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不是要想當好皇帝都要心狠手辣?

靜下心養生


個人認為,並不是。且聽俺分一哈類:

  • 真心狠手辣,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皇帝:
【隋煬帝】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徵高麗等。但是,他對人民奴役征斂十分苛重,濫用民力,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巨大的工程和連年的戰爭使民生不堪重負,引發大規模的叛亂。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618年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部將縊殺,隋朝滅亡。

【商紂王】在位時,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嚴刑峻法,並連年征戰,引起奴隸、平民反抗,致使階級矛盾激化。曾征服東夷,損耗大量人力物力。又殺九侯(亦稱鬼侯)、鄂侯、比干、梅伯等,囚禁西伯侯(即周文王)、箕子。後與周武王統帥的西南各族會戰與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因“前徒倒戈”,兵敗自焚。


這兩個也算是眾所周知的典型了吧,心狠手辣,但遺臭千年。

  • 真心狠手辣,傳統意義上的好皇帝: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在位期間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勳)等諸多辣腕功過難斷,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極權及高壓統治的典型。以一己之力,削弱了大家做官的慾望。但人家能力賊強,威脅到自己的絕不放過。

【漢武帝】風流韻事一大堆,殺母立子。對周遭人極其心狠,甚至於直言敢諫的汲黯曾批評漢武帝:皇上殺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寬恕,這樣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會被殺光。


這倆人也算是比較被傳頌的皇帝吧,說殺人論心狠手辣跟前兩位可算是半斤八兩。同樣都挺有能力的,但他們為啥是好皇帝呢?

關鍵在於——度。

都是殺伐果敢的皇帝,後兩位更會做面子。漢武帝會下罪己詔,同時在被汲黯直諫時,透露自己渴求賢才,此後重點就更多放在他求賢若渴上。朱元璋因是1.0本身功績威望都極高,且他的心狠手辣明面上的理由都過得去,殺貪官,宰丞相。

暫時就這些叭,後期想到再繼續。


POWER12138


心狠手辣不應是古代當一個好皇帝的必要條件。但對於能威脅他的人,他就會採取心狠手辣的手段。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皇帝。都是殺伐果斷,冷酷無比。好像不心狠手辣,就不能當一個好皇帝。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古代的皇帝,縱然是位於九五之尊,一國之主。但他們也應該是,和我們一樣也是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人。

同樣有七情六慾,有愛恨情仇。只不過他的身份又是最特殊的,掌握著國家至高的權力。所有萬千寵愛於一身。

當然也就會有很多人又羨慕、又景仰他的位置。對他陰奉陽違,或者想取而代之的也大有人在。

可以說,有時皇帝的人身安全始終處於危險之中。

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生命安全。這些皇帝們,也就會對能威脅他的位置及生命安全的人。進行無情的打壓,是有些心狠手辣的。

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對一些和他出身入死,幫他打下明王朝基業的人。為了防止這些掌握軍政大權的人,對他的皇權造成威脅。

就不惜痛下殺心,對這些功臣及家人們。進行無情地殺戮,造成大量人員的死亡。可以說是標準的心狠不過帝王心。

當然,對那些覬覦皇帝位置,而又不能正常當上皇帝的人來說。那就會真的心狠手辣的,利用自身的各種殺伐手段。

對自已的竟爭者,及一些阻擋自己當上皇帝的人。進行殘酷的討伐、殺害。

但當他一旦當上皇帝,對那些沒有能威脅他的人,及給於他幫助的人。又都會施以恩惠的。

這種情況,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殺死自己的親兄弟登上帝位。

政治對手的家人及他的反對者,都遭到了他的殺害。相反,助他登位的人也大都獲得了恩惠重用。

這也就充分說明這些皇帝們,都會有兩面性的。既有殺伐果斷的心狠手辣,也有心地仁慈的恩惠佈施。

最後,不論誰能登上皇帝之位。對廣大的普通百姓來說,只要不再處於戰亂年代。就是很大的幸事,百姓們就能安居樂業。


同看風雲


不一定都心狠手辣,雖然宮庭鬥爭激烈,甚至骨肉相殘,但仍有仁君。

北宋宋太祖陳橋兵變,奪了後周的江山,沒有對後周的舊臣進行打擊,妥善安排了柴榮的後代。

北宋宋仁宗能寬厚對待包拯的直言和頂撞,愛民如子,以致於他死後,京城百姓都罷市而哭,就連對手遼國的君主耶律洪基都痛哭流涕。

明朝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給建文帝的舊臣公正待遇,對與他爭奪太子之位的朱高煦都給予優厚待遇,另一個朱高燧蓄意謀反,也是在他的求情下,才得以活命。並且在臨終時一再強調簡辦喪事,說自己在位時間短,沒給老百姓幹多少事,所以十三陵中的獻陵是最簡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