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房地產的冰與火

最近很多媒體都在採訪我同一個問題,受疫情影響的中國樓市現狀及今後的發展趨勢會怎樣?根據觀察與掌握的數據我簡單梳理了一下思路,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答:一、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二、房地產行業的危與機;三、樓市小陽春的真與偽;四、撩開樓市新政的面紗;五、怎麼看地方政府救市?

這裡我立片言而居要,把結論前置:①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難以估量,用數以萬億計來表達絕不會過分;②房地產行業正處在問題疊加期,矛盾集中爆發期,加上疫情的搗亂,應該說困難多多,危機重重,能否絕地反擊,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樓市陷入嚴重困難時期,調控政策會不會有所鬆動?我覺得,調控政策不同以往,鐵板一塊,而是結果導向,強調針對性,根據症狀,虛則用補法,盈則瀉法,得什麼病開什麼方子。④逆境之下,會逼出很多辦法,給勇者智者帶來更多的機會。輿情報道的“樓市小陽春”,有真有假,以偏概全,人造高潮的嫌疑不能完全排除。⑤一些地方政府救市新政出來,表現出急迫、大膽、甚至有點“瘋狂”。

在我看來,這件事不能簡單地看,因為這一回狼真來了,新政有一些“出格”,實乃形勢逼人。新政會不會慘遭“一日遊”或“未滿月就夭折”?這不取決於,新政的尺度大小,而是針對性強不強?有沒有觸動“房住不炒”的紅線?下面和大家一起來剝竹筍,探究樓市真相。

一、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中國最富庶的省份之一的浙江歸來,這裡前期的疫情防控紮實,發現早,行動快,救治有方,全省無一確診病人死亡。然而,疫情給這裡帶來的直接間接損失,還是顯而易見的,餐飲業、旅遊業、服裝業、商業零售、交通運輸業、房地產等等傳統產業也都是“萬花紛謝一時稀”,省會杭州雖然有數據經濟支撐,數據不那麼難看,但傳統產業,特別是旅遊業受到重創。

浙江尚如此,全國經濟形勢不難想象,從以下的一組數字中,我們可以管中窺貌,略見一般:今年前三個月內,中國近100家房企,11000家旅遊企業破產;50000餘家小餐館倒閉;全國有7.8億人在負債,47.2%的人逾期未嘗債;失業、待業人群持續走高。出租車、客運汽車、火車、飛機的客流量斷崖勢銳減,有的省會級客運公司每天要虧損3000萬元……不一而足,2020年中國的經濟形勢堪憂,沒有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一個家庭與個人可以獨享太平。正視現實,謹慎樂觀,從容以對。

二、房地產行業的危與機

在受疫情重創與疊加的矛盾、問題的多重壓之下,中國樓市不可能置身事外。日子難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過,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盲目樂觀,故作從容,都無濟於事。三件事足以說明嚴重性:一是恆大全面啟動降價、打折、發紅包,全面促銷;二是諸多地方政府出臺新政,大尺度的公開救市;三是一些房企賣房難,難賣房,破天荒地動用網紅賣房。儘管如此,期待中的樓市小陽春,並未盡人意。危情大於機會,這是大概率的事,但絕處逢生與絕處反擊也不是沒有機會。在我看來,有三大機會:一是在升級提質上下功夫,有針對性的調整物業結構,瞄準低密度,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綠地率、智能化與智慧化、健康人居產品,在改善型、高端住宅的需求方面深挖潛力;二是與新基建、大基建對接,承擔工程建築及其它非居住類產品的民發建設;三是抓住大健康產業,合作開發康養地產。總之,危情要正視,機會要抓住,信心要樹力,拼博要加油。

三、樓市小陽春的真與偽

在紙船明燭照天燒的清明節那天,也就是公元2000年4月5日,深圳某項目再次開盤,與之前一樣,又報出大喜訊,當天開盤當天售罄。網傳這個項目一個月內三售三罄,樓市輿情稱之為“神盤”。說實話,“神盤”不“神盤”姑且不論,在這樓市寒冬加疫情的當口,有項目暢銷,也是可喜可慶。致於有人說,這或許是數月努力,一日成交,抑或是數字作假。我信也不信,因為飢寒交迫的樓市,太需要來一些提振信心的消息。神盤”剛現身,又聽到深圳出現買房要“天價喝茶費”,這還沒完,網上又聞“北京800套房20分鐘售罄”,“蘇州60秒賣了12億”,“杭州再現萬人搖號購房”……這一連串消息疊加,是想坐實後疫時期房地產市場報復性反彈?抑或是事件性營銷,數據造假呢?

真偽小陽春,眾說紛紜。依我看,真亦假來,假亦真,真假參半。經驗值告訴我,大凡神乎其神的,違反規律,不合常識的事,可以選擇莫下定論,存疑待察。另外,在我看來,平平淡淡,依循規律,才是真,奇蹟很少發生,神盤多為造勢。實事求是說呈現小陽春現象的杭州、深圳只是人工加熱,並非正體康復。相反疫情對房價的影響雖然具有滯後性,但也開始體現。數據顯示,有121個城市3月份二手房價環比2月份下跌。北上廣深3月份二手房價全部下跌。其中,上海下跌5.85%位居四大一線城市跌幅榜首位,每平跌3401元位居全國首位。

四、撩開樓市新政的面紗

無論是中央層面的樓市全面維穩,還是地方政府的全面救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是要確保房住不炒,去金融屬性,不要把房市變成股市;二是要讓市場活躍起來,房子供不應求的地方要在供應側從土地、金融等方面加以政策支持;庫存過大,市場流動性太差的地方,採取策略性政策支持,比如放低首付門檻,降低房貸利率,對人才人口進入,購房、租房低價、低租、低利率等。從二十幾個省市出臺的“救市”政策來看,多數是溫和的,只有少數城市表現出急迫、瘋狂,甚至與“房住不炒”的紅線有牴觸。大凡過激,一定會是“一日遊”,“難滿月”的下場。樓市無小事,上頂天,下接地,所以新政出臺必須有針對性、適用性、原則性。一些城市將首付降到20%,如果繼續放鬆就會出現零首付,造成住房消費嚴重透支。少數地方甚至出現,房企假按揭……

五、怎麼看地方政府救市?

在樓市主體中地方政府與房企是連著筋的,在土地財政仍然存在的今天,他們可以說是唇舌相依的關係。所以,對於樓市的動態、情勢,地方政府難以超然,有時不惜與中央搏奕。中央放權地方政府,並不是放鬆放寬,如果超越紅線,露頭就大,這一點毫不含糊。

基於以上的思考,如何看地方政府救市:樓市有難,政府出手相救理所應當,如果不救,就顯得不近情理了。救是無窮選擇的事,怎麼救還是有講究,有道道的。首先,救市不要觸紅線;其次是眼前救急,不能影響金融安全;其三當救則救,一伸援手,當收則收絕不拖泥帶水。最重要的是要針對性,救市時用補法,樓市正常時要停補,出現不理性發展時要用瀉法。形成長效機制,不是調控政策的條條框固化不變,而是要以理性健康為標杆,有錯必糾,持續改善。當前,我們需要克服的是僵硬的理解,機械的執行,無效果的重複勞動。

這次的疫情來勢兇猛,甚至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行業,無論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如何變化,房企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供好的產品與服務,多賺錢,少負債,就能“活得好,活的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