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南海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是中國佛教中最負盛名的一位大菩薩。在中國民間受到最普遍、最廣泛的信仰。關於觀音菩薩的出身來歷,在佛經中有多種說法,但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泛的,還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公主救父而成正果的故事。

相傳,古代有一個北闕國,國王妙莊王,姓婆名伽,王后為伯牙氏。妙莊王性格暴躁,經常依仗武力與鄰國爭戰。在國內,大臣們見了他也總是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觸犯了他而招來殺生之禍。

妙莊王在位多年,膝下並無子嗣,唯有三個女兒,長曰妙清,次曰妙音,最小的一個叫做妙善。那妙善公主,自幼生來即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誕生時唯聞異香滿室,宮中的宮娥綵女,人人都能聞到那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同時有滿天霞光,遍佈宮中。妙善公主自幼聰穎明慧,具有超於常人之見識。

據說有一天,姐妹三人同在花園遊玩,長姊妙清曰:“我等姊妹託庇於父王餘蔭,生活幸福安樂,並常得在此遊玩,但不知今後能否常得如此?”二姊妙音則說:“大姐啊,人們常說沒有不散的筵席,且我們身為女子,將來一旦出嫁,則跟隨夫婿東西,怎可能常得如此相聚?”小姊妹正在熱烈議論,唯小妹妙善公主在一旁笑而不言。兩位姐姐見她不作聲,便追問她有何看法,妙善對曰:“人生富貴榮華,有如過眼雲煙。平生唯願得一名山淨地,以為修行之處,將來一旦修得正果,再度人間眾生,解救眾生之苦厄。”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時間飛快,轉眼三女相繼長成,妙莊王準備為三位公主招贅東床快婿。誰知三公主妙善死活不肯,她一再對父母表示:“孩兒平生,唯願靜心修行,其他一切榮華富貴,非所願也。望父王能體恤孩兒一片誠心。”妙莊王一聽,心下大為不悅,即命王后等加以勸慰。不久,大公主妙清和二公主妙音先後招了駙馬,妙莊王心想:兩個姐姐都已出嫁,妙善也當回心轉意了吧。於是即商量著要為妙善選擇佳婿。然而三公主妙善仍是堅持不願成姻,一再苦苦哀求,並表示自己立志修道的堅定不移之信念。這一下,惹得妙莊王大怒:“朕為一國之主,哪有國王之女出家修道的!如果不聽話,就將你幽禁於後花園中,直到你改過聽話止之!”然妙善公主並未在威脅下屈服,於是就被禁入後園。

妙善公主被禁於後花園後,並未由於失去父王的寵愛和榮華富貴的生活而感到委屈,相反倒乘這個機會開始了認真的修行生活。再說那妙莊王雖然一怒之下將妙善禁閉於後花園,但畢竟是親生女兒,心中總有些不忍,加上夫人時常在一邊勸解,時間一長,也把那氣惱之心漸漸平息。有時允許別人前去探望,有時甚至自己親自前去勸慰,希望能勸得她回心轉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妙善的修行日益精進,信念也越來越堅定。妙莊王看著如此情景,覺得越來越失望了。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這一天,妙善向父王提出,後園終非長久修行之地,聞得汝州龍樹縣有白雀寺,寺中多有尼僧,正好是出家修行的所在。妙莊王聽得她要去白雀寺出家修行,心下當然不悅,但因妙善堅持要去,故而心想:既然她堅持要去,現在暫時也勸不轉她,倒不如暫時滿足她的願望,讓她先去白雀寺。一則寺院生活清苦,她如受不了那種清苦生活,自然就會回頭。二則我可暗中令寺中僧眾及主持僧慢慢勸解,說不定還能勸得她回心轉意。於是就同意了妙善的請求。

且說白雀寺主持尼僧名叫夷優,因得妙莊王旨意,要勸得妙善公主回心轉意,心想,她一個王室公主,金枝玉葉,無論如何是過不慣寺院的清苦生活的。現在要來寺院出家,不過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已,相信她不久就會知難而退。因此,當妙善公主來到寺院後,即對妙善言道:“公主啊,你不要以為出家生活清閒自在,一旦出家,佛法之中,四姓平等,無有高下貴賤之分。管你是帝王之女,金枝玉葉,來到這兒,就要受我差遣。諸等雜事,該當你做的還要你去做,這些你都要考慮清楚了。”

妙善答道:“既然一心出家修道,當然絕無反悔。寺院生活雖然清苦,但我唯求靜心修行。至於各種雜役,甘心受任何差遣,絕無怨言。”

“既然如此,”夷優言道:“從明天開始你先到廚下幹活。每天早起,燒火擔水,供寺中諸眾一應用水,不得稍有所缺。如有差遲,必加責刑,絕不寬容!望你好自為之。”

