣裡去打了這樁官司。”另一名公人道:“你去買衣買帽,改裝易容,可都給哥兒們瞧在眼裡啦。你今天是逃不走了的,還是乖乖就縛的好。”狄雲怒道:“你們就會胡說八道,冤枉好人。”一名公人道:“那是決計冤枉不了的。大前天晚上你闖進李舉人府中,姦殺李舉人的兩位小姐,我是清清楚楚瞧見了的,眼睛眉毛,鼻頭嘴巴,沒一樣錯了,的的確確便是你。”

看,狄雲本來還指望給鈴劍雙俠解釋清楚,給人家結交一番呢。這下可好,公人誣指自己是採花淫僧的鑿鑿詞語,都被他們給聽去了。狄雲這會可急死了,於是就更加憤怒了。他說公人們就會胡說八道,冤枉好人。就是啊,就是要冤枉你,誰讓你是好人呢?

狄雲扭頭不願再見他們,如果不想被人冤屈,你需要由弱變強


03 狄云為什麼老是被人冤枉?

狄雲這次受公人指證,被冤枉為所謂的採花淫僧,已經是他第N次被冤枉了。

以前他就受過諸多冤屈,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被冤枉要強姦萬震山的小妾小桃紅,還被冤枉偷了萬府的金銀財寶,要與小桃紅一起私奔。就是這樣,他被投入監獄,呆了5年。

之後,也一次次受到冤屈。這不由得讓人發問,為什麼狄雲老是被冤枉呢?

所謂被冤枉,實質上就是被欺負。為什麼會被欺負?因為他是弱者,這是根本原因。如果狄雲強大有力,是強者,是統治者中的一員,他還會老是被冤屈嗎?肯定就不會了吧。

因為狄雲是弱者,所以他一次次受制於人,被人冤屈。因為他是弱者,所以不論是萬圭還是鈴劍雙俠,或者後面所說的公人,他們都感覺這個人是好欺負的。既然好欺負,那麼就欺負他吧。

如果再往深裡思考一下,其實狄雲所受的諸多冤屈,本身就是被壓迫的表現而已。所謂壓迫,就是壓制你,讓你受到冤屈。如果沒有冤屈,那何來壓迫呢?

萬圭之所以敢誣陷他,是因為狄雲本身是個鄉下的窮小子。看他的衣著打扮,就是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的人。而狄雲到萬府以後的諸多表現,也確實表明他真是個沒有什麼見識的窮小子。

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理,見到弱者,心裡會看不起他們,就想欺負欺負。因為他們心理會對這些弱者做出評價,掂量掂量對方,如果覺得欺負他不會付出什麼成本,就可能付諸行動。

這些弱者本身因為自己的弱勢,會對那些想欺負和壓迫他們的人,產生弱勢誘引,即告訴他們,欺負我也不用付出什麼代價,所以來欺負我吧。

想一想,如果萬圭心中認為欺負狄雲,自己可能要付出生命代價,或者會直接毀掉萬家,他還敢設計冤枉狄雲嗎?

那些公人誣指狄雲是採花淫僧,本身就是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為了完成公差任務,而抓人完差。這本身就是冤屈好人的壓迫行徑。他們只管自己完成任務,哪管你好人的死活。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狄雲是一個富家公子,身邊一群保鏢,那麼萬圭還敢設計他嗎?如果狄雲在官府裡面有一群好哥們,那麼那些公人還敢誣指他是採花淫僧嗎?恐怕都不會了吧。

所以,狄雲身受各種冤屈,本身就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壓迫的一種方式,說到底就是階級壓迫。只不過,這種階級壓迫,是以狄雲被冤枉的方式出現,而不是以強行搶奪財物或者其他人身的方式出現而已。

狄雲扭頭不願再見他們,如果不想被人冤屈,你需要由弱變強


04 應該怎麼面對冤屈

狄雲被冤屈,本質上是強勢者對弱勢者的階級壓迫。但有的冤屈本身也有一些表層原因。比如,鈴劍雙俠冤枉他是血刀惡僧,起因是狄雲穿了惡僧的標誌性的僧袍。這樣的事情,其實解釋解釋,就可以沒有問題了。

所以,當我們被冤屈了,我們需要想辦法,讓自己不被冤屈,或者少被冤屈。第一,讓自己變得強大。人家冤屈你,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你是弱者。你要想不被冤屈,就要解決根本原因,即讓自己由弱變強。

第二,尋找法律救濟。狄雲是小說人物,他所處的是古代社會,法律並不發達,而且法律總是首先為富人服務的。像狄雲這樣的窮小子,基本上得不到法律的救濟。但是我們所處的當代中國,處於建設法治社會的時代。如果受到冤屈的程度比較大,以至於自己的基本權利受到侵害了,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救濟自己受損的權利。

第三,可以自力救濟。如果所受冤屈沒有達到需要拿起法律武器的程度,或者冤屈不宜拿起法律武器,就可以尋找自力救濟。忍讓有時是需要的,但是過度忍讓會讓對方更加冤屈你。我們需要通過自力救濟的行動,發出自己的聲音。

第四,及時消除小冤屈。有些比較小的冤屈,或者公眾因為表面的原因對自己產生的誤解,這些都是可以比較容易就消除的。如狄雲可以及時向鈴劍雙俠解釋清楚,誤會也就解除了。狄雲也可以學得會說點,及時向大眾解釋自己不是採花淫僧,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也比較容易消解誤會。

總之,弱者容易招來冤屈。要想不受冤屈,就要由弱變強。在現代社會,還可以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來救濟自己的權利。要避免冤屈,除了法律救濟外,還要進行自力救濟,要自強自尊,同時需要注意不要過於任性,該解釋的時候就要及時解釋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