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職的老師,對學生要求嚴厲一點好,還是溫和一點好?

桐魚石鼓


初中數學老師一枚,經驗談不上,跟你聊聊吧,你覺得合適你就聽。

我個人覺得孩子們其實是很聰明的,聰明的甚至於狡猾了,他們會不斷搗亂,在不斷測試你的下限,如果覺得你好說說話就會欺負你,覺得你那根線不能碰,他們以後就會收斂,這也就是很多班主任在班都很兇的原因,我個人比較幽默,上課也比較令孩子們喜歡,但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我都覺得我很兇,可能我長得比較慚愧吧,哈哈哈😄。

我個人感覺對學生要嚴厲一點,尤其是約法三章,哪些問題容易解決,哪些問題不能觸碰,同時必須要有原則,只要有一個觸碰,殺雞儆猴,以後他們就會怕,平常的時候多給予愛心,他們不是傻子,能體會到的,多跟他們聊天,我上課他們很認真的,下課也喜歡圍著我轉,教育這個事,很難,但是值得,最後歡迎加入教育大行業👏👏


胡先森教你學數學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提問,我是一名十年教齡的一線中學老師,和學生關係相處的很融洽,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體會。

1.我本身的性格比較溫和,所以不屬於嚴厲的老師,在我剛畢業當老師的時候,課下經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我會讓自己融入他們的集體中,我會去聽他們的班會,看他們不同課堂的表現,去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出謀劃策,課下主動給孩子們輔導,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甚至週末還邀請他們到我家玩,我給他們做好吃的,課下我們就像朋友一樣,我就是他們的知心姐姐,現在都很懷念那段時光,評教時,我的滿意度都是100%,因為我真心地喜歡他們,真心地付出,所以換來了他們的信任。

2.溫和不代表沒有原則,我的原則性很強,課堂上我們就是師生關係,誰有違反紀律的情況,我一定會嚴格要求,獎罰分明,並且下課及時去溝通,不能得過且過,對於作業,沒完成的我不會多麼嚴厲的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但是我一定會追查到底,直到交上為止,絕不妥協,所以學生們都知道我的堅持,都很聽話。

這是我自己的經歷和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嚴厲還是溫和不是絕對的,要看情況,也結合你的性格,我的觀點就是“親其師,信其道”,一定讓他們感覺到你是真心為他們好,不是他們的敵對者,那怎麼都好辦了,加油吧!


曉說物理


“三味”覺得,一個老師對學生溫和些,應該才是對待學生的主流態度。

溫和與嚴厲,並不是對立的,溫和並不排斥嚴厲,再溫和的老師,也應有嚴厲的時候。

“三味”對待學生就是這樣的,自我感覺還可以,不知同行如何評價:

“三味”最不喜歡全堂安靜的課堂氣氛,經常鼓勵學生上課要敢於講話,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學生之間很民主,有時也會師生間開點玩笑,活躍一下課堂氣氛。

不過,有一點是我第一堂課時就申明瞭的:當老師做出“暫停”手勢時,同學的必須給我閉住嘴,保持絕對的安靜。否則,老師將嚴厲批評,甚至處罰。

這樣的教學風格,至少已是20年以上的習慣了,感覺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我的課,教學成績也過得去。關鍵是學生也還是比較尊重我。


“三味”一直認為:只有這樣,老師才可能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平易近人的師者形象。

在“溫和”與“嚴厲”之間,一旦將它的對立起來,很容易走向二個極端,對教育教學將是莫大的傷害。

1、只溫和而無嚴厲。師生關係過於隨便時,學生往往會不將老師當老師對待,從而缺氣對學生應有的威嚴。如,有些老師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過於溫和,以致上課學生講話,老師也從不重語批評,下課時與老師開玩笑,超出了師生關係。這種情況,實際上說明老師已在學生中失去了長者、師者的身份和威信。


2、嚴厲、正經如“包青天”。這樣的老師,往往眼裡容不得半粒沙,學生稍有過份點的言行,便“不依不饒”。表面看,學生很敬畏老師,而實際上,學生並不心服口服,甚至還會故意作對。

如此師生關係,學生既不敢也不願主動接近老師,有學習問題不想問,有內心想法,從不願跟老師溝通交流……對教育教學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