這樣,妙善在白雀寺中燒火砍柴,擔水掃地,諸等雜役,無所不幹。可憐一個千金之體,如何擔負得如此重活。但妙善女絕無一句怨言,每天忍受著,儘量把活幹好,如一有空,就靜心打坐,抓緊修行。

妙善一點誠心,終於感動了諸天神眾。於是八部天龍、護寺伽藍、東海龍王、六丁六甲等紛紛前來,甚至連飛禽走獸也前來相助。它們掃地的掃地,擔水的擔水,撿柴的撿柴,送菜的送菜,甚至連上香、送茶等活也幫助幹了,以便妙善能騰出更多時間修行。寺主夷優一看如此,也想不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一時也沒了主意,只得如實向妙莊王報告。

妙莊王得到報告,眼見女兒回頭無望,心中不禁大怒。即刻令人點起五城兵馬包圍白雀寺,要將此寺焚燬。寺中眾尼僧得知此事,嚇得魂飛魄散。妙善女見眾人這樣,心中也有些不忍,畢竟是自己連累她們,眾人何辜,要遭此荼毒。於是她向靈山世尊叩求祝禱,並以齒齧玉指,向天噴血。須臾只見烏雲四起,剎時紅雨從天而降,連天大火頓時煙消雲散,一場彌天大禍即時化解。

妙莊王見焚火不成,怒氣未息,即下令將妙善捆綁入法場,要以不孝忤逆之罪論處,但想想畢竟是自己親生女兒,如此責罰於她,只是想勸她回心轉意,並非真要將其處死。因此一邊下令捆入法場,一邊又讓其母出面相勸。誰知那妙善女意志堅定,不改初衷,妙莊王只得下令將其囚入冷宮,並不時派人前去勸諭。然而妙善並不屈服於父王的淫威,反對眾人說:“要殺便殺,何必搞這些名堂來威脅,我的志願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妙莊王聽得此言,頓時怒氣衝衝,下令立刻處死妙善。

妙善被押赴刑場,劊子手正待候旨行刑,一道紅光罩住妙善之身,於是刀砍刀斷,槍刺槍折。見此情形,妙莊王又下令以紅綾將其絞死。正在此時,不知從什麼地方忽然跳出一隻斑斕猛虎,諸軍士驚得喪魂落魄,誰也不敢上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猛虎背起妙善公主,往黑松林跳去。

那妙善被猛虎背入黑松林後,過不一會兒,慢慢甦醒過來,只見自己身臥一大松樹下,不禁深思道:“不知這是什麼所在?記得我被父王賜死,已經魂遊地獄,怎麼會來到這個地方?正在沉吟間,只見一人駕著祥雲,緩緩而來,到了妙善面前,落下雲頭,即施以禮。妙善一見慌忙答禮。那人對妙善說道:“吾非別人,乃釋迦是也。特來為你指引一條道路。”妙善一聽佛祖到來,連忙稽首稱謝。佛接著對妙善言道:“越國南海中,有一普陀巖,那兒是你修道的去處。吾將喚龍王為你化一蓮臺,助你渡洋而過。”於是妙善來到南海普陀巖,在那兒修行九載而得功成。

過了幾年,那妙莊王突然身染惡疾,百般醫治無效。這時已經修行得道的妙善公主,已經知道父王有此一難。雖然他曾逼迫自己,但他畢竟是自己的父親。且妙善修行本身就是以大慈大悲為懷,看在父女骨肉的情份,故而得到這一消息後,即化為一仙人前去為父治療。她截、挖自己手、目和藥【注2】,才救得父親性命。妙莊王想想過去曾經那麼逼迫妙善,甚至下令將其處死,現在多虧妙善救了自己,不禁感到十分羞愧。妙善則乘此機會為父講說修行之道,最後度化其父共登天界。妙善公主因種種修行功德,最後被稱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

——據“兩代人的故事”之《妙善公主南海成正果》

【注1】“百度--觀世音菩薩”:普陀洛迦觀音是男性的,至今尚存有大量已被確認的木刻雕像,而且在許多博物館陳列展出著,木刻雕像均以男性、雄健的型態來表現觀音,通常蓄髭而且袒露胸部。據推測女性南海觀音圖像是在普陀山變成觀音信仰的朝聖中心以後,爾後才出現文獻來解說並將之合法化——如元代畫家趙奕在仁宗皇慶二年( 1313 )年所完成的把南海觀音表現得很好的畫作、如本博文“妙善公主南海成正果”的內容,或許就屬此類“文獻”之列。南海觀音形態藐俏“三十三觀音”中的水月觀音、白衣觀音、楊柳觀音與鰲魚觀音,但她不包括在佛典記載的“三十三觀音”之中,這則是肯定無疑的。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注2】後因妙善爹爹叩天修行,妙善手目復生。

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南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