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不讓燒,堆積在地邊是不是容易著更大的火呢?怎麼辦呢?

不說alin


【慶雙與三農同行】玉米秸稈不讓燒,堆積在地邊是不是容易著更大的火呢?怎麼辦呢?──乾柴是容易著火,但不難處理。詳情請看下文。

在農村,農作物秸稈較多,而玉米是常見種植的農作物,在玉米收穫後,農民往往將砍除的秸稈堆積在田地邊或道路旁,如果遇到有人不慎將秸稈引燃,可能會釀成火災,對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其實,玉米秸稈本身是無罪的,只要將其作適當的處理即可以變廢為寶。下面,我把自已處理玉米秸稈,也包括處理其它農作物秸稈的幾種方法介紹如下,以供題主及其他的農民兄弟參考。

●用作食用菌的培養料:玉米秸稈含有較多的糖分,是栽培食用菌較好的培養料。而食用菌的種類較多,栽培技術既有簡單又有複雜,對於初學者,選擇平菇栽培最容易成功,每100千克幹玉米秸稈可生產鮮平菇70─90千克,經濟效益顯著。

將玉米秸稈粉碎後,在春季和秋季利用自然氣溫栽培時,可採用生料發酵法栽培平菇。我曾經栽培多種食用菌十幾年,對食用菌栽培很熟悉,因此建議首選將玉米秸稈用於栽培平菇。

如果有願意用玉米秸稈栽培平菇的農民兄弟,可以關注我,查看我發表在問答裡面平菇栽培的詳細介紹,題目是《怎樣土法栽培食用菌?》。如果遇到有不懂的問題,可以給我發私信,我會盡力給予幫助。

●用作家畜的飼料:玉米秸稈粉碎後是較好的飼料,可用來飼餵牛、豬、馬、羊、兔等家畜。用玉米秸稈粉碎後飼餵家畜時,可有三種簡易方法處理。

♦煮沸法:將粉碎後的玉米秸稈粉倒入大鐵鍋內,加清水浸透後燒火加溫煮沸20分鐘,冷卻後拌入20%的玉米粉或米糠,即可用於飼餵各類家畜。

♦發酵法:將粉碎後的玉米秸稈粉攤放在水泥地坪上,拌入15%─20%的玉米粉或米糠,將飼料發酵劑溶化在清水中,潑灑在飼料中攪拌均勻,使其含水量在60%─70%左右。可用手檢查含水量是否合適,方法是用手抓一把拌好的飼料用力握,手指縫間有水珠滲出,但不下滴為宜。然後裝入塑料袋中,紮緊袋口放在室內讓其發酵,待到有甜酒的香味時就可以使用了。

塑料袋可採用圓筒農業用的塑料薄膜,直徑80釐米─100釐米,裁剪成120釐米─150釐米長的段,一頭用繩索紮緊,然後再裝入拌好的飼料,裝滿後紮緊袋口即可。

♦水泡法:將粉碎後的玉米秸稈粉裝入水桶中加清水浸泡2─3小時,撈出後擠幹多餘的水份,拌入2O%的玉米粉或米糠就可以使用了。

●堆漚做肥料:將玉米秸稈堆集在空地上,潑上水,盡力壓實,然後再鏟些泥土蓋在上面,讓其自然發酵腐爛。一般經過3─4個月的發酵,堆積的玉米秸稈就腐爛了,撒到農田中是較好的自然有機肥。對於暴露在堆外還沒有完全腐爛的玉米秸稈,可將其收集後堆在一起繼續發酵腐爛。

由於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使得農民收穫後的玉米秸稈堆集在外面存在火災隱患,可採用簡單的辦法使其變廢為寶。可將玉米秸稈粉碎後,經過簡單的處理用來飼餵各類家畜,也可以用來栽培食用菌平菇。當然,堆集漚爛後用來作肥料是最簡單的辦法。


慶雙三農


最近河北省出臺了《關於嚴厲打擊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工業廢料等違法行為的通知》,僅倆天時間就查處207起,立案處罰61起,可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通知明確指出,對於堆積在地頭的秸稈不做妥善處理,如果發生燃燒,又找不到放火的人,那土地的承租人就要負責,後果嚴重的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農民把秸稈堆積在地邊實在也是無奈之舉,燒又不能燒,處理起來難度又非常大,這成了農民每年收完玉米都面臨的一個難題。

大家都知道秸稈還田是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但處理起來難度較大,還會造成次生災害,對播種、灌溉、農作物的生長都有影響,造成黃苗死苗現象。

對於秸稈處理難度最大的是我國東三省的糧食主產區。東三省玉米種植面積大,天氣寒冷,秸稈不易發酵腐爛,不太適合秸稈還田,個人又沒有能力處理大量的秸稈,就需要政府和農業部門幫助解決。

有人會說秸稈可以變廢為寶,合理利用,用來種植蘑菇,牲畜飼料,用做沼氣的原料,但這只是一廂情願,不符合實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有專業的機器收集還要有人專門收購才行,現在大多數地區還沒有這樣的條件,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不能影響環境,又不能影響農民種地。

這幾天有了好消息,東三省在氣候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限時限地焚燒秸稈了,真是給農民解決了難題,這才是因地制宜,因症施策,在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之前,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問題不能一下子解決,就慢慢想辦法,農民解決不了就要靠國家,決不能一刀切,打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農民種地也是對國家做貢獻。


初心老聶


應該說,玉米秸稈不讓燒是出於環保的目的。但農民要是把不燒的玉米秸稈胡亂地堆在地頭或村邊,肯定也是一種火災隱患。一旦遇到火源,胡亂堆放的玉米秸稈這種易燃物絕對會成為誘發更大火災的安全隱患。

秸稈的燒與禁燒是一對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地方政府就不能僅僅限於出臺自己地方上的秸稈禁燒政策,而需要有進一步的秸稈合理利用的措施跟進。現在的一些農民之所以對秸稈禁燒頗有微詞,實際上並不是不支持環保政策,也不是從心裡反感為了追求碧水藍天而推行秸稈禁燒的環保政策。真正反感的是哪些不考慮農民感受和農民利益的單純的秸稈禁燒,而沒有任何關於禁燒後的秸稈利用的跟進措施的只為“禁燒”而禁燒。對於農民來說,只要種田就一定會產生秸稈。年年種田自然會年年產生秸稈,一年栽培幾茬農作物就必然會產生幾茬的作物秸稈。秸稈禁燒後的大量作物秸稈如果沒有地方政府部門的助力,單純依靠農民自己想辦法處理被禁燒後的作物秸稈,既不現實,也不實際,還會因此傷及農民利益。亟待地方政府採取措施,發動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為農村禁燒後的秸稈找到合適的出路。

2020年4月1日,新華網曾經發表過一篇網評《秸稈有去處,農民才不會偷著“點火”》,其中的一段話非常實在地說出了農民的心聲:“治理秸稈焚燒,考驗的是地方政府部門的綜合服務能力。各地曾出臺禁燒的嚴厲措施,加大問責力度,然而屢禁不止。一些農民表示,‘秸稈有去處,誰還燒?’”事實也確實如此,一旦地方上投資建立起利用作物秸稈生產環保產品的相應企業,農民可以利用秸稈換取部分後續生產資金的時候,誰還會把可以換錢的秸稈燒掉或胡亂地堆放在地頭和村子周邊呢?

環保既是政府的事,也是農民的事;合理處理農作物秸稈是農民的事,也應該是地方政府設身處地為農民考慮的事。“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最應該體現在地方政府秸稈禁燒後為農民提供的秸稈科學利用的後續措施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