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名企科絲美詩,守護美妝行業轉型“輕資產”

代工名企科絲美詩,守護美妝行業轉型“輕資產”


對於韓國美妝行業來說,歷史上的1998年是一個分水嶺。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暴發,此前,韓國排名前20的美妝品牌全是靠工廠研發生產,但是危機來臨,美妝品牌也重新洗牌,98年之後,能夠繼續依靠自有工廠維持研發生產的品牌,只剩排名靠前的那兩三家了。

那其他品牌是什麼結局呢?相信大家也能夠想象,面對危機,這些曾經的大牌,要麼倒閉,要麼業務急劇縮水,開啟斷尾求生模式。

以史為鑑,我們會發現,由於這些品牌大多隻重視生產研發而輕視運營,危機來臨時,被市場淘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縱觀行業分工歷程,除了美妝品牌之外,諸如電子產業、服裝行業等早已實現了品牌和代加工的分離,這種分離促使了行業從重生產研發到“輕資產“的轉型,從而使行業生產鏈的各個環節都專業化。

而美妝行業呢?似乎大家還存在一個固有觀念,那就是品牌如果沒有自己的工廠,就不值得信賴。其實這是一種行業不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因行業不成熟而導致的業內歧視。對於美妝行業來說,工廠生產研發是最基礎的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細枝末節的部分,我們以代工名企科絲美詩來舉例,某品牌的一項產品計劃達到一年50億的盈利,該品牌承諾代工廠10%的利潤,那麼科絲美詩一年可以從中獲利5億,科絲美詩做的就是一個又一個“5億“的生意。但是假設該品牌走傳統模式,花費大量時間、資金和資源建立自己的工廠進行重資產運營,工廠建成之後卻只能節省10%的成本,這個回本率其實是很低的。最近很多美妝品牌都紛紛開始一腳踏入代加工領域,就是重資產運營的典型例證。

我們稱“工廠生產“是美妝品牌可有可無之資產的資本,就是因為看到了重資產運營的後遺症。那麼美妝行業轉型”輕資產“,完全可以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比如說代加工行業內有科絲美詩這樣的專業名企,那各大美妝品牌就完全不需要無休無止地建工廠,只需要將生產外包給科絲美詩等進行代工。


代工名企科絲美詩,守護美妝行業轉型“輕資產”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獨創的阿米巴經營模式就非常典型,該模式強調將整個公司分割成許多個被稱為阿米巴的小型組織,每個小型組織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利潤中心,按照小企業、小商店的方式進行獨立經營。

阿米巴模式通俗來說,就是企業各個部門的業務都可以外包,這樣企業的力量就可以集中在核心資產——“品牌“本身上,品牌包括市場營銷的賣點,包括品牌的設計等等。那麼在轉型”輕資產“的過程中,企業將生產訂單全部轉移給代工廠,不僅絲毫不會影響其品牌核心,更能為企業節省各項成本,去更好地專注於品牌本身。

美妝行業轉型“輕資產“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科絲美詩等代工名企會一路陪伴,守護美妝行業迭代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