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青少年跳橋事件看:現在的孩子都是“玻璃心”嗎?

現在各大媒體紛紛關注上海17歲青少年跳橋身亡事件。起因是這名中學生同學發生口角,心情不佳,估計是母親沒有及時疏導,反而指責兒子的不是,最終孩子一時衝動跳橋自殺,母親親眼目睹人間慘劇,捶地痛哭。又讓我想起各大新聞媒體中頻頻出現的類似事件。到底是現在的孩子更脆弱了,更玻璃心?還是我們的教育方面出了什麼問題?

接觸到的真實事件。事件一:某中學生,在學校一直是優等生,老師喜歡,家長自豪。然而就在一次考試中, 一張70分的卷子改變了這一切,在於家長的爭吵中,媽媽失手打了兒子一巴掌。第2天,將自己鎖在屋子裡,許久沒有動靜,直到樓下聚集了許多街坊鄰居,家長才發現孩子已經跳樓身亡,追悔莫及。那張卷子成了他的催命符,燒給了遠在天堂的他。

事件二:某中學生平時貪玩,上課不積極,也不及時完成,還迷戀上了網絡遊戲。又一次放學後,只在自己的房間用手機打遊戲,絲毫要做作業的意思,爸爸看了很生氣,氣沖沖的一把奪過手機,將手機從窗外扔出去,讓人震驚的是兒子為了接手機也隨著飛出了窗外,從5樓墜亡。

還有賭氣離家出走,割腕自殺,下毒殺雙親等等極端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現在媒體太發達,成年人接觸社會的信息太複雜多樣,總不免充斥著各種負面信息。帶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強,容易模仿。

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現在家庭規模偏小,每個家庭孩子的數量大大減少,讀生子女數量大大增加,造成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父輩祖輩的溺愛,他們說一不二,稍有不順,容易受挫,自理能力較差。

三,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重,壓力大,家長的期望值更高。現在學的知識不僅內容多,而且難度增加。還有大量的興趣班使得孩子身心俱疲,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疾病。

怎樣來治癒孩子們的玻璃心呢?無外乎做好家庭教育,給孩子們一些獨立處理生活的權力,不要事事操心,事事包辦,掌握與孩子溝通技巧和方法。孩子能經歷一些小的困難和挫折,不斷鍛鍊意志,才能抵禦社會這個大熔爐的錘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