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分析一個人買了非常糟糕的東西,卻要硬著頭皮讓自己相信它是好的?

dydes


你的行為叫“

內部合理化”。具體講理論之前,先講一個心理學試驗。

一群學生被誘導參加一個冗長且無聊的任務。然後,實驗中給其中一半的人20塊,要求他們對一個來參加實驗的人說試驗很有趣;二給另一半的人1塊錢,要求他們做同樣的事。

工作完成後,實驗者要收了20塊的學生談論下那個冗長無聊的試驗到底如何,這一半學生說:無聊。神奇的結果是對於另一半收了1塊錢的學生的調查,他們普遍說:試驗有趣。

為什麼?

當你買了一件覺得不好的東西,你實在無法壓制你真實的厭惡,你會體驗到認知失調(我怎麼這麼蠢,但你不能接受你很蠢得結論,這個結論讓你很你難受)。為了讓自己舒服點,你嘗試“內部合理化”,即你改變你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反態度辯護)來降低你的認知失調。

前面的心理學試驗就是反應了這個情況。

收了20塊錢的學生,有足夠的理由進行

“外部合理化”,我是收了錢才說謊,給了自己足夠的減少說謊不快的理由。

另一群只有1塊錢,毫無疑問他們無法進行“外部合理化”來減少自己的不快;於是他們進行了“內部合理化”,具體採取的手段是“反態度辯護”。就是把謊言當作真實。

“反態度辯護”有很大的危害,從種族歧視到“公知”為禍網絡隨處可見。

減少偏見與偏差需要適當的學習一下心理學知識。

第三奇蹟為您回答。


第三奇蹟


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任何人都會對獲益產生愉悅感,對風險損失產生厭惡感。

在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的基礎上,還有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自尊感取決於對自我價值的判斷,自尊等於成就除以抱負。

如果買了非常糟糕的東西,就意味著經濟損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自尊受到打擊,會令人非常不快。如果承認它糟糕,等於承認它極低的價值,引申為自身的低價值,此時的自尊非常低,令人極為沮喪。

為了迴避挫敗感,就要創造理由,從內心肯定那糟糕的東西並不糟糕,它是物有所值的,引申為自己的作為是正確有價值的,維護了成就感,從而維護了自尊。

所以,即使買到糟糕的東西,自己卻要硬著頭皮相信它是好的,類似於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正面肯定自己的作為,就是維護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喜陽羊


這是啟動了否認的防禦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